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数学椭圆人教版教学教案(优选.)

高二数学椭圆人教版教学教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高二数学椭圆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椭圆教学目标:1. 掌握椭圆的定义。

(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

2. 能根据条件熟练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3. 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及标准方程中的a、b、c、e的几何意义,及a、b、c、e间的相互关系;4. 能综合应用椭圆的有关知识解决最值问题及参数的取值范围;5. 理解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会求椭圆截直线所得的弦长,会应用弦中点的性质求解问题。

能力训练:进一步巩固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提高运用坐标法的自觉性及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同时提高代数运算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重点、难点:重点: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的应用。

难点: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在解题过程中的灵活运用。

【典型例题】一. 知识提要:1. 椭圆的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

2. 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动点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的M F c 0l x a c=2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caa c M ()>>0圆的准线,常数叫椭圆的离心率。

ca3.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x a y b a b 222210+=>>() y a x b a b 222210+=>>()例1. 求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和,两点的椭圆A(32)B(231)-- 的标准方程。

分析: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就是求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方程。

但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形,为了计算简便,可设方程为mx 2+ny 2=1(m>0,n>0)不必考虑焦点位置,求出方程即知。

解: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mx 2+ny 2=1,(m>0,n>0)∵点,和点,在椭圆上,A B ()()32231--∴·即m n m n m n m n ()()()32123113411212222+-=-+=⎧⎨⎪⎩⎪+=+=⎧⎨⎩ ∴m n ==⎧⎨⎪⎪⎩⎪⎪11515故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x y 221551+= 例2.已知椭圆,,是它的焦点。

是过的直线x a y ba b F F AB F 222212110+=>>()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求△ABF 2的周长。

解析:数形结合,由椭圆定义即可求得答案。

解:∵||||AF AF a 122+= ||||BF BF a 122+=又∵△ABF 2的周长=|AB|+|BF 2|+|AF 2|=|AF 1|+|BF 1|+|AF 2|+|BF 2|=4a ∴△ABF 2的周长为4a 。

例3. 设为椭圆上一点,到左准线的距离为,则到右准P x y P P 2210036110+= 线的距离为( ) A. 6B. 8C. 10D. 15解析:法一:应用椭圆的第二定义即可求出结果为15。

法二:应用椭圆的几何意义,点到两准线的距离之和为,又知到P 22a cP左准线距离,作差即可求出点P 到右准线距离。

例4. 点P 与定点F (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分析:根据椭圆的第二定义可知,动点P 的轨迹是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且知焦点为(-,)、(,),准线方程±,离心率。

F 20F 20x =812e =12解:依椭圆第二定义知:,,∴,c a ca ===281622 ∴。

b a c 22216412=-=-=∴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x y 2216121+= 即点的轨迹方程为:,轨迹为椭圆。

P x y 2216121+= 例5.已知点在圆:上移动,点在椭圆上移动,P C x y Q x y 22224141+-=+=()求|PQ|的最大值。

分析:做此题要数形结合,从图中可见,要求|PQ|的最大值,只要考虑圆心到椭圆上的点的距离即可,而椭圆上的点是有范围的,于是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设:椭圆上的一点Q (x ,y ),又C (0,4)。

则|QC|2=x 2+(y -4)2=-+-41422()()y y=--+38202y y =-++3437632()y 又∵∴当时,大-≤≤=-=1115y y QC ||∴|PQ|的最大值为5+1=6。

例6. 已知椭圆内有一点,,是椭圆的右焦点,在椭圆x y P F 2243111+=-() 上求一点M ,使|MP|+2|MF|的值最小,求点M 的坐标。

分析:|MF|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根据椭圆的第二定义,有||||||||MF MM MM MF '='=122∴∴||||||||MP MF MP MM +=+'2显然,P 、M 、M'三点共线时,|PM|+|MM'|有最小值。

