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目录0前言 (1)1 矿井及井田概况 (3)1.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3)1.2位置、交通 (3)1.3地形地貌 (5)1.4气象、水文 (5)1.5地震 (5)1.6 矿井及小窑 (6)1.7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6)2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8)2.1矿井建设前 (8)2.2主要图纸图件 (11)2.3本井田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以往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11)3 地质概况 (13)3.1地层 (13)3.2 可采煤层 (16)3.3 构造 (20)3.4 岩浆岩 (28)4 区域水文地质 (29)5 矿井水文地质 (32)5.1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32)5.2主要含(隔)水层 (33)5.3矿井充水条件 (34)5.4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43)5.5矿井充水状况 (44)6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8)6.1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48)6.2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8)7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0)7.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50)7.2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3)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附图目录附表目录0前言安监总煤调[2009]233号文件“国家安全监察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的通知”要求:“煤矿企业应当根据井田内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井田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突水量分布规律,井工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并依此类型制定防治水措施。
贵州能化公司和集团公司分别转发了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各煤矿企业应在2010年9月底前完成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五轮山煤矿委托贵州永聚恒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工作。
使用的资料截止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
1、目的任务本报告编制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本井田、邻近井田及区域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矿井建设资料及突水资料等;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矿井开采煤层水文地质条件;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对开采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编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
具体任务是:(1) 系统搜集、整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编制水文地质资料汇总表及图件。
(2)研究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特征,总结充水规律。
(3)明确矿井主要水害类型,分析水害对开采的影响,评价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
(4)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编写类型划分报告。
2、报告编制依据编制本报告依据的主要规程、规定和相关参考资料是:(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9);(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2009.12)(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矿井地质规程》(试行)(198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201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5);(6)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1989);(7)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1992);(8)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试行)(2005.12);(9)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省纳雍县五轮山井田煤矿勘探地质报告,2003年8月;(10)江西省煤田地质勘察研究院,贵州省纳雍县五轮山煤矿补充勘探地质报告,2005年10月;(11)贵州煤矿设计研究院,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矿井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2007年7月;(12)贵州煤矿设计研究院,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矿井一期工程初步设计(修改),2007年10月;(13)五轮山煤矿采掘工程揭露的地质、水文地质及相关资料;(14)矿方提供的各种水文地质图件等。
此外,本报告以《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为编写依据,编写提纲以《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所列提纲为准。
本报告采用坐标系为北京54坐标系。
