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教案

通过估计,可以判定捐出的钱至少也在1200元以上,可是,四年级组究竟捐出了多少钱呢?121×12又会是多少?大家会算吗?你准备怎样计算?生1:我用的是口算,先用121×10再用121×2,1210+242等于……
4),的确,要让每个同学都口算出121×12的积,是有一些勉为其难,还有别的方法吗?生2:最好的方法是用笔算.
2,自编10道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整十数的口算题考考同桌
口算乘法练习(第十七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请大家通过计算加以证明吧!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组织讲评)
当老百姓收到政府免费送来的清水时,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1,拓展提高
其实今年重庆的旱情还牵到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你们看成批的救灾物资通过不同方式源源不断地到达重庆。(播放课件)从码头上我了解到,这样的一艘货船可以装224个集装箱,如果只给你这个条件,你能计算出这艘船一共装了多少吨货物吗?
生:我想知道四年级组的老师一共捐了多少钱?......
3,是呀,我们四年级组一共为灾区捐出多少呢/想知道吗/(生想).老师不直接告诉大家,只提供给同学们这样一级信息(大屏幕:据统计,四年级组有12名教师,平均每人捐款121元.)大家有办法知道吗?生:有,用121乘12就知道了.
4,提示课题
师(板书:121×12)大家观察一下,121是几位数?12呢?那这是一个什么乘法?生:三位数乘两面三刀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面三刀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练习(第十九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应用创新:
1、练习六第1题
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学生独立口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独立完成,反馈结果
独立完成后汇报
口算练习
四、总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尽管方法多样但只要练习好一种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就好了.
16×3=48
方法二:16
×3
--------
48
问: 30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16×30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
10×30+6×30=480
160×3想100×3=300,3×60=180,300+180=408,所以160×3=480
因为16×3=48,所以160×3=480
老师给大家四个答案,请你们猜一猜,哪个答案最有可能是正确的?(1,948 2,111648 3,11647 4,11648)请大家动手算一算,验证一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我们运用的就是迁移类推的办法,在数学上,这属于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那么,要是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你准备怎么办?愿意动脑筋的孩子,请你们下课以后试试吧,我想你们一定能找到办法的。
110+120+130+140+150=( )×( )
220+230+240+250=( )×( )
应用创新:
1,将10,15,20,30,40,60填入书48页的圆圈内,使三角形每条边上3个数的积都相等。
2,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3,用0,0,2,3,4,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它们的积吗?试试看。
探究发现:
1,初步计算
1),大家再想一想,121×12在这里实际计算的是什么呢?生:121×12计算的是四年级组一共为灾区捐了多少钱?
2),首先请大家估计一下,四年级组大约为灾区捐出多少钱?你是怎样估计的?行:我估计大约有1200元?生,把12看着10.
3),实际捐出的钱比1200元多呢还是少?为什么?
三,编排特点: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允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
五,课时安排:9课时
2,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带100元,钱够吗?
学生先估算,后列式计算。
拓展练习:
1,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汇报:
1),买了3棵树苗实际得到多少棵?
2),这几棵树苗共花了多少钱?那么现在每棵树苗多少元?
3),每棵便宜多少元?
2,先找规律再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分析: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
师:挺有信心的!请你们根据你们已有的经验,尝试着计算一下121×12的积,遇上困难可以向老师和同学求助.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3,思维碰撞
1),刚才,我看到大家都在独立的进行探究,我估计,可能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笔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并掌握好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刚才,我们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迁移推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体验领悟:
1,基本练习
下面我们就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练一练,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对!
板书: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学生提一个乘法计算的问题: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教师提示课题: (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整十数)
探究发现:
1, 16×3=?
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方法一:想10×3=60,3×6=18,30+18=48,所以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情境感知:
1,(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让学生看图片并汇报查找的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速度单位的完整规范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进行解释和说明.
村名
送水天数
平均每天送水量
累计送水量(吨)
鱼洞
41
216
南泉
21
304
花溪
34
112
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同学们,请大家先估计一下,这三个村庄中,哪一个的累计送水量可能最多?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1:可能是鱼洞,因为他送水的天数最多。
生2:可能是南泉,因为他每天的送水量最大。
。。。。。。
(学生练习反馈) 1), 215×16 2) 102×27笔算的难点在于所乘结果的书写位置因此在探究方法前让学生先进行估算及口算大有必要
2,提高练习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看看这张图片,(课件播放)你认为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生:水),对,水是生命之源,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饮水问题,各级政府都组织了义务送水,老师从巴南公众信息网上了解到这些信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算式贴片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播放干旱画面,学生静静欣赏。)知道这些图片展现的是什么内容吗?
2,对在2006年的夏天,重庆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持续的高温不但使人们酷热难熬,而且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播放课件:重庆市因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0亿人民币.)不过,天灾无情人有情.全社会向重庆伸出了援助之手,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我们四年级组的老师也积极响应,为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课件),看着这个捐款箱,你想知道什么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