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一、选择题1.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

下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秦朝A.加强文化控制B.分封,行郡县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便利了经济的发展2.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3.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州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叫“光武中兴”,他是A.刘邦B.曹操C.光武帝刘秀D.汉武帝4.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这得益于()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5.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

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①实行郡县制②建造阿房宫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骊山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变化7.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柳宗元的观点是()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8.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秦始皇此举旨在A.维护国家统一B.保障社会稳定C.实行暴政统治D.确立皇权至上9.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

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

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

”,这段话不能说明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B.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C.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10.《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长达3000多年的史事。

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诸侯争霸②文景之治③巨鹿之战④官渡之战⑤三国鼎立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⑤11.下列史实,可以通过下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③蔡伦改进造纸技术④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2.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 ( )A.商纣和周武王间B.夏桀和商汤间C.秦二世和陈胜间D.项羽和刘邦间13.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A.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B.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14.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④灭秦以后,他们建立了新兴的东汉王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景帝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其中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B.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C.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16.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朝代建立于哪一年?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9年C.公元202年D.公元前202年17.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个是指推行了哪一个制度()A.分封制 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18.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大一统局面的开创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9.张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如下图)从图片中你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B.西汉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C.罢黜百家D.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20.“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诗人李白写的《古风》诗句,描述了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下列对秦朝统一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B.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C.巩固了我国大一统的局面,进入鼎盛时期D.促进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交融21.“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百二秦关终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段名言里出现的“破斧沉舟”这个成语典故发生的时间是()A.战国时期B.三国时期C.秦朝时期D.春秋时期22.下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A.西域都护B.刺史C.伊犁将军D.澎湖巡检司23.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是统治者采取了( )A.分封制管理B.休养生息政策C.奖励耕战D.削弱王国势力24.如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单位: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以德化民,勤俭治国B.罢兵归农,休养生息C.颁推恩令,削爵夺地D.减轻刑罚,裁减官员25.“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社会政治大转型”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图片可知,这是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措施。

秦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便利于经济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秦朝通过“焚书坑儒”等措施而加强文化控制,排除A;材料无关地方行政管理,排除B;统一文字是在秦灭六国实现国家统一以后的举措,统一后的官方字体是小篆,排除C。

故选D。

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A项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领导人是陈胜吴广;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3.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5年,刘秀建立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东汉初期,为了巩固统治,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上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4.C解析: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为消除战国齐国文字的差异,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项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秦朝的措施,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A项不合题意;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D两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5.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②建造阿房宫和④修建骊山陵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不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都是秦朝巩固其统治采取的额措施;汉朝时期采取的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形成,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形成,秦汉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7.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文信息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郡县制就像人的肩膀,臂膀上的手指要服从身体的指挥,这里的“身体”是指皇权;“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指通过郡县制,皇帝能够控制四方。

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本题应选C。

8.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以确立皇权至上,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9.B解析:B【解析】【详解】据题干“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

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

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

”可知,这段话不能说明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B符合题意。

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0.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2000多年的史事。

因此,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诸侯争霸②文景之治③巨鹿之战,故正确答案为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