汉语拼音声调发音分析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普通话声调发音分析声调的定义声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声调又叫字调。
在汉语里,音高的升降能够区别意义,这种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升降叫做声调,又叫做字调。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例如“马”(mǎ)和“骂”(mà)就是靠声调区别意义的。
普通话里“山西”(shānxī)和“陕西”(shǎnxī)的不同声调和音长、音强都有关系,但是,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
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音高则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反之声音越低。
发音时,声带越紧,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声带越松,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少,声音就越低。
在发音过程中,声带是可以随时调整的,这样就造成种种不同的音高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声调。
声调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
但值得注意的是,声调的音高和音乐中的音高是有区别的。
音高有两种,即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音乐中的音高属于绝对音高,在音乐里,如C调的1,不管谁来唱,也不管用什么乐器来演奏,音高都是一样的,绝对音高在语言里没有区分意义的作用,例如“天”,用低音5度读它和用高音5度读它意义都不会发生变化,还是“天”的意思。
声调的音高则是相对的,不要求音高频率的绝对值。
由于人的嗓音高低各不相同,声调高低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发得同样高。
女人和小孩儿由于声带比成年男子短一些、窄一些、薄一些,所以他们的声调音高要比成年男子高一些;同一个人情绪紧张激动时,声带会控制得紧一些,所以这时他的声调音高要比平时情绪平静时高一些。
此外,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象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
声调是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决定的。
音乐中的也是由决定的,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
但要注意声调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像从一个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
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立一竖标,5度,最低为1,最高为5。
有四个声调:,,,。
声调的高低升降主要决定于音高,而音高的变化又是由发音时声带的松紧决定的。
发音时,声带越紧,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音高就越高;声带越松,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越少,音高就越低。
在发音过程中,声带可以随时调整,有时可以一直绷紧,有时可以先放松后绷紧,或先绷紧后放松,有时松紧相间。
这样造成的不同的音高的变化,就构成了不同的声调。
声调(英语:Tone)的完整意义是指音节在发音过程中的高低抑扬性(音调,或称音高)及顿挫性(韵尾或闭塞音)。
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
音调高低可以由阿拉伯数字的调值表示,模仿音阶1-5。
调值55表示音节的调高相当于5(so),时长两拍。
要准确地确定一个声调的调值,需要借助灵敏的电子仪器来记录和分析。
声调不同会导致相同辅音和元音的音节和词语含义不同,此即所谓的变调时所造成之语意歧异性。
现代标准汉语不具备入声韵尾,不具顿挫性,其声调仅仅指音调的抑扬升降性。
现代标准汉语包含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轻声一般不当作是声调。
粤语、闽南语、客家语、越南语、吴语、晋语等带入声韵尾,其声调含义包括抑扬性和顿挫性。
调值相同的两个音节是否带入声韵尾会导致其顿挫性不同而决定其是否为两个不同的声调,最典型的例子粤语,是“九声六调”的粤语中:有九个不同的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但只有六个不同的调值。
调值、调类与调号1.1.1调值声调包括和调类两个方面。
的声调可以从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
,又称调形,指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一个音如果又高又平,就是由5度到5度,简称为55,是个高平调;如果从最低升到最高,就是由1度到5度,简称为15,是个低升调;如果由最高降到最低,就是由5度降到1度,简称为51,是个全降调。
调值指高低升降长短的变化形式,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调值的特点有二:第一,主要由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
第二,构成调值的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的,没有跳跃。
普通话语音的调值有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和全降调四种基本类型,也就是说普通话的声调有这四种调值。
描写声调的调值,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用一条竖线表示高低,竖线的左边用横线、斜线、折线表示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
竖线的高低分为“低、半低、中、半高、高”五度,用l、2、3、4、5示,1表示“低”,2表示“半低”,其余依此类推。
