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题开题报告的范文题目: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全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方案,重庆于20XX年秋季全面启动。
重庆新课改教学实施两年来,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注意力都投注到新课程理念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的问题上,往往会忽略学科本质特征教学特色,也就是忽略新课程理念如何与注重学科本质特征有机结合这个问题。
本课题组认为,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科学有效处理好这个问题,就会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特色老师。
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中心点是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作为面对新课改的我们一线教师,首先要学习好、研究透新课程和新课程标准理念,我们作为物理学科教师,认为物理教学应该注重物理学科本质与特征,要彰显出物理学科教学特色。
如何把《课程标准》的理念与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全齐美,本课题组提出了“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1.研究目标(1)通过对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欲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尽快形成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特色,从而打造礼嘉中学特色学科教研组。
(2)通过对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欲大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增强礼嘉中学高中物理教研组实力。
2.研究的基本内容(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研究。
(2)物理学科本质及特征的研究。
(3)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策略研究。
3.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新课程标准理念中“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方面的研究。
(2)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策略研究。
难点: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策略研究。
(三)本课题的价值和意义1.创新程度:本课题是在重庆市于20XX年秋季全面实施全国新一轮高中课改方案的背景下,结合学校“内涵发展”与“让课堂更富生命力”发展主题以及对全体教师个体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学校市级规划课题《培养现代城市人学科教学模式研究》应运而生,本课题不属于自上而下的课题研究,而是基于实践的高中新课改实施下如何形成学科教学特色的策略方面的研究。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很具有现实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大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3.实践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拟实现以下应用价值:(1)大力推进高中新课改的实施进程;(2)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起到很大的转变作用;(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
二、选题依据(一)校情依据礼嘉中学正处于重庆北部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时期,随之带来的对教育的高标准和高要求,给礼嘉中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XX年1月学校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中学,未来礼嘉中学在市级重点中学行列中的走向又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目前对“内涵发展”、“让课堂更富生命力”与“高效课堂建设”等增强软实力方面的发展主题的落实程度。
高效课堂建设,构建礼嘉中学特色教学结构,系学校发展主题的主攻目标。
学校市级课题“培养现代城市人学科教学模式研究”,就是要求各学科教研组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尽快提升教育科研能力,走科研兴校之路,让更多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二)新课改依据20XX年秋季重庆市全面实施高中新课改方案。
高中新课改方案的中心点是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
作为面对新课改的我们一线教师,首先应该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理念,以高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对以前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挑战。
(三)学科教学特色依据物理教学,尤其应该注重物理学科本质与特征,要彰显出学科教学特色。
(四)理论依据1.心理学基础:多元智力学说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dner)在众多心理学家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成为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
2.学习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3)教学方法论基础:“做中学”。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心理学的真正对象是研究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机体,心理学家所关心的应是有机体的整个协调作用。
所以,在教学方法方面,他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
这种学习方法能够产生良好的思维,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所以这种教学方法论,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和传播。
三.本课题重要概念界定(一)新课程标准理念。
本课题专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五条中的第一条“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第四条“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二)物理学科本质及特征。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由此可见,物理学本质特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和追求目标上的特征,以自然界的物质为研究领域,力图确认自然界最基本的原理和内在的统一的规律,亦即事物的客观实在性特征。
所以,研究与发展物理学科的手段和方法,应该具有科学性和探究性。
二是过程性特征,即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验,这体现了自然科学的共性。
可以这样说,如果与自然界没有直接的观察与实验,就没有物理学。
事实上,物理学的发展依赖于理论与实践之间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
对于物理学理论与实践来说,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的假设选择,理论的数学展开,理论与实验的比较,是与实验定律一致的,是物理学理论的唯一目标,这实际上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三)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
是指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规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体现出物理学本质及特征,特别是探究中的思维方法与手段,应体现出物理学科特色。
这应该成为物理教师的基本科学素养之一。
(四)新课程基本理念与物理学科本质之关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二条“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由此可见,科学探究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的核心内容。
科学探究,从物理教育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是观念层面。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
科学的知识体系是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
其二是思想方法层面。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效认识和实践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思维方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思想方法。
所以,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根据这些基本要素提出了对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第三是操作技能层面。
任何实验探究过程都需要某些思维和操作技能,如控制变量法、使用仪器、记录和处理数据等。
科学探究体现了物理学的两大本质特征,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科学探究思想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物理学科本质有机结合起来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物理学科本质、科学探究三者之间是协调、统一的关系。
(五)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有机结合。
中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是通过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物理课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不断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过程,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体现物理学的本质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相统一的要求。
所以,本课题所说的“有机结合”,是指针对高中物理课程必修1、必修2、选修3-1、3-2、3-3、3-5六本教材中涉及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规律的课文,渗透物理学科本质与课程基本理念五条中的第一条“课程目标”和第四条“课程实施”意见,按照“教材内容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系列化”礼嘉中学“高效课堂建设”之要求,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方案。
四.文献综述—关于同类课题国内研究现状全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于20XX年秋季在山东、广东、宁夏、海南等四个省区率先实施。
大量资料和媒体显示,高中新课改实施八年来,绝大多数物理教师注意力都投注到新课程理念如何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实施问题上,仅有部分教师对物理学科本质特征教学问题还能够引起重视,而把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目前还没有发现。
五.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重点研究课程基本理念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部分。
2.物理学科本质及特征。
重点在于对其认识与理解上的研究。
3.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策略研究。
重点在于结合的策略探究。
(二)研究思路1.培训学习阶段(20XX.11---20XX.12)(1)撰写培训学习阶段计划(20XX.11)(2)撰写、研讨开题报告,保证按时开题。
(20XX.11—20XX.12)(3)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0XX.11)(4)收集整理“物理学科本质及特征”资料,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研究“物理学科本质及特征”资料。
(20XX.11)(5)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测试课题培训内容(闭卷,100分制,40分钟完成)。
(20XX.12)(6)组织课题全体学生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与学生相关的内容,以及“物理学科本质及特征”内容。
(20XX.12)(7)组织课题全体学生参加课题培训内容测试及调查问卷(闭卷,100分制,40分钟完成)。
(20XX.12)(8)培训及开题总结(20XX.01)2.研究实践阶段(20XX.01---20XX.06)(1)撰写本阶段计划(20XX.01)(2)课题组全体成员分任务书面列举出符合课题研究要求与研究范围的全部新课程课目,在课题活动会议上提交并集体确认,形成《课题研究课目确认书》。
(20XX.01)(3)课题组全体成员结合物理学科本质与《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五条中的第一条“课程目标”、第四条“课程实施”意见,按照“教材内容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系列化”礼嘉中学“高效课堂建设”之要求,把《确认书》中指明的课目,每人设计出1—2个教学案例。
(20XX.02);(4)在课题组活动会议上每人提交案例交流并集体确认,初步形成第一本《课题教学案例集》(雏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