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金乡县总面积约886平方公里,全县辖9镇4个街道,647个行政村,总人口约64万人。

中小学校136处,在校学生7.9万人,中小学在职教师5470人。

金乡县作为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

加快电化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硬件建设全部达标。

坚持应用驱动,构建全方位参与的应用机制。

实现了三个突破,即:从注重硬件建设,到建立系统的平台体系和资源体系的建设突破;从微机课教学、多媒体教学,到多领域运用的突破;从电教部门为主,到相关科室牵头多方参与的应用工作机制突破。

教育信息化发挥了引领全面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作用。

2014年10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单位”。

一、政府重视,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金乡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把教育信息作为引领全县教育创新发展先导性全局性的工作,着力构建通过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有效机制。

县政府出台了《金乡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县教体局出台了《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引领、以“智库”为依托、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金乡县作为济宁市的欠发达县,省财政困难县,多渠道筹措资金,近三年来,先后投入5596万元,顺利完成“三通两平台”硬件建设任务。

使全县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达到了山东省办学标准。

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要建设工程有:1、2012年,实施了计算机普及工程,实现专任教师人手一机,所有学校均按标准建设了微机室。

购置学生机4500台,使学生机每校都达到最大班额;购置教师机4600台,实现一线教师人手一机。

为县直义务教育学校配备220套多媒体。

2、2013年实施班级多媒体配备工程。

投资购置电子白板840套,液晶一体机320套。

专用教室配备了560套多媒体。

实现了全县中小学每个班级、每口专用实验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

3、2014年实施校园网和录播建设工程。

完成每个校园校园网建设,使互联网与每个班级联通、与每口专用教室联通,实现了校园内每台微机、每套多媒体都联网。

全面升级学校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校园网速明显提升。

建设了十一口录播室,基本满足了“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的录课要求。

同时,注重加强资源平台建设和管理平台建设。

近年来,投资260万元,我们在教体局网络中心安装了集体备课系统、县教学资源平台、学习考试系统、网站集群系统、数字化校园系统。

经过三年的努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以硬件为主的“校校通、班班通”全部达标;以软件为主的“学习空间人人通、资源服务平台、管理服务平台”初具规模,并随着国家和省有关的应用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二、加强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在于应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前提。

金乡县实施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作为必备的专业能力,开展了系列化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培训、多媒体操作培训、课件制作培训。

严格落实考核评价,有效破解农村老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难题。

(一)教师计算机操作系列化培训。

计算机是所有信息设备运用的基础。

1、骨干培训。

2011年6月,进行“教师计算机骨干培训”,为每个学校培训2—3名骨干教师,让他们在学校微机室开展校本培训。

2、老教师集中培训。

2011年暑假,把全县40岁以上教师集中到县职业中专,免费提供教材和午餐,分期集中培训,当期学不会者,下期再学。

3、教师计算机操作考试。

2012年举行教师全员计算机操作技术考试,全县统一编排,集中到县职教中心,进行了三天165场,对全县5000多名教师进行了考试,合格的配备微机,不合格继续学习,经补考合格后再配备,考试成绩全县通报。

考配结合,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学用计算机的积极性;考训结合,确保培训效果。

4、教师计算机大赛。

2013年10月,通过抽签确定760名教师,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大比武,进一步提高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

(二)多媒体操作培训。

2014年,随着多媒体配备工程的实施,相继进行了教师多媒体操作骨干培训和暑期教师多媒体操作全员培训,暑假后以学校为单位进行人人过关考核。

以查促用,在应用中提高,实施每半月对全县多媒体使用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全县通报。

现在达到了多媒体教学“人人会、经常用”目标。

(三)微课制作培训。

微课是近两年兴起的教学微视频,是进行在线学习的最有效的课件。

2014年我们举行了22场“青年教师千人微课培训”。

在济宁市首届微课大赛中,参与人数、获奖人数均位居全市前列。

2015年又进行1500人的提高培训,争取达到熟练制作微课的人数达到2500人。

每年举行微课制作大赛,优秀的发证书,作为晋级加分的因素。

(四)老教师教育资源运用培训。

制订了《老教师教育资源运用培训方案》,要求50岁以上的老教师全部参加教育资源运用培训,主要掌握国家、省市教育资源平台的使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运用。

(五)设备维护和视频录播编辑骨干培训。

为每个学校培训1—2人电教设备维护骨干人员。

为每个镇街培训2—3人,视频录制编辑技术骨干。

三、广泛开展“云教学”,全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及哦啊学的深度融合。

近几年来,金乡县坚持应用驱动,广泛开展“云教学”,即充分利用网络和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按照“互联网+”的思路,对常规教学和管理进行创新,确立系列化的“云教学”项目,采取项目管理推动机制,全面突破信息技术运用。