为做好次本次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煤矿和贵州永聚恒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项目组成员认真分析了本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经过多次讨论研究,编写了本报告,完成了委托任务。
在本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兖矿贵州能化公司、五轮山公司领导、技术部门及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在此表示深切的感谢。
1 矿井及井田概况1.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煤矿于2004年7月开始建井,设计生产能力240万t/a,矿井生产服务年限93a,设计开采3、5-2、5-3、6-3、8、9、14上、16、20、32、、33层煤,2006年3月26日因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矿井建设暂停,完善矿井建设的合法手续,于2007年4月完成了安全专篇的修改,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专家评审于2007年8月16日批复通过(煤安监函[2007]45号),根据修改通过后的安全专篇又进行了初步设计的修改,上报贵州省发改委,于2008年12月5日得到了贵州省发改委的批复(黔发改能源[2008]2368号),至此矿井建设的各种合法手续全部完成。
2009年7月18日,矿井开始复工建设,由四川第九工程施工公司五轮山项目部承担矿建施工工程,初期主要进行矿井巷道的修复工作,于2009年11月正式开始矿建施工,矿井事故前完成矿建工程5192m,截至2010年6月底复工后完成矿建施工414m。
全矿井保有资源储量81885万t,可采储量31388万t,其中一分区资源总量16468万t,可采储量8022万t。
五轮山煤矿采用斜井分水平开拓,布置主、副、风三个井筒,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设计划分为上、下两个煤组开拓,采用分组开拓。
煤层浅部在深部煤层开采完毕后再采用高档普采。
井田上组煤以一个水平上下山分区开拓,水平标高+1330m,主要开采上组煤3、5-2、5-3、6-3、8、9,在+1250m标高设辅助水平。
水平上山垂高(浅部大倾角段除外)25~200m,下山垂高200m左右。
下组煤开拓采用暗斜面井延伸的方式,划分一个水平开拓,水平标高+1120m。
主要开采下组煤14上、16、20、32、、33。
上山垂高230m,下山垂高220m。
采煤工作面采用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工作面顶板管理为陷落法。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预计近3年内,2011年底矿井建成投产,开采第8层煤,2012年回采1803和1805工作面,工作面上方无水库和常年流水的小溪。
1.2位置、交通1.2.1井田位置与范围五轮山井田位于贵州省纳雍县境内,隶属百兴镇,张维镇、中岭镇,曙光乡管辖。
探矿权范围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6′00″~105°20′00″。
北纬26°35′00″~26°40′15″。
矿权拐点坐标见表1-1。
井田南北长9.6km,平均宽4.6km,面积44.0238km2。
北面与坪山井田为邻,南至矿权边界(大平子),东面过水公河向斜轴与补作区相邻,西到加戛背斜南西翼南段与坐拱区为邻。
表1-1 探矿权拐点坐标一览表编X Y 编号X Y1 35527400 2951240 13 35529910 29433902 35531960 2951240 14 35529080 29433903 35531960 2948480 15 35529080 29452404 35533210 2948480 16 35528250 29452405 35533210 2941560 17 35528250 29471106 35531570 2941560 18 35527450 29471107 35531570 2942010 19 35527450 29480408 35530740 2942010 20 35527000 29480409 35530740 2942450 21 35527000 294989010 35530320 2942450 22 35526570 294989011 35530320 2942930 23 35526570 295081012 35529910 2942930 24 35527400 29508101.2.2交通井田内目前尚无铁路,交通主要有井田西边坐拱—坐脚公路可通汽车,马宗岭—坪山—坐拱简易公路可通拖拉机及马车。
主井口(工业广场)——阳长的二级公路基本建成并可连接213省道。
井田至阳长约20.3km,矿井工业广场到滥坝车站62 km,到纳雍县城约52km。
区外交通在阳长经213省道向北可至纳雍县、毕节市并与326国道连接,向南至滥坝车站可与贵昆铁路、内昆铁路、水柏铁路相连,详见图1-1。
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1.3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加戛背斜与水公河向斜之间,属加戛背斜北东翼南段。
井田属高原中山地形,以河谷、冲沟等侵蚀地貌为主,地形标高一般在1500-2000m间。
河谷标高一般在1346-1800m 间,相对高差一般在300-500m间。
最高海拔为2152.92m,(对叉垭口三角点),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346m(水公河与矿区边界相交处木瓜田寨附近)相对高差为806.92m。
地势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
地层呈单面山向水公河向斜轴倾斜。
水公河发源于区外,在井田内汇合成河。
地下水与区外联系不大,基本无侧向补给。
井田内植被不甚发育,地层风化裂隙较为发育,短时小雨多被地层吸收,大的降雨则会形成地表迳流,对山体的冲刷切割剧烈,故常见以冲蚀、侵蚀形成的河谷、冲沟等地貌。
三叠系飞仙关组石灰岩地层在地表亦常见有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溶孔等。
河谷多为幽深的峡谷、障谷,常见飞流瀑布。
1.4气象、水文1.4.1气象井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冷夏热。
冬季有冰冻、降雪现象,降雨极少。
夏季雨水丰富,有暴雨。
雨季多分布在5-8月。
据纳雍县气象局2003-2005年间资料,最高气温为32.9℃(2005.5.16),最低气温-4.4℃(2004.12.28),年平均气温为13.0-14.4℃,年降雨量为1001.5-1494.6mm,日降雨量最高为129.2mm,年蒸发量1078.2-1241.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日照时数1456.1时。
1.4.2水文井田内地表水系主要为井田东边的水公河及两侧冲沟中的溪流,水公河雨季最大流量为24357l/s,枯季最小流量为200.5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