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器反应器
3.2.4.3检查取热器和高温炉取热管及内件的磨损、变形、裂纹等损坏情况。
3.2.4.4检查反映其内认字挡板、环形挡板、快分头即隔栅的固定、变形、磨损等情况。
3.2.4.5检查各油喷嘴、吹气管及喷水管的冲刷磨损,变形、堵塞和损坏情况。
3.2.4.6检查各开孔、接点等部位的磨损、堵塞、变形等情况。
3.2.4.7检查辅助燃烧炉的油气联合喷嘴,一次风分配器及炉上部合金钢陈套烧损情况。
2.2.5提升管及器内外等部件有无变形,冲蚀磨损、开裂。
2.2.6检查三级旋风分离器。
2.2.7检查内外取热系统。
2.2.8检查高温取热炉。
2.2.9检查膨胀节和烟道系统。
2.2.10检查辅助燃烧室系统。
3 检修与质量标准
3.1 检修前准备
3.1.1备齐所需的图纸、技术资料,并编制施工方案。
3.1.2备齐机具、量具、材料和劳动保护用品。
3.3.2.6料腿拉杆均应在靠近中心部位正下方开一个ø10㎜通气孔,各拉杆水平度偏差不的大于2㎜/m,料腿与拉筋不得强力组焊。
3.3.3翼阀
3.3.3.1翼阀应灵活,角度及肩闭符合要求,接触面应严密。翼阀的安装角必须经冷态试验后决定,其允许偏差为±0.5°。翼阀安装角的试验见附录A(参考件)。
3.3.3.2翼阀出口方向应按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安装。
3.3.8.2同一层上的人字挡板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允许偏差为±5㎜。
3.3.8.3人字挡板的安装角度允许偏差为±2.5°,见图1。
图
图1 人字挡板安装示意图
α——设计安装角度
3.3.8.4环形挡板安装间距允许偏差为±5㎜,累计允许偏差为±10㎜。
3.3.8.5环形挡板内口与提升管外表面间隙、以及内环形挡板外寇语气提段内壁间隙的偏差应控制在10~20㎜。
3.3.6分布板、分布管
3.3.6.1再生器环形分布管安装水平堵在分布管上测量的水平偏差应不大于最外圈盘管中心直径的1‰,且不大于10㎜。
3.3.6.2环状分布管的支管与盘管安装前应进行预组装。
3.3.6.3环状分布管各盘管应同心,相邻两圈盘管中心距偏差为±10㎜。
3.3.6.4喷嘴与分布管焊接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3.3.5.5进料弯管上的滑盘膨胀节,补偿板焊后应无翘曲,焊缝应磨平。
3.3.5.6滑盘膨胀节的滑动配合应保证严密,滑动灵活,在1/8周长上最大间隙不大于0.3㎜,其余应完全接触。
3.3.5.7膨胀节的安装方向应按介质流向或设计要求进行。
3.3.5.8安装波纹管膨胀节时,应设临时约束装置,且在系统交付使用前拆除。严禁利用波纹管膨胀节的变形来补偿安装偏差。
3.3.5.2跟换波形膨胀节时,应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预拉伸或压缩。
3.3.5.3波形膨胀节更换后,两端轴心同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值。
表2 波纹管膨胀节同心允许偏差 ㎜
波纹管直径 轴心允许偏移
≤400 ≤3
>400~1000 ≤6
>1000 ≤10
3.3.5.4膨胀节组装焊接时,应对膨胀节加以保护,防止电弧烧穿或焊接飞溅物落到膨胀节上。
3.3.1.6吊杆方位允许排偏差±5㎜,标高允许偏差±5㎜,垂直度不得大于1㎜;吊挂焊缝应饱满、平滑、无咬边,焊缝表面应进行100%渗透探伤检查,无裂纹。
3.3.2料腿
3.3.2.1料腿更换原则
a.料腿严重变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料腿严重脱碳;
c.料腿壁厚减薄,不能安全使用到下一个检修周期。
3.3.2.2料腿检修更换应予组装并做好标记,不得强行组装。
1.2 编写修订依据
SHS 3504—2000 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SHS 3531—1999 隔热耐磨混凝土衬里技术规范
SHS 01004—2003 压力容器维护检修规程
GB 150—1998 刚制压力容器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条例》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3.6.5树枝状分布管的标高允许偏差为±5㎜。
3.3.6.6树枝状分布管更换后,单根支管水平渡河同一设备各族分布管水平度的允许偏差均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分布管水平度允许偏差 ㎜
设备直径 水平度允许偏差
≤ 1600 ≤3
> 1600~3200 ≤4
> 3200 ≤5
3.3.7取热器
3.3.7.1所有管子拼接长度不宜小于2500㎜,最短管段长度不小于500㎜。
3.1.3与两器连接管线应加盲板,内部必须清扫干净,施工现场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3.2 检查内容
