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主题活动成果报告浙江省义乌市保联小学402班指导老师:胡日红组长:何雯丽组员:张入云,陈可佳,许曼琳,吴家乐,楼博谦活动时间:2009.9-2010.4一、活动背景(一)社会热点1.“孔子热”。
孔子这位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人其思想学说价值对古今中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承认和尊重,在每年的9月孔子诞辰日,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很多国家都要举办大型的纪念活动。
由周润发主演的《孔子》引发热议,讲解《论语》的学者于丹走红,海峡两岸乃至韩国等世界各地举行祭孔仪式,“世界最长”的《孔子世家谱》续修,近年来“孔子学院越来越多,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持续升温,以至于有国外专家慨叹:孔子的大同理想一定能够照亮21世纪以后的未来世界。
2.“经典诵读热”。
为促进国学经典诵读有效开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民族精神和读书兴趣,目前,在民间、和学校教育中悄然兴起经典诵读现象。
《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经典之作,很多名句被传颂,思想主张被人们接受,有的学校还把《论语》作为校本课程学习。
(二)可行性1.我们的兴趣、爱好:距今2500多年的一位古稀老人,为什么会被后人堪称为一代圣人?2.实际情况:我们班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些古诗文的学习方法,已经会背《三字经》、《弟子规》,对其中一些语句的含义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3.客观条件:《论语》中的许多警句被选入我们的教材。
再加上我校为了营造书香校园,制定了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书目,其中《论语》就是我们四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
(三)活动主题的提出在带领学生诵读《论语》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确定课题。
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走近孔子》的综合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走近孔子不是要深入透彻地研究孔子,而是对他有一定的认识就可以了。
(四)活动意义孔子,被世人尊称为:“万世之师,至圣先师”。
是中国文化的奠基人,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孔子都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他的身世,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及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给我们有益的启迪。
开展《走近孔子》主题活动,引导同学们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搜索、调查、采访等活动了解孔子,了解孔子的重要思想深邃内涵及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弘扬孔子文化,提醒和促进学生关注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供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资源,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孔子的优秀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孔子其人、其重要思想,获得对历史名人的认识,激起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习孔子的优秀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3.学会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发展规划与组织能力。
4.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5.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观点、方法、思路,形成对问题深入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三、活动过程(一)确定活动主题1.我们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高徒众多,孔子的思想曾影象了中国几千年,甚至对当代中国人仍还有大影响,而关于孔子的生活,又有多少人了解呢?这一切都吸引着我们走近他,探索他。
2.主题确定阶段任务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活动子课题,形成活动小组,拟定活动计划,论证活动计划的价值及可行性,提交活动方案。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引导聚焦问题,论证子课题的价值,指导拟定方案;审视学生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帮助把握活动方向;协调组织分工。
3.子课题的确定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征集大家的意见,提出问题和切入点,经过整理归类,确定以下子课题:A.对孔子的了解程度B.孔子的生平与代表作C.孔子的思想D.孔子的故事E.孔子的弟子F.孔子的名言、《论语》中的成语(二)制定活动方案我们按照自己所选的子课题开始纷纷行动。
1.分析完成活动的有利条件:我们处于科技发达的年代,这便于我们查找资料。
早研究《论语》也是为以后的学习作准备,捷足先登吗?还有老师的指导。
2.分析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孔子的一生都值得研究,他的事迹及精神其内容都较复杂,难于归纳。
3.活动成员的分工,时间的安排(1)资料的查阅:a、现代人对孔子的了解程度:张入云b、孔子的生平与代表作:何雯丽c、孔子的思想:许曼琳d、孔子的故事:楼博谦e、孔子的弟子:陈可佳f、孔子的名言、《论语》中的成语:吴家乐(2)资料的整理:各组员整理一份再进行讨论。
最后整理为一篇。
撰写结题报告:何雯丽输入电脑:陈可佳,吴家乐准备工作:各个组员买一本《论语》阅读后整理资料。
(3)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第一阶段2009.9中旬 :选题,选出合适的课题第二阶段2009.9下旬: 开题报告,拟定报告方案第三阶段2009.10上旬至12上旬: 收集资料(每人拟一份资料的梳理汇总报告)第四阶段 2009.3-4月 : 分析资料(总结出一份资料并输入电脑)第五阶段 2010.4中旬 : 结题报告(研究性课题完成)(三)实践过程1.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活动方案,每个组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地开展活动。
有的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有关孔子的相关资料,有的到学校图书室、市图书馆查阅有关孔子的资料,有的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向大街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社会各界人士,了解现代人对孔子的了解。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积极主动地背诵《论语》,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主动地请教老师、家长。
利用班队课开展讲《孔子故事》比赛。
组织同学收看录像《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2、整理汇总资料每个小组长在小组成员收集好资料后,把自己组里的资料进行汇总,再把自己汇总好的资料输入电脑交给主要负责的同学。
最后由何雯丽同学撰写活动结题报告。
四、活动成果展示A.现代人对孔子的了解程度:同学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上街头,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现代人对孔子的了解:被访者1:在我心目中,孔子长得像老寿星,和蔼可亲,是个智慧老太爷。
他是第一个办学校的人,有很多的学生。
被访者3:我觉得孔子是有思想、对当时社会有着自己深刻理解并且意识超前的人。
孔子为了自己的理想做了一切努力,他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授之于人。
被访者4:我知道孔子是一个思想很开放的老师,他有很多学生。
他的教育思想很独特,非常值得现在的老师学习。
被访者2:我觉得孔子是个特立独行的人。
他是一个行动果断、具有叛逆思维的人。
谈总是很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 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b.孔子的重要年龄段的经历。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35岁时,鲁国内乱而奔齐,希望寻求做官,以便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10多年时间里,他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结果到处碰壁,后来回到又回到鲁国。
虽被尊称为“国老”,但仍得不到重用。
他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c.孔子讲学。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在地域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
就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提襟肘见”。
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中国教育史讲稿》d.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可是他还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还要千里迢迢来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他对学习是永不满足的。
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e.孔子的代表作。
孔子一直是“述而不著”,虽然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但自己的著作却极少有传世的。
至于那部泽被后世的《论语》,是由其门人和再传弟子们整理。
完成的一部他和他门徒们的语录结集。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C.孔子的思想(1)孔子的政治思想。
以“仁”为核心.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施行德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内容:“文、行、忠、信”。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教育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
治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问过而知新”D.孔子的故事我们在阅读了大量的孔子故事后,开展了讲故事比赛,同学们积极地参与。
E.孔子的弟子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F.孔子名言、《论语》中出现的成语(1)a. 人生态度格言v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v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v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v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v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v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v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v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v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v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v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v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v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v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v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