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流量氧疗应用及进展(改后)
高流量氧疗应用及进展(改后)
稳定的供氧浓度与吸入气流速密切相关
不够 部分 空气 补充
氧浓度与吸入气流速关系
FiO2 0.3
FiO2 0.5
流量到60,氧浓度基本 一致
流量20和40时,氧浓度
FiO2
受潮气量影响
0.7
高流量氧疗的生理机理:四大效应
稳定的供氧浓度 呼气末正压效应 主动加温加湿的气道效应 死腔冲刷效应
与传统氧疗相比HFNC能降低低风险拔管病人的再插管风险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4; 190:282–288 -JAMA 2016; 2016, 315(13):1354-61.
我们常常会用
一型呼衰 二型呼衰 气管插管拔管后 急性左心衰
和患者及家属的最后沟通
撤离
如患者在流量≤20L/min,氧浓度≤50%情况下能耐 受,可撤离HFNC
呼吸机氧疗的连接步骤
1. 通过管路将吸气支路的
过滤器与湿化器入口连 2. 通过带加热功能的呼吸
接 管路将湿化器出口于鼻 3. 呼气端口不连接管路 塞导管相连
氧疗鼻导管的使用
注意
• 请确保鼻塞导管的大小合适且不要堵塞鼻孔 • 在连接病人前,请检查系统的流速设置及送气系统已经加热
转
直肠穿孔,脓 毒性休克, ARDS,谵妄, 进入ICU。氧 疗加基础治疗
后好转
2017-11-13 17:28
经历了 肺炎
ARDS ,通过 氧疗现 状态还 不错
入院PCO2 115mmhg氧疗
后改善
入院PCO2 130mmhg氧疗后
改善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
high-flow nasal cannula 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Oxygen High-Flow Nasal Oxygen Nasal high flow Oxygen
出现高碳酸血症的病人13例(33.3%),平均 PaCO2 64.6mmH
其中6例进行了治疗前后对比,PaCO2从70mmHg 降到55mmHg (P=0.041)
无高碳酸血症组,治疗前后PaCO2分别为 32.7mmHg和32.4mmHg (P=0.919)
应用高流量氧疗后,COP2水平下降
COPD患者使用了高流量氧疗 后潮气量增加,呼吸频率下 降,分钟通气量保持不变。
提示通气效率提高。可能与 死腔冲刷及呼末正压打开气 道有关
气管插管前预充氧:无缝连接,争议中前行
撤机拔管流程
原发病好转
气管插管拔管后:有效降低失败率
低水平氧合下(FiO2≤0.4~0.5,PEEP≤5)氧合指数可接受
Storgaard 研究的结论
HFNC 降低 COPD 伴慢性低血氧性呼衰患者的 AECOPD 发作率和入院率
能够稳定晚期 COPD 患者的临床情况 NFNC 应被考虑作为 COPD 伴慢性低血氧性呼
衰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法
(完成于丹麦 奥尔堡2018 年发表于国际 COPD 杂志)
急诊科AECOPD使用HFNC的回顾性研究
肺活量降低
FiO2 9095% 3 Hours
纤毛功能障碍
对肺脏的危害
纤毛功能障碍 肺不张 通气血流比失调 过度炎症反应 肺水肿 间质纤维化
对心脏的危害
减少心输出量 增加外周血管阻力 减少冠脉血流量
理想氧疗装置
氧浓度精确调节 充分湿化 舒适 有机械通气的部分功效—减低患者做功
合适的湿化使气道清除能力加强
流量影响湿化效果(原理同氧浓度)
Chikata, Respir Care. 2014 Aug;59(8):1186-90.