“云教学”项目之一,构建高效课堂1、建设县级优质教育资源平台,把优质教育资源推送到班级。

目前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信息量很大。

教师备课时要对本节教材的各个的数字教育资源浏览选择,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许多老教师不具备到各个平台上选择资源的能力。

许多资源平台因服务服务范围广,不能达到在线使用,教师要下载后到教师计算机,再拷到班级多媒体上,优质教育资源不能直接推送到班级。

建立县级教育资源平台,通过组织全县集体备课把各级优质教育资源优选到县级教育资源平台上,县级平台服务本县,通过进一步改善网络条件,达到在线使用,把优质教育资源推送到班级,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

2、开展“双师教学”。

充分利用“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生成的优质教育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有选择的播放名师教学实录,把名师课堂引入到农村班级,借鉴人大附中“双师教学项目”经验,本地教师和名课堂结合起来,立竿见影,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全国的名师教学。

3、持续开展名师示范教学活动。

深化“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每个教师通过网络每周听一节与教学同步的名师示范课。

在自己深入思考如何上课的时候,同步观摩名师教学,收效最大。

4、开发“专递课堂”资源。

名师课堂中的音乐和美术课,通过编辑再造,解决部分农村学校音乐美术课教学问题。

5、开展“翻转课堂”试验。

以微课资源和题库资源为主,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化在线学习机制。

“云教学”项目之二,建设学业水平考试系统6、建设学业水平考试系统。

及时诊断教学达标情况,及时进行辅导,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县级教育部门要准确监测各学校的教学情况。

建设考试平台,建设系统的题库,利用信息系统强化教学质量检测,逐步实现教学质量网上监测。

“云教学”项目之三,开展云教研7、开展网络教研。

一般农村学校同年级同科教师1—2人,很难开展教研活动。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网上教研活动,能汇聚最丰富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

建立县级教研组织,主要开展单元教学集体备课、教育教学专题讨论、听评课、同课异构等活动。

“云教学”项目之四,建设专题教育网络课程8、建设专题教育学习平台,共享德育教育资源。

国家倡导的许多德育专题教育活动,农村教师因为负担重,一人要带几门文化课程,很少有精力设计专题教育。

采取建立专题教育基地学校,让基地学校开发专题教育数字资源,教育局责任科室牵头抓好推广应用。

逐步建设法制教育、家庭教育、学习方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网络课程。

“云教学”项目之五、开展县级教师在线培训9、建设县级教师在线学习平台;共享教师培训资源。

根据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每年确定若干个教育理论和教育法规培训专题,把培训专题下达给骨干学校,骨干学校负责建设所承担的专题培训资源,主要是专题培训的文字材料,讲座视频,培训测试题库。

全县共享该培训资源,年内主要完成教学理论和教育行风建设两个专题学习,并举行在线考试。

“云教学”项目之六,启动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10、试点教师空间建设。

建设有利于教师学习、工作、交流的网络空间,进一步构建学科空间、班级空间。

以班级空间为基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

11、启动学生学习空间建设。

利用“蜂窝行动”学生空间平台,开展假期(星期天)“云课堂”试点,选拔全县优秀教师,利用假期(星期天)通过学生学习空间平台对学生进行辅导。

堵疏结合,探索制止有偿家教的工作机制。

13、建设移动学习平台,构建时时处处可学习的环境。

通过微信平台发布教师、学生、家长等学习资源。

“云教学”项目之七,加强智能管理平台建设14、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

在县网络中心统一建设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到2017年所有初中和12个班以上的小学,全部达到数字化校园标准。

学校公文流转、教务活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图书馆里、财产管理等实现信息化管理。

15、实施“班级教学实时监控”工程,提高全县城乡一体化管理水平。

每个班级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控班教学和管理情况。

县设立数字化教学管理中心,实现教学管理、班级管理远程监控。

五、创新工作机制,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实效信息化运用是系统工程,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查考核。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金乡县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抽专职人员设“推进办”。

通过召开推进会、调度会、现场会、下发通报等方式,强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

实施项目管理,一个项目一套工作班子。

局级领导为包保责任人,建立“责任科室+基地学校(骨干队伍)+电教中心”工作机制。

三、建立评价机制。

把教育信息化运用列为全局性重点工作,局督查室专项督查,每月督查通报一次,督导室列入学校工作督导,学校列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

四、技术保障。

建立金乡县“云教学”协会即金乡县教育信息化协会。

汇集全县信息技术人才,为各项信息化运用提供技术支撑。

五、资金保障。

继续保持每年1000万的信息化投资力度。

实施“强心工程”,把县电教中心打造成全县教育系统的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数字化管理中心。

加强网络条件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网络速度。

加强录播系统建设,构建集录播、视频会议、视频教研功能于一体的录播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