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解决业务系统运行、数据仓库建设及数据治理过程中的数据质量问题。要求以标准化的数据质量规范为基础,运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工作流、评分卡、可视化等技术帮助组织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及时性、一致性、逻辑性,降低数据管理成本,减少因数据不可靠导致的决策偏差和损失。
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查询
2.平台需求分析
2.1.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2.1.1.信用信息资源整合的需求
中办、国办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把信息资源的整合列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战略行动。另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80%的全社会信息资源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其中包括与经济、社会以及政务活动密切相关的信用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政府部门掌握的各类信用信息资源,是建设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性工程。从实际需要看,主要有资源整合、数据交换、质量监控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x政发〔2015〕20号)
xx省商务厅关于贯彻执行《xx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暂行办法》的实施细则(x商秩〔2016〕4号)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办法》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1.3.建设原则
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政府负责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健全法规和标准,培育和监管信用服务市场。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协调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
健全法制,规范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和信用标准体系,加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信用服务体系发展,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
95%
100%
7
社会组织信用档案覆盖率
80%
100%
8
中介类、公益性岗位人员诚信档案覆盖率
80%
90%
9
公务员诚信档案覆盖率
90%
100%
10
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覆盖率
100%
100%
11
信用服务企业诚信档案覆盖率
100%
100%
12
信用服务从业人员诚信档案覆盖率
100%
100%
13
市州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率
4.11.2.与省信用系统对接145
5.安全设计145
5.1.安全体系总体设计145
5.2.技术目标146
5.3.管理目标147
5.4.安全技术方案147
5.4.1.网络与边界安全147
5.4.2.主机系统安全148
5.4.3.应用安全148
5.4.4.数据安全149
5.4.5.防火墙设计149
5.4.6.WEB入侵防护设计151
信用信息体系平台
建设方案
2017年x月x日
1.平台概述8
1.1.建设背景8
1.2.建设目标8
1.3.建设原则9
1.4.建设内容10
1.5.建设依据11
2.平台需求分析11
பைடு நூலகம்2.1.系统业务需求分析12
2.1.1.信用信息资源整合的需求12
2.1.2.政府部门开展信用联合奖惩的需求13
2.1.3.社会公众信用信息化需求13
90%
100%
14
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率
90%
100%
15
建成的各级平台互联互通比例
80%
90%
1.4.建设内容
信用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管理
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2007)的规定,目录体系包括涉及提供方、管理方和使用方,包括编目、注册请求、注册、发布、检索、维护等活动。
信用信息数据质量管理
xx省政府下发了《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x政发〔2015〕20号)
政府下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1.2.建设目标
以打造诚信XX、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健全信用法规制度、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主要内容,到2017年,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信用基础性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并得到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公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和完善,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成对接,政府内部信用信息实现共享,信用监管体系基本确立,信用服务市场初具规模,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在重点领域发挥作用。
4.1.1.数据规范编制32
4.1.2.技术规范编制33
4.1.3.管理办法编制34
4.2.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平台基础支撑设计35
4.2.1.大数据基础支撑分布式数据库存储系统设计35
4.2.2.社会信用体系舆情分析设计40
4.2.3.商业智能分析平台42
4.3.信用信息库建设47
4.3.1.总体架构48
⑵通过描述和记录各类信用信息资源的名称、处务属性、主题、分类、来源、提供部门等各种属性(即元数据),满足通过元数据描述协同政务流程的上下环节关系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
(3)满足对信用信息资源元数据(资源目录)直接查询和定位,支撑信用信息资源的幵发与利用;
(4)满足信用信息随並务处理而动态变化的要求,保证信用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4.3.2.核心数据库48
4.3.3.应用数据库51
4.4.信用信息目录编制52
4.4.1.依据信用目录权责清单疏理信用信息目录52
4.4.2.企业法人信用信息目录52
4.4.3.自然人信用信息目录78
4.4.4.政务诚信专题信息目录80
4.4.5.商务诚信专题信息目录81
4.4.6.社会诚信专题信息目录88
3.总体设计24
3.1.总体建设思路24
3.2.系统总体架构24
3.3.数据架构25
3.4.技术路线25
3.4.1.J2EE的体系架构26
3.4.2.MVC处理模式27
3.4.3.XML规范28
3.4.4.SOA体系结构28
3.4.5.ESB服务总线设计30
4.平台详细设计方案32
4.1.标准规范建设32
4.4.7.司法公信专题信息目录93
4.5.信用信息目录服务系统设计95
4.5.1.运行模型97
4.5.2.系统结构99
4.5.3.功能要求101
4.5.4.其它要求102
4.6.信用信息数据质量管理系统设计102
4.6.1.规则管理102
4.6.2.流程管理103
4.6.3.监控管理103
4.6.4.结果管理103
实现自然人、企业法人、社会组织等信用信息的共享交换,以及交换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总体情况、数据提供情况、数据获取情况等。
1.5.建设依据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
基于目录体系的信用信息资源整合
信用信息资源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特点,并且大部分信用信息资源随着业务活动不断产生和变化,是一种动态信息资源,不能盲目地整合,需要基于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统一格式标准、统一流程规范、循序渐进地开展。具体需求如下:
(1)通过对信用信息资源的分类管理,使得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有序化;
4.6.5.统计分析103
4.6.6.绩效管理103
4.6.7.系统管理103
4.6.8.信息交换103
4.7.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104
4.7.1.总体架构104
4.7.2.数据交换子系统106
4.7.3.数据归集子系统109
4.7.4.数据清洗子系统111
4.7.5.数据对比子系统115
4.7.6.数据分发子系统120
参考:xx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2017年
2020年
1
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公开比率
90%
100%
2
政府部门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比率
80%
100%
3
食品药品企业诚信档案覆盖率
80%
100%
4
工程质量监理企业诚信档案覆盖率
100%
100%
5
电子商务诚信档案覆盖率
100%
100%
6
司法部门信息报送率
基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数据交换
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因此应充分利用政务数据交换中心的各项基础设施,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信用信息共享与交换。
共享数据经过汇总程序汇总后,企业信息汇总于企业公用基础信息资源库。信息查询实现对汇总后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查询。
信用信息统计分析
商事主体信息、许可结果信息、处罚信息、荣誉信息、经营异常企业信息、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信息、抽查检查结果信息的查看、查询,包括统计报表、分析对比等。
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及监控
5.4.7.安全隔离网关设计152
5.5.安全管理方案154
5.5.1.安全组织体系建设154
5.5.2.安全管理制度建设154
5.5.3.信息安全管理原则156
5.5.4.其他管理措施157
5.5.5.售后服务内容、要求和期限157
5.5.6.维护要求157
5.5.7.技术培训要求158
5.5.8.其它要求158
2.1.4.重点领域诚信建设信息化需求14
2.1.5.重点人群诚信建设信息化需求14
2.1.6.其它个性化的信用信息使用需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