以外观检查为主,对“两栖”系统设备和部件的冲蚀、裂纹、古堡、乔奇、磨损、壁后减薄、脱落、堵塞、结焦等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探伤、测厚或用0.5㎏小锤敲击检查;检查两器衬里的磨损、开裂、松动、鼓包和脱落等情况。
3.2.1检查两器壳体和受压元件变形、开裂、冲蚀磨损和过热等。
3.2.2两器内部构件的检查
3.2.2.1 检查旋风分离器的简体、锥体、灰斗、升气管、支耳的磨损和变形情况,旋风分离器出入口及其连接部位等处的变形、裂纹和磨损情况。
3.2.2.2 检查一级旋风分离器的地吊杆螺栓是否松动,吊挂焊缝有无裂纹,检修平台是否牢靠,测量吊杆螺母与支撑面的间隙。
3.2.2.3 检查粗旋出入口及出口盖板与支腿连接部位冲蚀磨损、变形。
3.2.2.4 检查料腿和料腿拉筋及灰斗下的耐磨短管的冲涮磨损、变形。
3.2.2.5 检查翼阀的灵活性、角度、磨损及接触面严密情况。
3.2.2.6 检查集气室环焊缝、生气管与集气室连接焊缝开裂和磨损情况。
3.2.2.7 检查防焦政气管的松动变形、冲蚀磨损、检查蒸汽孔是否堵塞、冲刷、磨损等。
3.3.4.5烟气入口中心管与箭体以及掉筒与筒体的同轴度允许偏差为三旋简体内径的1/1000。
3.3.4.6分离单管卸料盘应在设备其他内件安装完毕并彻底清扫内部后进行。
3.3.4.7三级旋风分离器内部膨胀节检修标准同本规程3.3.5节内容。
3.3.5膨胀结
3.3.5.1铰链式膨胀节铰链应于管道轴线平行,方位正确,链轴应在膨胀节全长正中位置,其回转平面应与出口管壁的主管及水平管的轴线所在平面一致。
3.3.4.3立管式三级旋风分离器上下隔板安装时方位允许偏差为5㎜(沿周向测量),上下隔板间对应管孔应同心,同轴度允许偏差为ø2㎜。
3.3.4.4卧管式三级旋风分离器分离单管的定位点应在同一水平面上,水平度允许误差为5㎜,相邻分离单管夹角允许偏差为±0.25°,分离单管与水平面的倾角允许偏差为±0.25°。
3.2.10.2检查旋风分离器衬里的磨损、开裂、松动、鼓包和脱落情况。
3.2.10.3检查所有烟道系统衬里的磨损、开裂、松动、鼓包和脱落情况。
3.2.10.4检查降压孔板室的变形、堵塞、冲蚀、开裂情况。
3.2.11检查结焦情况
3.2.11.1检查油气管线的结焦情况。
3.2.11.2检查沉降器集气室的结焦情况。
3.3.8.6人字挡板和环形挡板不得开裂和严重变形。
3.3.9窜气阻挡圈
3.3.9.1 窜气阻挡圈宽度允许偏差不大于2㎜,间距允许偏差不大于10㎜。
3.3.9.2 窜气阻挡圈高度应比隔热层低5㎜,允许偏差不大于2㎜。
3.3.9.3 反应器(一般沿轴向间隔为1000~1500㎜)及提升管、斜管、烟道(一般沿轴向为1800~2000㎜)衬里中均应设置窜气阻挡圈。
同轴度偏差 ≤
3
3
5
5
5
5
4
3.3.1.2与旋风分离器相连接各部位必须圆滑过渡。
3.3.1.3所有焊缝内表面应保持焊肉均匀、与母材平齐,其凸出部分应磨平。
3.3.1.4所有角焊缝采用连续焊,其焊角高度等于组焊件中较薄件的厚度。
3.3.1.5一级旋风分离器检修后,吊杆中心到旋风分离器本体主轴线距离的偏差不大于±3㎜,将吊杆螺母按图样规定松回,留出膨胀间隙。
3.3.2.3料腿下端与分布管(板)或其他零件的垂直距离允许偏差为±20㎜,料腿与旋风分离器接口及腿间接应开坡口,保证全焊透。
3.3.2.4材质为Cr5Mo的料腿焊接前,应对坡口进行着色检查,不得有裂纹,破口两侧10~20㎜内,其表面不得有油污、赃物和锈斑。
3.3.2.5料腿对口内错边量不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大于1㎜,必须汗透。
5 维护…………………………………………………………(21)
附录A 翼阀冷态试验方法(参考件)…………………………
(22)
1 总则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1本规程规定了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器(沉降器)、再生器(以下简称“两器”)的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试验与验收、维护。
1.1.2本规程适用于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的两器”及所属附件的检修和维护。
3.2.2.8 检查提升管、再生斜管、待升斜管、密相提升管、烟道等的变形、磨损。
3.2.2.9 检查霜冻滑阀下游烟道锥体的护板、防冲板、拉筋及支撑的冲刷磨损、焊缝开裂情况。
3.2.3三级旋风分离器
3.2.3.1 检查单管及导向叶片冲刷、磨损、堵塞等情况。
3.2.3.2 检查连接螺栓有无松动。
3.2.3.3 检查壳体磨损、过热、裂纹等情况。
3.3.9.4 窜气阻挡圈与器壁的焊接,迎着气流方向为连续焊,另一方为断续焊。焊后应进行煤油试漏。中间不允许间断,但遇开孔接管时,把阻挡圈断开再与接管焊成整体。
1. 催化裂化反应器再生器
维护检修规程
SHS 02001—2004
目 次
1 总则……………………………………………………………(3)
2 检修周期与内容………………………………………………(3)
3 检修与质量标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