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教育火灾如何逃生及自救.doc

安全教育火灾如何逃生及自救.doc

安全教育火灾如何逃生及自救安全教育火灾逃生及自救①告诉孩子:什么是火灾,以及可能引起火灾的东西不要玩。

在教孩子火灾逃生技巧之前,首先要告诉孩子:什么是火灾,比如玩火可能会让房子烧起来,甚至把人也烧起来;玩哪些东西可能引起火灾,比如打火机、插座、带电家用电器等。

其中,又以打火机危害最大。

很多情况下,爸爸抽完烟,打火机随意一放,孩子因为好奇,就可能拿起来玩,如果点着了纸、纸盒等可燃物,而爸妈又不在身边,情况就糟糕了。

这些悲惨的火灾事件,无一不提醒我们,家里的打火机要收好,并且要就火的力量和危害向孩子做好科普。

如果孩子年龄小,我们可以告诉他,打火机是个火老虎,一旦火把东西烧起来,我们就很危险,所以不能玩。

如果能够借助一些绘本跟孩子讲这些知识,那当然更好了。

②教会孩子认识消防标志,什么是安全出口,什么是疏散方向。

其实,教孩子认识消防标志,就可以从家门口开始。

我们每幢楼、每层楼里都设有安全出口,那个楼梯,那个绿色标致,还有楼道天花板上的那个烟感器和喷淋头,以及房间里的火警报警器我们都可以和孩子说说。

同时,告诉孩子,如果发生火灾,千万不能坐电梯下楼,而是要走安全出口的楼梯下楼逃生。

接下来,我们可以教孩子一些必要的求救方法。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掌握有效的求救方法可能比自救方法更为重要。

③教孩子牢记火警电话119 ,发现火灾,及时报警。

一般3岁以上的孩子,都已具备了记住火警电话119的能力。

所以,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教孩子记住火警电话,并教他怎么拨打。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

一开始,让孩子当消防警察,父母当发现火灾报警的小孩。

清楚地让孩子看到如何拨打119电话,拨通之后,要告诉消防警察什么:发生火灾的地址什么是东西着火,以及火势大小,以便消防警察调配相应的消防车辆报警人的姓名和使用的电话号码玩几次之后,就可以轮换角色,让孩子在模拟报警的过程中对整个火灾报警的场景加深印象。

同时,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个火警电话平时不能随便打着玩,只能在真正发生火灾的时候才能够拨打,因为如果你贪玩而拨打了119,那火警的电话就被占线了,那真正发生火灾需要帮助的人们就可能因为打不进电话而失去获救的机会。

④教会孩子更多的向外求救方式。

说起求救方法,孩子除了会拨打119,还需要学会,用打手电筒、挥舞颜色鲜艳的衣物、呼叫、敲窗户、扔求救纸条等方式向外发送求救信号。

比如,如果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身边没有可以拨打的电话,消防警察也已经到了火灾现场,这个时候,这些求救方式就非常重要。

⑤用湿毛巾、浸湿的衣服等捂住自己的口、鼻,并屏住呼吸,不要大声呼叫。

上面那对从救生窗脱险的姐弟俩,一直拿着浸湿的毛巾捂住口鼻,就是有效的自救方法。

⑥告诉孩子,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应该就地打滚或尽力滚到墙边去。

这样以便消防人员寻找、营救消防人员进入室内都是沿墙壁摸索着行进。

此外,滚到墙边也可以防止房屋塌落砸伤自己。

⑦如果是房间外面着火,我们需要用手触碰下门,看看门是否发烫,如果门很烫,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蹿入室内,这时,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如果刚好被困在卫生间,那就把卫生间里所有的水龙头打开。

家庭火灾逃生自救知识家庭火灾一般是由于人们疏忽大意造成的,常常事发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后果很严重。

发生家庭火灾时应该注意: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

如没有锅盖,可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灭火。

切忌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引燃厨房中的其他可燃物。

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物将火压灭。

电视机起火,灭火时要特别注意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酒精火锅加添酒精时突然起火,千万不能用嘴吹,可用茶杯盖或小菜碟等盖在酒精罐上灭火。

液化气罐着火,除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压外,还可将干粉或苏打粉用力撒向火焰根部,在火熄灭的同时关闭阀门。

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家中无人时,应切断电源、关闭燃气阀门。

不要卧床吸烟,乱扔烟头。

不要围观火场,以免妨碍救援工作,或因爆炸等原因受到伤害。

家庭应备火灾逃生四件宝:家用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手电筒。

将它们放在随手可取的位置,危急关头便能派上大用场。

高楼火灾逃生自救常识高层建筑楼道狭窄、楼层高,发生火灾不容易逃生,救援困难,而且常因人员拥挤阻塞通道,造成互相践踏的惨剧。

发生高楼火灾时应该注意:及时扑救。

可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扑灭初起火灾。

向下不向上。

因火势向上蔓延,应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快速向楼下有序撤离。

关紧房门。

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门,使火焰、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注意防烟。

