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2、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目标答: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目标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第二: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人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第三: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第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第五: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第六: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第七: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第八: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第九: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分析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_正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也有弊,有机遇也有挑战(一)给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二)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实现和管理革命济.(四)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创造新的发展契机全球化发展趋势扩大了各国市场开放,增强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往来,为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经济全球化可以进一步为发展中国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供有利条件,对拉动经济增长意义明显.(五)迫使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予以考虑和解决发达国家日益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下,它们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赖于发展中国家.在债务解决,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联合国的不得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挑战(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平衡在加剧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在拉大,形成世界新的"中心——边缘"格局,第世界中那些最不发达的国家,与全球化所产生的利益蛋糕根本无缘.经济全球化尽管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发展,但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并没有受到公平的待遇.(二)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经济全球化导致发展中国家国内的贫富差距也在拉大(三)金融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面临风险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空前增强,全球经济动荡成为一种常态,特别是货币,短期证券投资和短期贷款市场极易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四)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占世界贸易的份额在下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六)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制约着国家的经济主权.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纯依附关系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在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时附加了种种条件,直接干预着这些国家的经济主权,甚至是政治主权.(七)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和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原有产业和国内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例如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产业等进入发展中国家,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本来就很脆弱的这些民族产业受到毁灭性打击,难以发展4、如何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
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三、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纪念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现实上来说,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
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5、论述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苏联的剧变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具有决定性和根本性的意义。
内因是指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外因是指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但和平演变之所以奏效,关键原因还是出在苏联内部,正是因为苏联传统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已经过时又迟迟得不到更新,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内部危机日渐加重。
再者,苏联共产党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2)、苏联的剧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历史的原因是深层的基础性的东西,而现实原因则是直接的导火线。
历史原因包括过时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的官僚主义与广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现实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把体制改革变成了社会制度的转轨,即执政的共产党在改革中的路线失误,就成了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
(3)、在社会结构的层面上,苏联解体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但其中经济因素起者决定性的作用。
苏联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固然巨大,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这和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有直接联系。
逐渐使人民对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4)、就苏共本身而言,导致苏联剧变的既有思想路线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原因。
思想路线在这其中起着根本的作用,因为,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都是在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制定的。
苏联共产党从斯大林开始到80年代,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摆脱执导思想上的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左”的路线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又从“左”的极端一下子跳到了“右”的极端,表现为全盘否定了苏联的历史,终于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总危机。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应该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照抄别国的模式最终会落得失败的结局。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
在思想上必须提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组织上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即主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权,苏联的经验告诉我们,批判“左”的教条主义要用历史的观点,要全面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历史。
(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改革必须深深扎根于本国国情,改革的成败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衡量标准。
(6)、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体系,这种开放不仅内部是开放的,而且对外部也应该是开放的。
(7)、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的“和平演变”。
6、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1. 2. 3.就4. 5.6.7.财政体制再分配功能的弱化引起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公共物品提供上的差异性。
中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在发展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结构。
初次分配是以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再分配中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 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 保障公民参与有关切身利益的各种决策。
社会公正必然是大多数人民众意志的反映。
, 有助于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处境, 缓解贫富差距过大带来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7、试用马克思主义“两个绝不会“的思想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认识“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当今世界上,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在繁荣发展,显示其仍然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说明其“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我国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甚至落后几十年,则我国的生产力更是没有达到能够促成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变革的水平。
在这样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薄弱的,超前了的生产关系需要更新的理论指导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认清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的关键。
第一,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还会在“一球两制”下长期共存。
第二,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同面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第三,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不是根本抛弃,而是扬弃。
第四,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的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8、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见物不见人的陈旧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切切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发展理念上来。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