平调、升调和降调用两个数目字,曲折调用三个数目字。
根据这种标调法,普通话声调的四话声调的四种调值可以用图表示出来。
55、35、214、51表示声调实际的高低升降,叫做“调值”。
为了便于书写和印刷,一般就用标数码的办法来表示,不必把每一个声调都画出图来。
《汉语拼音方案》更简化一步,只在韵母的韵腹上标出“ˉˊˇˋ”四个符号来表示声调的大致调型。
1.1.2调类是指声调的分类,是根据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就是把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起来的声调的类别。
有几种实际读法,就有几种调类。
同一种中,有几种基本就可以归纳成几种。
例如的“去、替、废、动、恨”相同,都是由5度到1度,就属于同一个。
古代的声调有四个,古人叫做、、、,合起来叫做四声。
现代和各的都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
在演变的过程中有分有合,形成非常复杂的局面。
按照归纳出来,里有四种基本的调类,即、阳平、、。
它是根据“平、上、去、入”的名称沿用下来的。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的调值,就可以归纳出四个调类。
普通话音节中,凡调值为55的,归为一类,叫阴平,如“江山多娇”等;凡调值为35的,归为一类,叫阳平,如“人民和平”等;凡调值为2 14的,归为一类,叫上声,如“理想美好”等;凡调值为51的,归为一类,叫去声,如“庆祝大会”等。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就是普通话调类的名称。
诟类名称也可以用序数表示,称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简称为“四声”。
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
有些学者认为“第五声”的说法并不确切。
轻声虽然能够起分辨语义的作用,但是通常不列入汉语“四声”之一,因为声调是正常重音音节的音高形式。
在音高上,轻音只有音区特征,声调还有曲拱特征。
1.1.3调号和标注规则每个汉字由和声母配合构成一个构成。
在上部应该标出声调,为了方便也可省略。
调号就是标记普通话调类的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调号是: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
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调子,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集中体现韵腹即主要元音上。
所以调号要标在韵母的韵腹上。
汉语拼音中调号标注位置遵循如下规则:若韵母仅含有一个元音,则调号标示于该元音之上。
若韵母含有两个或三个元音,且第一个元音为i、u或是ü时,则将声调标示在第二个元音上,其余情况下声调皆应标示于第一个元音之上。
汉语6个主要元音中,发音最响亮的是a,依次是o、e、i、u、ü。
一个音节有a,调号就标在a上,如chāo(超);没有a,就标在o或e上,如zhōu(周)、pèi(配);碰到iu、ui组成的音节,就标在最后一个元音上,如niú(牛)、duì(队)。
调号如标在i上,i上面的圆点可以省去,如yīng)、xīn(欣)。
轻声不标调,如māma(妈妈)、yuèliang(月亮)。
1.1.4五度标记法五度标记法是赵元任为把调值描写得具体、易懂而创造的一种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方法。
画一条竖线,分作四格五度,表示音调的相对音高,并在竖线的左侧画一条短线或一点,表示音高升降变化的形式。
根据音高变化的形式,制成五度标调符号,有时也采用两位或三位数字表示。
图 1赵任远的五度标记法1.1.5标调法1.1.5.1传统符号标调的不便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声调符号采用的是: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轻声(不标调)的方法。
这种方法解决了不同声调汉字的区别问题。
例如,妈 mā(阴平)、麻 má(阳平)、马 mǎ(上声)、骂 mà(去声)、吗 mɑ(轻声不标调)。
为识字辨音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其与计算机键盘不相适应。
输入1个声调符号要折腾好一阵子,用起来很不爽快,影响汉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1.1.5.2解决方法采用拉丁字母y,y,s,x,q,代替《汉语拼音方案》中声调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轻声(不标调)这几个标调符号。
1.1.5.3实施方法(1)用拉丁字母“y”代替阴平(ˉ)符号,因为声调阴平的拼音是y īn píng,“y”是拼音阴平yīn píng的缩写,所以阴平(ˉ)符号用拉丁字母“y”。
(说明:因为(1)用拉丁字母“y”代替阴平(ˉ)符号和(2)用拉丁字母“y”代替阳平(ˊ)符号的拉丁字母缩写都是“y”。
在应用中为了不发生混乱,代替阴平的“y”设置为隐身状态一律不标示。
例如,拼音pīn yīn,按本方法是pin yin)。
例字:吖呵阿啊锕腌的拼音是“ā”。
用本方法,吖呵阿啊锕腌的拼音是“a”。
哀挨埃唉哎锿的拼音是“āi”。
用本方法,哀挨埃唉哎锿的拼音是“ai”。
(2)用拉丁字母“y”代替阳平(ˊ)符号,因为声调阳平的拼音是y áng píng ,“y”是拼音阳平yáng píng 的缩写,所以阳平(ˉ)符号用拉丁字母“y”。
例字:挨癌皑捱的拼音是“ái”。
用本方法,挨癌皑捱的拼音是“aiy”。
(3)用拉丁字母“s”代替上声(ˇ)符号,因为上声的拼音是shàng shēng,“s”是拼音上声shàng shēng的索写,所以上声(ˇ)符号用拉丁字母“s”。
例字:毐矮蔼霭的拼音是“ǎi”。
用本方法,毐矮蔼霭的拼音是“ais”。
(4) 用拉丁字母“x”代替去声(ˋ)符号,因为去声的拼音是xià sh ēng,“x”是拼音去声xià shēng的缩写,所以去声(ˋ)符号用拉丁字母“x”。
例字:艾哎砹唉爱嗳暧瑷嫒碍隘嗌的拼音是“ài”。
用本方法,艾哎砹唉爱嗳暧瑷嫒碍隘嗌的拼音是“aix”。
(5)用拉丁字母“q”代替轻声,因为轻声的拼音是qīg shēng,“q”是拼音轻声qīg shēng的缩写,所以轻声用拉丁字母“q”。
例字:啊字的拼音是“ɑ”。
用本方法,啊字的拼音是“aq”。
吧罢字的拼音是“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