用湿毛巾等物掩住口鼻,保持低姿势前进,呼吸动作要小而浅。

带婴儿逃离时,可用湿布轻轻蒙在婴儿脸上。

理性逃生。

也可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等待救援。

当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靠近窗户或阳台呼救,同时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靠墙躲避。

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救援时,大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的。

火场能见度非常低,保持镇静、不盲目行动是安全逃生的重要前提。

因供电系统随时会断电,千万不要乘电梯逃生。

等待救援时应尽量在阳台、窗口等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

不要轻易跳楼。

只有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或楼层不高的情况下,或者如不跳楼就会丧命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此方法。

公共通道平时不要堆放杂物,否则既容易引起火灾,也会妨碍火灾时的逃生及救援。

一、介绍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1、学校聘请安全保卫人员,每天在学生上学、放学期间护送学生入校、离校。

2、家长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要提前到校。

早晨到校时间7:30——7:50,中午2:00——2:20。

幼儿早晨到校时间7:50——8:00,中午2:20——2:30。

实行错时管理。

五一后执行新的作息时间,中午午休时间一定让学生在家休息。

上午放学时间11:30,下午4:50。

(周四社团活动5:40)放学后,如果学生未及时到家,家长要及时向学校打电话询问。

3、关于学生请假制度。

学生有事或生病请假,必须家长请假,不准学生捎假。

上课期间,发现有学生缺课,必须查明原因。

班主任尽可能快的通知家长。

4、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每天入校后,到放学,全体学生,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准外出。

真有事需要回家,需要外出看病,必须经班主任批准。

5、平时的安全教育。

每年新学期的开始,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领会一些有关安全方面的要求。

每个学期学校组织几次安全教育会,班级经常举行安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

用升旗时间,课间操时间,对学生中一些有碍安全的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澄清家长认识上的一些误区虽然我们有严格的管理,也不可能时时处处将每一个学生都有处在老师的掌握之中,这就是俗话说的“手再大也捂不过天来”;虽然我们多层次的安全教育,也不可能达到每一位学生都能按学校的要求去做,这就是常说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所以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能够统一认识,澄清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1、关于孩子的监护问题。

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文规定,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学校的职责是代表国家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进行引导和管理。

所以,那种“把孩子交给学校”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责任是推脱不掉的。

2、关于孩子的接送问题。

对于一些路途较远,学生年龄较小的学生,家长安排人接送是必须的,但是,安排什么人、用什么车辆接送应该有所选择。

安排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将会影响学生的安全,用机动车的,安排一些驾驶技术不好的人,车况不好的车辆,可能造成对孩子的伤害。

3、关于孩子的交友问题。

现在每个家庭孩子都较少,所以应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但是对于交什么样的朋友,应该慎重,应该有所选择,家长应当正确引导,多交一些品德优秀、勤奋学习的朋友,对社会上一些提前退学,整天游荡、不三不四的人,应当教育孩子远离。

对朋友讲义气是应该的,这个讲义气应该是讲正义讲正气,应该有严格的是非观念;而不能讲江湖义气,如果不论是非,啥忙都帮,最终会把自己帮进去。

4、关于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

现在,孩子少了,家长对孩子疼爱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同样也需要正确理解。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没有仇怨,或许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不同的老师使用的方法不同,但是每一位老师对学生批评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没有老师的批评教育,别说成才,有的可能连人也成不了,因为安全没了保障。

5、关于孩子的生活问题。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富了,有钱了,多给孩子一点钱,把孩子打扮的好一点,这本身没什么对与不对,关键在于,孩子拿钱去干什么家长应该过问,把孩子打扮成什么样家长应该有数。

有的学生有钱后就做两件事,一是吃,买些零嘴,课下吃、课上吃、吃的满地糖纸、瓜子皮,吃的胃疼拉肚子;再就是玩,一头扎进网吧里,玩游戏一玩就是半天,不定遇到什么人,不只影响学习,影响安全是大问题。

三、交通安全实际,安全中交通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我班向全体同学提出要求,加强交通安全知识学习,保障生命安全。

教育学生上学放学路上注意避让车辆,靠右侧行走,不在路上互相追逐、打闹,按时回家。

今天说的这一些话,其实就两字——“安全”,希望各位家长支持、理解、配合学校的工作,让我们的学生、您的孩子安全、健康地学习、成长、成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