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作业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作业

第2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焰色试验1.油条和豆浆是我国传统的早餐食物,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A.NaHCO3B.Ca(OH)2C.NaOHD.NaCl2.下列有关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有放热现象B.向碳酸氢钠中加入少量水,碳酸氢钠能溶解,并伴有吸热现象C.碳酸钠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均显碱性3.下列有关纯碱和小苏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消耗的HCl多B.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C.向NaHCO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无沉淀,而向Na2CO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D.Na2CO3和NaHCO3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4.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只含有Na+B.该溶液中可能含Na+或K+中的一种C.该溶液中不含Na+、可能含K+D.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也可能含有K+5.为确定碳酸氢钠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钠,下列实验操作及判断正确的是()A.观察加热时能否放出气体B.观察滴加盐酸时能否放出气体C.溶于水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D.溶于水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6.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可用于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

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碳酸钠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中不能区分二者的是()A.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尝一下二者的味道B.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滴加醋酸溶液观察现象C.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用pH试纸分别测两种溶液的pHD.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AgNO3溶液观察现象7.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其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用量无关的是()A.Na和O2B.Na2CO3和盐酸C.CO2和NaOHD.NaHCO3和NaOH8.图2-1-7是某兴趣小组根据教材中实验设计的一个能够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图示实验装置结合相关实验原理,判断下列有关的说法和做法中不科学的是()图2-1-7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若要证明干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能产生水,可以在小试管内塞上蘸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C.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发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取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粉末样品22.1 g,将其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固体质量为15.9 g。

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A.4.2 gB.5.3 gC.8.4 gD.10.6 g10.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固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

若要在家中将它们区分开来,下面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B.分别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C.在水杯中各盛少许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足量的水,观察样品是否溶解D.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白醋,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Cl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 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gB.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gC.取a g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D.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g固体12.下列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B.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C.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前者产生二氧化碳少D.足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含等量HCl的盐酸反应,两者产生二氧化碳一样多13.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且有气体剩余。

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和NaHCO3②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2和NaCl④无法确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某银白色金属单质A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得到淡黄色固体B,A露置在空气中足够长时间变为C,B和酸性气体D能生成C,A和B都能与水生成E,E和D也能生成C。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D,E。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A和水生成E:。

②A生成B:。

15.某同学拟用50 mL 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溶液。

为了防止通入的CO2气体过量生成NaHCO3,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25 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②小心煮沸溶液1~2 min;③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 mL)NaOH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

(1)他能否制得较纯净的Na2CO3溶液?。

理由是。

(2)按他的设计,第①步实验装置如图2-1-8所示。

装置A中使用的试剂是石灰石和盐酸。

装置B使用的试剂是,作用是。

图2-1-8(3)有人认为实验步骤②③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16.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图2-1-9为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部分物质已略去)。

图2-1-9资料:ⅰ.沉淀池中的反应为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ⅱ.溶解度物质NaCl NH4HCO3NaHCO3NH4Cl 20°C溶解度/g 36.0 21.7 9.6 37.2(1)煅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物质X是(填化学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沉淀池中有NaHCO3析出,因为一定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最小B.滤液中主要含有NaCl、Na2CO3和NH4ClC.设计循环的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3)工业上可用纯碱代替烧碱生产某些化工产品,如用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可制得一种在生产生活中常用于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NaHCO3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A解析:NaHCO3能与酸反应生成CO2,可作发酵粉,A正确;Ca(OH)2与酸反应不能产生气体,且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发酵粉,B错误;NaOH是强碱,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发酵粉,C错误;NaCl与酸不反应,不能用作发酵粉,D错误。

2.C解析: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CO2和H2O,而碳酸钠比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C错误。

3.B解析:由反应方程式可知,106 g Na2CO3消耗2×36.5 g HCl,84 g NaHCO3消耗36.5 g HCl,故等质量时,Na2CO3消耗的HCl多,A错误;106 g Na2CO3完全反应生成44 g CO2,84 g NaHCO3完全反应生成44 g CO2,故等质量时,NaHCO3产生的CO2多,B正确;NaHCO3、Na2CO3溶液均能与Ba(OH)2溶液反应,且均生成白色沉淀BaCO3,C错误;NaHCO3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和H2O,而Na2CO3则不能,D错误。

4.D解析:焰色试验时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一定含有Na+,由于未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不能判断是否含有K+。

5.D解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故不能采用加热法判断,A错误;NaHCO3滴加盐酸立即生成CO2气体,Na2CO3滴加盐酸先生成NaHCO3,后生成CO2,故不能滴加盐酸判断,B错误;Na2CO3、NaHCO3溶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反应现象相同,不能判断,C错误;固体溶于水,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含有Na2CO3,NaHCO3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D正确。

6.D解析:各取少量两种物质,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有涩味的是碳酸钠,能区分,A正确;食醋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与食盐不反应,能区分,B正确;食盐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两种溶液的pH大小不同,能区分,C正确;食盐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碳酸钠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银沉淀,实验现象相同,不能区分,D错误。

7.D解析:Na与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在点燃条件下生成Na2O2,生成物与反应条件有关,A错误;Na2CO3溶液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NaHCO3、NaCl,与足量盐酸则生成NaCl、CO2和H2O,生成物与反应物用量有关,B错误;C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与少量NaOH溶液则生成NaHCO3,生成物与反应物用量有关,C错误;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和H2O,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及用量无关,D正确。

8.C解析:碳酸氢钠在小试管,碳酸钠在大试管,大试管直接加热,温度较高,如温度较高的不分解,而加热温度较低的物质分解,可判断稳定性强弱,故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A正确;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到水显示蓝色,则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蘸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如果变蓝则说明有水生成,B正确;碳酸钠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分解,则连接A烧杯的试管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C错误;碳酸钠比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生成二氧化碳,则烧杯A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D正确。

9.B解析:假设原混合物中含NaHCO3质量为x。

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质量减少168 g106 g168 g-106 g=62 gx22.1 g-15.9 g=6.2 g所以168 g∶x=62 g∶6.2 g,解得x=16.8 g,所以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22.1 g-16.8 g=5.3 g,B正确。

10.D解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者加热时都有残留物,不能鉴别,A错误;二者都含钠元素,焰色试验都呈黄色,不能鉴别,B错误;二者都易溶于水,不能鉴别,C错误;加入白醋,碳酸氢钠反应剧烈,可鉴别,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