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GIS应用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GIS应用模型
1 GIS应用模型的概述
1.2 GIS应用模型分类 1.2.2 按照瞬间状态和发展过程,可分为 ❖静态模型 用于分析地理现象及要素相互作用的格局 ❖半静态模型 用于评价应用目标的变化影响 ❖动态模型 用于预测研究目标的时空动态演变及趋势
二 GIS应用模型的构建
1 应用模型建模的步骤: 1)明确分析目的和评价准则 2)准备分析数据 3)空间分析操作 4)结果分析 5)解译、评价结果 6)结果输出
分析目的: 确定植物的适种区域 评价准则: 坡度在15°-- 25°间 碱性土壤 交通线两侧500米范围内 数据源: DEM; 土壤分布图; 交通线图;
具体步骤:
(1)利用DEM生成坡度图,对坡度图进行重分类,将坡度图分为两类(1 为15°-- 25° ,0为其他坡度)
(2)通过赋属性再分类,将土壤分布图分成碱性及非碱性两类(1为碱性, 0为非碱性);
7)查询输出所选中的区域。查询“土地利用类型=‘1’ ” 且“河流等级=‘2’”的区域,该区域即为公园建立的 候选地址。
具体步骤(部分操作):
1)建缓冲区 将交通图层添加到新的Map中,点Layers的Properties,在
General栏中的Unit设置为meters1)建缓冲区Fra bibliotek 2)空间叠置分析
结合上述两种方法.尽可能利用GIS提供 的功能,又具有外部建模的灵活性
应用模型建模的方法——制图建模
可视化的GIS建模辅助工具
1)启动ArcToolbox; 2)右键单击Toolbox, 选择New toolbox,生 成Toolbox1 3)右键单击Toolbox1, 在New中选择Model, 则生成model;
1 GIS应用模型的概述
1.2 GIS应用模型分类
1.2.1 按照表达对象不同,可分为 1)理论(数学)模型: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的数学表达式, 反映地理过程本质的理化规律。 例如地表径流模型、海洋和大气环流模型等 2)经验模型: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和大量观测实验建立的模型。 如水土流失模型、适宜性分析模型等 3)混合模型:既有基于理论原理的确定性变量,也有应用经 验加以确定的不确定性变量。 例如位置选择模型
水管网
具体步骤: 1 将土地利用类型图和土壤类型图进行叠置分析(合并
分析或相交分析); 2 按给定距离建立距离为300米的排水管道缓冲区; 3 利用合并后的图层与排水管道缓冲区进行叠置分析
(裁剪分析); 4 SQL查询满足“土地利用类型=灌木林地”且“土
壤类型=湿地”的区域,所选择的区域即为适合建 立实验室的候选区域.
2 应用模型的构建途径
空间数据库
宏语言建立 专业模型
(1)GIS环境内部的模型建造
利用GIS软件的宏语言, 将 其模型部件进行有机组合
GIS空间 数据库
数据通讯
高级语言建立 专业模型
(2)GIS环境外部的模型建造
自行开发或用其它系统的 软件构造, GIS用于空间数 据操作(I/O)
(3)混合型模型建造
实例二:
某市准备建立一公园,请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确 定适合建立公园的区域.要求该公园必须相对安静 (离公路0.2公里之外)且交通方便(离公路0.8公 里之内),公园最好依附在大小适中的天然河流上 (即河流分等级,河流分为1-3等,等级为2的河流 才适合建公园),要避免沼泽地.
分析目的: 确定建立公园的合适区域 评价准则: 1)相对安静(离公路0.2公里之外)且交通方便(离公路
可视化的GIS建模辅助工具
2 GIS应用模型举例
实例:
某一单位准备建立一个养殖试验室,请利用 GIS空间分析方法确定适合建立养殖试验室 的侯选区域.需参考的条件是,距离排水管道在 300米之内,是灌木林地(土地利用类型),且是 湿地(土壤类型).
分析目的: 解决养殖试验室的选址问题,即确定合适的区域 评价准则: ①土地利用类型为灌木林地; ②适宜开发的土壤类型为湿地; ③距离排水管道在300米之内。 所需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图、土壤类型图、排
3)查询 选择Selection菜单下的Select By Attributes,在弹出 的对话框中输入查询语句如下图
图上显示的即为满足条件的备选地址,即距公路0.2— 0.8km的区域(inside值为2表示),穿过非沼泽地 (type值为99),分类级别为2的河流(class为2)
实例:
设某药用植物的优势生长条件是:(1)地 面坡度在15°-- 25°间、(2)土壤为碱性土壤。 请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确定某流域交通线两 侧500米范围内的适种区域。
(3)合并土壤分类图中属性相同的相邻多边形的边界 ; (4)合并后的土壤分类图进行矢量转栅格; (5)建立交通线周围500米宽的缓冲区; (6)交通线缓冲区进行矢量转栅格; (7)将1、4、6进行栅格叠加; (8)满足“坡度=1”且“土壤=1”且“缓冲区=99”的区域,即为适合植
第6章 地理信息系统 的应用模型
主要内容
1 GIS应用模型的概述 1.1 定义 1.2 GIS应用模型分类 1.3 GIS应用模型的构建 2 GIS应用模型举例
1 GIS应用模型的概述
1.1 定义:
❖ GIS应用模型是根据具体的应用目标和问题,借助GIS自身 的技术优势,使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体化为信息 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
3)通过赋属性再分类,将土地利用图分成沼泽地及非沼泽 地两类(1为非沼泽地,0为沼泽地);
4)合并土地利用图中属性相同的相邻多边形的边界,得到 Marsh层;
5)将Marsh层和zones进行多边形空间叠置分析(相交分 析或裁剪分析),得到zones内的土地利用区域Zmarsh;
6)将Stream层与Zmarsh进行空间叠置(相交分析)
0.8公里之内) 2)依附在大小适中的天然河流上,即等级为2的河流才适
合建公园。 3)公园选址要避免沼泽地,即土地利用图中非沼泽地的适
合建公园。
所需数据: 交通图 水系图(带有分级属性的水系图) 土地利用图
具体步骤:
1)对交通图中的公路分别建立0.8,0.2公里缓冲区
2)将两缓冲区进行空间叠置(擦除分析)得到公园候选区 域---z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