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一)古文(12篇)1.《论语》——一、为政以德 2.1 2.3 13.6 16.1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克己复礼12.1 3.1 16.2 13.3四、知其不可而为之18.5 18.7中“子路曰:“不士无义。
…………。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五、仁者爱人 1.6 5.26六、君子之风15.9 4.16 6.11 7.16 7.19 6.23 8.7八、周而不比 2.14 16.4 15.23 12.24十一、诲人不倦7.8 11.22 9.11 17.4十二、高山仰止17.4 9.11十三、沂水春风11.26中““点,尔何如?”…………。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十四、中庸之道11.16 13.23 13.24 17.13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必修四)3.《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荀子》必修一)4.《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必修五一、二、三段)5.《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必修五第74-75页第五、六段)6.《陈情表》(李密必修五)7.《滕王阁序并诗》(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王勃必修四第70-71页第二、三段)8.《师说》(韩愈必修一第37页)9.《阿房宫赋》(杜牧必修二第71页)10.《六国论》(节选:从“齐人未尝赂秦”到“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必修二第70页)11.《赤壁赋》(苏轼必修一第84页)12.《五人墓碑记》(节选:从“嗟乎”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溥必修三)(二)古诗词曲(12篇)1.《氓》《诗经》2.《渔父》(《楚辞》必修五第77页)3.《蜀道难》(李白必修四第59页)4.《登高》(杜甫必修四第61页)5.《琵琶行》(白居易必修四第62页)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必修四第66页)7.《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必修四第67页)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必修二第75页)9.《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必修四第67页)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必修二第76页)11.《长亭送别》(【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王实甫必修五第50页第一、二支曲;第54页最后两支曲)个人观点:名句名篇的背诵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默写,它还可以充当写作的优美深刻富有哲理的论据。
《琵琶行》全文背诵是难点;《滕王阁序并诗》、《逍遥游》都应该突破;《报任安书》背诵部分有许多经典论据;《陈情表》、《五人墓碑记》、《氓》是新增篇目,应该重点突破。
考生务必突破默写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这一关。
)浙江新高考7选3《考试说明》的新变化与去年相较,2017年的考试说明有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
1.“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由8条增加为9条,增加的1条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古代诗文阅读”板块第10条表述有变化,由原来的“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变为“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
3.古诗文背诵篇目有调整。
“古文”部分:删去3篇:《季氏将伐颛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从“廉颇曰”到“为刎颈之交”)、《秋声赋》(节选:从“余曰”到“物过盛而当杀”)。
补入3篇(组):《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中规定的篇章)、《陈情表》、《五人墓碑记》(从“嗟乎”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古诗词曲”部分:删去2首:《锦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补入1首:《氓》。
4.整份卷的题量将减少,由前几年的26题改为24题。
其中,“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由7题减为6题,赋分由24分减少到20分;“现代文阅读”部分由8题减为7题,赋分由29分增加到30分;“古代诗文阅读”部分题量不变,赋分增加,由37分增加到40分。
“写作”部分不变。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1.“标点符号”考点淡出浙江卷已多年,今年重新写进考纲,应该会出题。
由于多年未考,时下的复习用书大多缺这部分内容,需要高三语文老师自行收集一些资料,帮助同学重点复习。
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部分,随着考纲“(如《论语》)”这几个字的补入,其考查重点今年将重新回到《论语》。
前几年,考查“传统文化经典”,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太泛,学生望洋兴叹,无所适从,因为高中三年他们只学过一本《论语选读》。
今年把范围缩小,重点考查《论语》,这样“考”和“学”就取得了统一,复习也由云端重新回到了大地。
3.“古诗文背诵”部分,表面上看少了1篇,实际上背诵的量增加了不少,《论语》的背诵内容重新得到了强化。
4.由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至今未出参考卷,整份卷题量减少的背后意图现在还不清楚。
可能是要减轻考生的负担,因为这几年26题的考试卷,量其实是很大的,大部分考生匆匆写完就差不多要交卷了,基本没有“复查”的时间。
但也有可能是通过减题量来增加试卷的难度。
众所周知,7选3的考试模式对尖端的学生来说,3门选考的区分度并不大,语数外(特别是语数)承载着比以往更重的“区分”任务,而增加区分度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难度。
5.7选3的考试模式带来了学情的巨大变化。
选考结束后,学生由原来的对付6门功课变成现在的对付3门,自修时间大大增加,于是一些学校给语文老师“加课”,于是一些语文老师给学生“加作业”(试题性作业)。
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到了高三,学生的情况呈现出多样性,有的同学数学不好,有的同学语文不好,有的同学英语不好。
同样是语文不好,有的同学是作文不好,有的同学是现代文阅读不好,有的同学是语文基础知识不好。
这样,学习要有针对性,学生就得多做“自己需要的作业”,少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支配时间。
赠送以下资料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
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
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
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
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
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
一般中考试卷的题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
3.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题要细致。
圈点关键字词,边审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
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觉得心应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
要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4. 答题不要犹豫不决选择题做出选择时要慎重,要关注题干中的否定用词,对比筛选四个选项的差异和联系,特别注意保留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过程。
当试题出现几种疑惑不决的答案时,考生一定要有主见,有自信心,即使不能确定答案,也不能长时间犹豫,浪费时间,最终也应把认为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写到试卷上,不要在答案处留白或开天窗。
5.试卷检查要细心有序应答要准确。
一般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尽量简明扼要,填涂答题纸绝不能错位。
答完试题,如果时间允许,一般都要进行试卷答题的复查。
复查要谨慎,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反向推理论证,联系生活实际,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选择特殊取值,多次归纳总结。
另外,对不同题型可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
选择题可采用例证法,举出一两例来能分别证明其他选项不对便可安心。
对填空题,则一要检查审题;二要检查思路是否完整;三要检查数据代入是否正确;四要检查计算过程;五要看答案是否合题意;六要检查步骤是否齐全,符号是否规范。
还要复查一些客观题的答案有无遗漏,答案错位填涂,并复核你心存疑虑的项目。
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做出的选择。
6、万一记忆短路可慢呼吸考试中,有些考生因为怯场,导致无法集中精神,甚至大脑忽然一片空白,发生记忆堵塞。
此时不要紧张,不妨尝试如下方式:首先是稳定心态,保持镇静,并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率。
先慢吸气,当对自己说放松时缓慢呼气,再考虑你正在努力回忆的问题,如果你仍不能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开始选做其他会的试题,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
第二,积极联想。
你不妨回忆老师在讲课时的情景或自己的复习笔记,并努力回忆与发生记忆堵塞问题有关的论据和概念,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看能否从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
第三,进行一分钟自我暗示。
即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能激励自己,使自己能心情平静和增强信心的话,在心中默念3至5遍。
比如:我已平静下来,我能够考好、我有信心,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等等。
第四,分析内容,查找相关要点。
借助试卷上其它试题,也许会给考生提供某些线索。
因此不要轻易放弃,查看试题中的相关要点,看看是否能给考生提供线索或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