设置流量超过 病人自主呼吸 流量,才能保 持绝对湿度稳 定
病人潮气量越 大,这种现象 越明显
高流量氧疗的生理机理:四大效应
稳定的供氧浓度 呼气末正压效应 主动加温加湿的气道效应 死腔冲刷效应
鼻导管、氧疗、高流量、加温加湿
常见氧疗装置
1
2
5
6
低流量装置
4 3
高流量装置
7
常见氧疗装置的问题--鼻导管氧浓度计算(忽略了病人)
氧流量(lpm) 1
FiO2 0.21 – 0.24
2
0.24 – 0.28
3
0.28 – 0.34
4
0.34 – 0.38
5
0.38 – 0.42
6
0.42 – 0.46
问题-储氧面罩(非重复吸入)
优点
FiO2 接近100% 非插管及机械通气 条件下提供最高的 FiO2
缺点 FiO2 接近100% 无法使用湿化 需要密闭 影响进食及交谈 无法进行雾化治疗
有氧中毒的危险
FiO2 98% 30-74 Hours
呼吸困难
健康受试者
FiO2 100% 24 Hours
HFNC的局限性
HFNC vs 机械通气
-HFNC 提供通气辅助能力有限 -HFNC 产生的PEEP,受影响因素较多、不可调 -HFNC 产生的PEEP值相对有限
HFNC的局限性
HFNC失败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病人气管插管被 延迟,并导致这些患者的预后恶化
研究发现对于拔管后的心脏术后肥胖患者, HFNC并没有让这类病人获益
Intensive Care Med 2015;41:623-632 Intensive Care Med 2015;41:887-894
总结
经鼻高流量是一种新的氧疗方式
病人舒适度高、耐受性好、PEEP效应、死腔冲刷、加温加湿
需要气管插管和较高风险的患者,HFNC应用要谨慎 应用于中度低氧血症患者,前景广阔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
鼻导管氧疗
相对舒适
充分的加温加湿(37℃,44mg/L)
促进分泌物的移动和排出
高流量(40~60L/分)
保证氧浓度稳定
冲刷和呼气末正压
降低呼吸系统代谢消耗
高流量氧疗设备的结构(迈瑞SV300):四大部分
一、空氧混合器:提供从21%~100%的稳定氧 二、主动加温加湿器:浓使度气流维持生理温湿度 三、加热单回路:使管路内气流保持恒温 四、氧疗鼻塞:安全舒适
死腔冲刷效应
呼气相死腔冲刷
呼气结束,吸气即将开始。这段气体将被重复吸入
大部分CO2已被冲刷稀释
3D模型核素氪示踪试验,可见气体冲刷的时间效应 和流量效应
鼻腔前段的冲刷效果比后段更明显
流速加大,冲刷效果增强
1L/min的流速大致对应1.8ml/s的 冲刷容积
操作路径
氧浓度调节 气体流量调节 湿化目标设定 回路建立连接
HFNC的临床具体操作
需要调节的主要参数就是流量和氧浓度 流量
初始设置流量35L/min 如果呼吸频率没有下降,则按5-10L/min往上加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则按5-10L/min往下减
氧浓度
根据氧合情况调整氧浓度
原则上优先调整流量,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可优 先调整氧浓度以快速获得满意氧合
室温25°
室温20°
室温25°时,基本没有冷 凝水
室温20°时,冷凝水逐渐 累积
调高流速可减少冷凝水形 成
室温越低流量越大消耗蒸馏水越大
室温25°
室温20°
室温25°,流量20、40、60L/min时,一天蒸 馏水消耗量分别为1.2L,2.4L和3.5L。
室温20°,流量20、40、60L/min时,一天蒸 馏水消耗量分别为1.4L,3.0L和3.5L。
FiO2 = 0.21 + 0.04 x L氧流量(lpm) ???
常见氧疗装置的问题-鼻导管
优点: 价格便宜 使用方便 耐受良好
缺点:
吸入氧浓度不固定
患者很难达到高的吸 入氧浓度
受病人呼吸方式影响 大
储氧面罩(非重复吸入)
= 普通面罩 + 储氧气囊 储氧气囊与面罩之间有单向活瓣 面罩上也有单向活瓣 (传统高流量)
HFNC的PEEP效应受流速于口腔闭合与否影响
Groves, N. Aust Crit Care. 2007
HFNC 增加EELV
与低流量氧疗对比,HFNC显著增加了可达 25.6%的呼末肺容积
高流量氧疗的生理机理:四大效应
稳定的供氧浓度 呼气末正压效应 主动加温加湿的气道效应 死腔冲刷效应
患者呼吸困难 每一口呼出的气都是湿度温度好的气体 每一口吸入气体都是干冷的需要病人加温加湿 每一个呼吸周期都在丢失水分和热量 痰液会干结,气道清理会功能下降 呼吸越快丢失越严重 消耗更多力气去咳嗽呼吸,进入恶性循环 病情会恶化(除了原发疾病的另外一个病因) 所以我们需要高质量吸入气体 流量足够的大、湿度足够高
总共灌洗30例,成功25例
HFNC中位流量50L/min,FiO2 1.0
仅2例出现SpO2瞬间降到88%以下,并迅速恢 复
雾化吸入治疗:老问题,新方法
问题:加温加湿和高流速会促进气溶胶在管路的沉积
高流量氧疗时雾化吸入建议:
雾化器位置放在湿化器前 使用较低的流速 鼓励病人加强自主呼吸 叮嘱病人维持闭口状态以减少漏气损耗
临床应用范围
一型呼衰 二型呼衰 气管插管前预充氧 气管插管拔管后 急性左心衰 姑息性治疗 纤支镜操作 雾化吸入
NEJM, 2015
一型呼衰:证据明确,应用广泛
二型呼衰:明确适应证,前景看好
Nagata 研究的结论: HFNC 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降低 COPD 伴慢性 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高碳酸血症 HFNC 非常容易耐受,治疗期间没有相关严重 不良事件发生 (2018 年日本神户多中心随机交叉研究2018年 发表于美国胸科协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