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目标 a、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b、明确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代沟;c、逆反心理的表现,分析及危害。

2、过程与方法对具体事例分析、总结、概括,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自己的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反悔和耻辱,坚持正确的看法,丢掉不良思想行为。

二、重点、难点1、重点 a、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

b、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2、难点:逆反心理的表现和危害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北京市一名19岁的中学生朱宇不满母亲对自己的训斥,在同学崔楠的帮助下,将事先准备好的安眠药磨碎,骗母亲喝下,待母亲昏睡莲后,二人轮流用尼龙绳猛地勒她的颈部,随后割破手腕放血,并在肢解尸体后将装尸的大包抛入“八一”湖。

父母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许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恶性事件呢?究其原因就在于于家庭矛盾没有处理好,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没有得到子女的理解,家庭冲突不断升级,以至酿成家庭悲剧,父母和子女都付出了血的代价。

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种种不良诱惑存在,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使我们面临复杂环境,亲子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矛盾和冲突,为了有个好的家庭环境,以利于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学会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理解父母对我们严厉的背后的深深的爱!1长大后,产生烦恼的原因教材第19页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努力?这个小栏目中的材料都是初中生现实普遍会遇到的问题,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必然会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就此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作出的努力,目的在于让我们面对现实,发挥主体性。

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中学生而言,同父母发生矛盾,不完全是坏事,表明我们长大了,有主见了,主体性增强了,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愿望强烈了,这是好的一面,但矛盾也困扰着成长中的中学生,会带来烦恼,因而这又是坏的一面。

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这个问题,从自己和父母两个方面寻找原因,尽可能理解父母,从自身查找原因,让父母理解自己。

主动交流: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创造机会: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田里劳动、打球、逛街、看电视。

边做事情、边交流。

认真倾听: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关键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背后的理由。

主动道歉: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善于体谅: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争辩。

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

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控制情绪: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

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离开一会,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承担责任: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子,干些农活等。

趁机还可以跟老爸老妈聊聊天。

讨论问题、达成协议: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

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计算机而荒废学业,如果能就玩计算机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作出讨论和达成协议,问题和分歧便能解决了。

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自己,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

父母认为即便进入青春期,子女仍是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和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

认为子女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心没有改变,但要求更加严格,说话可能就多了。

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唠叨、啰嗦。

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教材第20页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所在。

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首先,在于让我们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理解自己同父母之间存在差别,有篮球接受父母的正确做法,父母的不当之处也更容易被理解和宽容。

其次,通过比较,让我们对自己有个再认识,青春期的中学生看问题容易片面,走极端。

我们可以审视自己,从自己一面找原因。

在学习中我们应把握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方法——比较法。

2代沟产生的原因和实质中学生同父母相比,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很不相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也不相同,自然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较大差异,其实这就是两代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存在不同看法。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要相信那个不可。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两代人的分歧,使子女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

从子女角度看,产生逆反心理往往由于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独立意识比小时候明显增强,有了不同于父母的兴趣和追求。

正确看待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能够有误区。

探究交流教材第22页结合自己经历过的与家长的冲突和当时的感受,说说逆反心理造成亲子隔阂、导致种种不快等危害。

点拨:这个活动设置的目的是让我们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认识到自己的由于逆反心理存在造成的某些言行,会伤害自己,更会伤害父母,思索和重视自己的不恰当言行,从而自觉认识到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自制,克服消极情绪。

明确家和万事兴,父母子女关系融洽,对家庭有利,对子女成长也有利,解决家庭矛盾不当会给家人带来不良后果,从而理智地对待矛盾,不任性,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通过体验明辨是非。

四、课堂小结及板书内容严也是一种爱一、成长的烦恼二、逆反心理1、产生烦恼的原因1、表现2、高期待、严是爱2、辩证分析3、危害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在家庭交往中对得失利弊进行权衡,要以宽大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

2、过程与方法:选择可能解决的问题;用所学籍联系实际解决自己的困惑;培养自己的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母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a、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b、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

2、难点: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丢掉不正确的思想行为。

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

夸大与父母的矛盾,认为家庭矛盾无法说清,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会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和我们的进步。

我们要正确认识家庭中的分歧和矛盾,自觉寻找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

家庭中的矛盾容易解决,因为父母子女之间是至亲的关系。

父母都爱子女,体谅子女的困难,期待子女有更好的发展,希望子女摒弃成长过程中的缺点和毛病,不断走向优秀;子女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细心呵护,对父母有着深深的依赖,任何孩子都认同父母是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是无私大度的,在成长中需要父母的关怀和帮助。

这些分析,有助于子女体会父母心情,感受家庭温暖,从而更爱自己的家,更爱自己的父母。

探究交流教材第23页这两种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

点拨:这两种说法都是针对同一个问题,如何解决家中的矛盾?对于中学生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同父母年龄差异的存在,必然在很多问题和观点上存在分歧,这是个事实。

为此,中学生也会很苦恼,但面对自己最亲的人,在心里也渴望同父母能够想到理解,设计这个小活动,就是要让我们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问题。

进而得出“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同行”。

答案:女同学的说法是一种消极的说法,对两代人之间产生的烦恼没有正确的认识,不利于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理解。

男同学的说法是一种积极的做法,正确对待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想办法化解矛盾,增进情感。

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对待两代人之间矛盾和代沟的正确态度:对于家中父母与我们产生的矛盾和代沟,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对于子女而言,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遇事要与父母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子女同父母发生矛盾,子女要冷静,保持心平气和。

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沟通的过程是明辨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

1同父母交往的艺术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父母对子女的呵护、养育恩深似海,值得子女赞扬。

父母同样是人,喜欢别人的赞赏。

子女赞美父母的爱,赞美父母当年之勇,会增进亲情和沟通,赞美要真诚、得体。

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聆听是艺术,与父母交谈,要先倾听、再倾诉。

尤其是在接受批评时,有错就承认,有理委婉地说。

在倾听中我们能体会出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

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现在的子女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的娇惯,父母要求子女在学习上多用功,家务事上不指望孩子,学生往往懒惰,没有责任心,不会帮助父母做事,不利于与父母的交往。

因此,子女要竭力为父母分忧,努力帮助父母做事,这样父母就会更疼爱子女,更为子女着想。

家庭交往要宽容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

有时即使争赢了,也不一定给自己带来快乐、给家庭带来幸福;我们认了错,也不会丢面子,反而让我们丢掉包袱,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

对待家里的矛盾是非,要注意不要在“对”、“错”的两极中想问题,父母和子女之间没有绝对的是与非,而且在家中也不可能把一切是非争个高低上下,我们要坚持“对”,舍掉“错”,但不要过分刨根问底,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大是大非的事,涉及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事,必须讲求原则,而对于家庭中的无伤无雅的小事,要不会宽容,宽容父母的错误,自己得理又让人,更有助于家庭的和睦。

最终可以达到增进家庭亲情,营造温馨和睦的家的目的。

千万不可得理不让人,这样做看似正确,实则伤害父母子女的感情,不利于家庭和睦。

四、课堂小结及板书内容两代人的对话一、架起理解的桥梁二、交往讲艺术1、亲近父母,化解矛盾1、赞美父母2、沟通的程序2、认真聆听3、沟通的要领3、帮助父母不必太计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