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新课程初中地理试题的命制探索山东省肥城市教学研究室王文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如何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科学地命制新课程试题,这一点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新课题,同时也是课程改革进程中教师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笔者就自己在教学研究实践中在试题命制方面的一些想法提出来与同行交流。

一、注重双基,强调基础性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新课程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仍然是教学的两个基本点,也是学生提升能力的基础。

因此,命制新课程试题必须注重双基,突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及灵活运用程度,其比例可占到60%~70%。

考查方式可以以填空、选择和读图为主,但问题设计应讲究科学,切忌引导学生死记硬背。

如,请举两个例子说明地图的作用: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一个你熟悉的海峡的名称_______。

二、重视活动,强化实践性新课标教材在结构设计上增设了“活动”的内容,以加强探究性学习的思路训练。

所以,教师应该把“活动”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不仅是要复习巩固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增强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因此,新课程试题中应设计一定数量的活动题目。

如,“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小实验”“小探究”等,其比例可占到课堂教学的20%左右。

让学生通过“活动”改变学习方式,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分析问题,学会探究,培养其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如,1.画一画。

根据今天泰安市的天气预报的情况,画出相应的天气预报符号。

泰安市“雨加雪,东北风6级”:_______。

2.动动手。

用乒乓球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并标出赤道、南极、北极、0°经线、160°E和20°W经线。

3.观测总结。

请观测学校所在地秋分日的太阳升落变化,记录在下表中。

(1)填出表1。

(2)归纳总结:这一天昼夜长短的特点是_______。

表14.实践感悟。

我国山川壮丽,境内有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

你的家乡是什么地形,是平原,是山地,还是……请根据你的考察,介绍一下家乡的地形类型或你爬过的一座山,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发展经济方面有哪些优势?你有何建议?三、联系实际,突出生活性《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据此编写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始终贯穿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所以,新课程地理试题应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即要适当命制一些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藉此能让学生将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地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下面试以两例进行说明。

例1.走进生活。

家住山东济南的小华同学,“十一”放假期间去海口姨妈家探亲。

临行前,妈妈从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了解到近几天要降温。

因此,她就为小华准备了几件棉衣。

爸爸说没必要,而妈妈坚持要小华带上。

你认为小华妈妈的做法有必要吗?为什么?例2.出谋划策。

国庆放假期间,李明和王岩同学来蒙山森林公园参加学校组织的野营活动,不小心与营队走失,迷失了方向,又丢失了指南针,他手里只拿着一幅《蒙山导游图》。

这时,他想起了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的定向法:①太阳定向──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确定方向;②北极星定向──在晴朗的夜空找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正北方;③太阳和手表定向──把手表平放,让时针对准太阳,时针和表盘上12点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大致就是南方;④指南针方向──将指南针平放,磁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只可惜此时是白天,又是阴天,4种定向法均用不上。

这着实急坏了李明和王岩。

你能为这两位同学想出哪些确定方向的办法,帮助他们走出大山(至少两种)。

四、强调方法,注意应用性新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地面向未来。

教师拥有多少水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取水的方法。

因此,新课程试题应引导教师教会学生方法,引导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下面这道试题,就体现了这一命题思想:学以致用。

请你运用学习“亚洲气候”的思路和方法,仔细阅读图1,简要分析“北美”气候的特征(至少两点)。

图1五、引导发现,体现问题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问题问对了就相当于一半的创新完成了。

”因此,新课程试题要引导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看问题,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问一问。

中东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石油资源丰富,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5.4%,产量占世界的30.5%,出口量占世界的44.7%。

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多个民族在这里汇集,文化差异显著。

战争频繁,冲突不断,给本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资料,请提出两个地理问题(只提问题,不作答)。

六、关注能力,力求开放性当前,无论是要从立足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还是要面向学生长远的身心发展,都要求地理教学具有开放性。

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同样,地理试题命制也要适度开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目的是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诊断推测。

下面的两张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状况的句子。

请你用实例或推测的方法,在横线上写出可能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七、渗透新理念,注重差异性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他们的性格、气质、动机、兴趣、喜好、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评价学生要有不同的标准,多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就会多一份成功。

因此,命制一套成功的试题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去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每位学生的发展和共同成长。

如,挑战自我。

请你从下面的选择中挑选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选择问题_______,我的看法是_______。

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地理教学──以《黄土高原》一课为例福建省福州市三十八中俞晖一、背景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区属普通中学。

本校以体育见长,是一所传统的体育特色校。

我校充分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以“质量就是生命”作为校训,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积极参与到新一轮的课改实验中。

二、问题的出现由于体育特长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加之多数学生平时只重视语、数、外等科目,认为地理是“副科”,这导致了部分学生的上课态度不积极:只有少数爱好地理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大多数学生只是听和按教师的要求做,甚至有少数学生将地理课当成了休息课。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地理教学,就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努力对于地理课,新课改的理念是: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其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面对出现的问题,笔者对地理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将地理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向课前、课后扩展延伸,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等途径获得知识;在课堂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地理教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现以《黄土高原》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具体的做法。

(一)课前准备1.教师方面所做的准备有以下几项。

(1)分析教材,编写教案。

(2)查找有关黄土成因的资料。

(3)准备实验材料:喷壶、木板、土层、玻璃槽、草皮。

2.学生方面做的准备有以下几项。

(1)请全班同学课前收集有关“黄土成因”的资料。

(2)分组实验:水土流失与地表状况的关系。

(3)请几位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做客》,反映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二)明确教学目标在培养三维目标的同时,主要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并自学。

第一步:播放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导入新课。

第二步:假设我们暑假去黄土高原旅游,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自学教材及《黄土高原地形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并填图。

(2)我们的行囊中要准备好什么物品?(3)假设我们从福州出发,去黄土高原旅游,可选择哪几种交通工具,请设计你的旅游线路。

(4)话说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请江敏辉、刘彬、林帆同学表演自编自演的小品《做客》。

(5)自学教材,找出“风成说”的有关证据,并说明这些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6)据你课前收集的资料,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支持“风成说”的证据吗?(7)据你课前收集的资料,你有不同的观点吗?2.播放录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提问: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会这么严重?先请学生做下面的分组实验,认真观察,并讨论实验结果。

3.实验:水土流失与地表状况的关系。

实验准备:把木板放在坡度为30度左右的斜坡上,在木板上均匀铺上50厘米厚的黄土层,在斜坡面下放一个玻璃槽。

实验观察:玻璃槽中水和沙各有多少。

实验1:在黄土表面铺上一薄层草皮,用喷壶(壶口漏网细而均匀)均匀地洒水。

实验2:在黄土表面间隔铺上一薄层草皮,用同样的喷壶均匀地洒水。

(洒水时间同上)实验3:在黄土表面,用同样的喷壶均匀地洒水。

(洒水时间同上)实验4:在黄土表面,用喷壶(壶口漏网较粗而均匀)均匀地洒水。

(洒水时间减少)讨论实验结果:(1)在同等降水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_______;植被覆盖率越低,水土流失_______。

(2)在暴雨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_______。

(3)所有实验表明:黄土组成物质与水的关系_______。

4.分组讨论:请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会这么严重?5.小结: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地表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2)降雨多集中在7~8月,多暴雨。

(3)黄土本身易溶于水。

(4)人们进行开垦、采矿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6.拓展延伸。

(1)福建省安溪县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请分析安溪县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四、教学反思整节课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学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进行。

我设计了在课堂上以旅游的形式,与学生一起探讨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气候特征等,并将学生学过的交通知识联系乡土实际加以应用,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