解:过P 作PM'⊥l 交椭圆于M ,由椭圆方程知 a b c e ====23112,,, y x y x y =-+=⎧⎨⎩==-⎧⎨⎪⎩⎪13412263122解得∴所求点坐标为,。

M M ()2631- 例7.过椭圆内一点,引一条弦,使弦被点平分,求这条弦所x y M M 22164121+=()在的直线方程。

分析:所求直线过定点M (2,1),因此,设为y -1=k(x -2),再利用弦中点条件求出直线的斜率k 。

解法一: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1=k(x -2), 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A x y B x y ()()1122y kx kx y y =+-+-=⎧⎨⎩12416022①②消去()()()41824211602222k x k k x k +--+--=x x k k k M AB 12228241+=-+(),又∵为弦的中点, ∴∴x x k k k k 122224241212+=-+==-()∴所求直线方程为:。

x y +-=240解法二: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A (x 1,y 1),B (x 2,y 2) ∵M (2,1)为AB 的中点, ∴x 1+x 2=4,y 1+y 2=2。

又∵、两点在椭圆上,则①,②A B x y x y 12122222416416+=+= ①②--+-=2x x y y 122122240()()()()()x x x x y y y y 1212121240+-++-= ∴×y y x x x x y y 12121212444212--=-++=-=-()即。

k AB =-12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y +-=240解法三:设所求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A (x ,y ),由于中点为M (2,1),则另一个交点B (4-x ,2-y )。

∵点A 、B 都在椭圆上。

∴①②x yx y222241644216+=-+-=⎧⎨⎪⎩⎪()()①②得。

-+-=x y240由于过A、B的直线只有一条,∴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x y+-=240【模拟试题】1. 已知P是椭圆x y2225161+=上一点,F1、F2是焦点,∠F1PF2=30°,求△F1PF2的面积。

2. 已知椭圆的焦点F1(0,-1),F2(0,1),直线y=4是它的一条准线,P是椭圆上一点,且|PF2|-|PF1|=1,求△F1PF2的面积。

3. 椭圆x y22941+=的焦点为F1,F2,点P为其上一动点,当∠F1PF2为钝角时,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4. 求与椭圆x y22941+=相交于A、B两点,并且线段AB的中点M(1,1)的直线方程。

试题答案1. 解:设||||PF m PF n 12==, ∴°。

△S mn mn F PF 12123014==sin 在△F 1PF 2中,6230222=+-m n mn cos °36232=+--()m n mn mn()2364+=mn mn =+6423。

∴S F PF △·121464231623=+=-() 即△F 1PF 2的面积为1623()-。

2. 分析:可以由椭圆定义及已知条件求出|PF 1|和|PF 2|的长,再计算面积。

解:∵∴c a ca ===1422||||||||||||PF PF PF PF PF PF 122112413252+=-=⎧⎨⎩⇒==⎧⎨⎪⎪⎩⎪⎪ 又∵,∴··,∴||cos sin F F P P 122254944252323545==+-==∴······△S P F PF 121232521232524532===sin 3. 分析:先求出使∠F 1PF 2=90°的点P 的横坐标,根据点P 的运动观察出P 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a b c ===325∴·设△S F F y PF m PF n F PF P 12121212===||||||||S F F y y S mn F PF F PF △△·12121251212===|||||| 又∵,∴m n m n mn mn 222202208+=+-==()∴,代入544594122y y x y ==+=得x x F PF ===±即当±时,∠°35359012 ∴当时,∠为钝角。

-<<353512x F PF 5. 解:设A (x 1,y 1),B (x 2,y 2) ∵A 、B 都在椭圆上,∴x y x y 12122222941941+=+=⎧⎨⎪⎪⎩⎪⎪①②①-②()()()()x x x x y y y y 12121212940-+++-= ∵AB 的中点M (1,1), ∴x x y y 121222+=+=, ∴y y x x 121249---,即为直线AB 的斜率为-49。

∴y x x y -=--+-=149149130(),即 ∴所求直线方程为:49130x y +-=。

精品word.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