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配答案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配答案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配答案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一、判断题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3、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

()4、朱熹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最为着名的“五步读书法”。

()6、“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笃行"说的就是“朱熹读书法”。

()7、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8、在教育上提出要“学思相资”的思想家是王夫之。

()9、“八字教学”又被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10、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

()11、主张“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杜威。

()12、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

()13、《大教学论》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写的。

()14、范例教学是由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

()15、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发展。

()16、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17、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激增”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挑战,当时联邦德国的克拉夫基等人提出了“范例教学”,即通过对“范例”的接触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18、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

19、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是“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

20、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

()21、前苏联教育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

2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从学习进行的方式看,可以把学习分成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3、接受学习等同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等同于有意义学习。

()24、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关键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而非掌握多少知识。

()25、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利用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那么,“接受式学习”就会是有意义的。

()2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

()27、维果茨基提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

()二、单选题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出自于中古代哪一部着作(D)(A)《学记》(B)《师说》(C)《颜氏家训》(D)《进学解》2、提出“敏而好学”思想的教育家是(A)。

(A)孔子(B)韩愈(C)颜之推(D)王夫之3、《颜氏家训》是由(C)写的教育专着。

(A)孔子(B)朱熹(C)颜之推(D)孟子4、《学记》提出了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是(B)。

(A)学思结合(B)“善喻”(C)勤学深思(D)博学求精5、韩愈提出“尊师重教”是在哪本着作中(C)。

(A)《学记》(B)《进学解》(C)《师说》(D)《大教学论》6、把“温故知新”作为“人师”前提的学者是(A)。

(A)朱熹(B)韩愈(C)孔子(D)颜之推7、在课堂上倡导“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的学者是(A)。

(A)段力佩(B)李吉林(C)卢仲衡(D)顾泠沅8、顾泠沅主持进行的“青浦实验”的主要成果是(D)。

(A)尝试教学(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9、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C)。

(A)解放儿童的眼(B)解放儿童的脚(C)解放儿童的脑(D)解放儿童的思维10、在小学语文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学者是(B)。

(A)邱学华(B)李吉林(C)卢仲衡(D)顾泠沅11、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对初中数学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

(D)(A)邱学华(B)顾泠沅(C)李吉林(D)卢仲衡12、又被称为“中国式的掌握教学法”。

(A)(A)尝试指导-效果回授(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八字教学13、提出了对教学改革影响巨大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C)(A)赞可夫(B)凯洛夫(C)维果茨基(D)巴班斯基14、教育的传统“三中心”,即教学进程中以教师、教科书、课堂为中心,它的提出者是(B)。

(A)赫尔巴特(B)凯洛夫(C)赞科夫(D)巴班斯基15、提出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

A、杜威B、赞可夫C、凯洛夫D、奥苏伯尔16、美国着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态度或方法是(A)。

(A)发现(B)探索(C)创新(D)背诵17、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主张,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介绍一种他们比较熟悉,同时又高度概括性的包含了正式学习材料中的关键内容,称(C)。

(A)先导内容(B)桥梁者(C)先行组织者(D)前言18、西方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C)。

(A)柏拉图(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19、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A)思想是处理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基础。

(A)最近发展区(B)人的全面发展(C)三中心说(D)最优化教学20、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B)。

(A)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B)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C)知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D)知识、分析、理解、应用、综合、评价21、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中,传统的智力测验能够测出的智力是(C)。

(A)实践性智力(B)创造性智力(C)分析性智力(D)人际交往智力22、多元智力理论是(C)提出来的,反映了对传统智力的批判。

(A)比纳(B)斯腾伯格(C)加德纳(D)高尔曼2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B)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理想国》(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大教育论》三、多选题1、以下那些说法属于孔子提出的教学方法思想(AB)(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韩愈的教育思想包括(ACD)。

(A)勤学深思(B)及时施教(C)博学求精(D)学习与独创相结合3、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思想家,他提出了(ABC)教学思想。

(A)知行并进(B)学思(习)相资(C)因材施教(D)循序渐进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一般发展”指的是儿童个性的发展,包括(ABC)。

(A)智力(B)情感(C)意志(D)兴趣5、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要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必须具备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它们是(ABCD)。

(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B)以高速度进行教学(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D)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看,可以把学习分成(AD)。

(A)有意义学习(B)接受式学习(C)发现式学习(D)机械学习7、以下关于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以学生为中心(B)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C)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D)提倡意义学习8、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包括(AC)。

(A)教学方法最优化(B)教学资源最优化(C)教学形式最优化(D)教学内容最优9、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它们是(ABC)。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感觉领域10、斯腾伯格提出了(AB)。

(A)三元智力理论(B)成功智力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数理智力理论第二章教师一、判断题1、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

()2、“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而言的。

()3、虽然教师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性的特点,但“专业”的性质还不充足。

4、在教师教育中采用“基本课程+案例学习”的模式是造就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5、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6、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动态的。

()7、职初教师指的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一般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以默会知识为主。

()8、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让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

9、微格教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事前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示范、10、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修改教案。

()11、微格教学和听课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2、课堂教学理论一直遵循着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条是以杜威、布鲁纳等人为代表的“接受式教学”理论体系,另一条是以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为代表的“活动式教学”理论体系。

13、对反思教学,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简要的公式:“实践+发思=经验”。

14、问题筛选是对教育教学中一些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的选择过程。

()15、活动式教学十分强调外在动机。

()二、单选题1、最早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化概念的是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小组,时间是(C)。

(A)1966年(B)1983年(C)1986年(D)1999年2、(C)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

(A)条件性知识(B)理论性知识(C)本体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3、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A)。

(A)条件性知识(B)本体性知识(C)综合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4、造成教师学历层次与整体能力脱节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A)。

(A)实践性知识(B)工具性知识(C)整合性知识(D)技术性知识5、专家型教师,他们以哪种知识为主(C)。

(A)明确知识(B)案例知识(C)策略知识(D)默会知识6、(A)是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境时,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A)实践性知识(B)本体性知识(C)理论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7、反馈评价是微格教学环的第()个过程。

(A)6 (B)5 (C)4 (D)78、()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思想。

(A)维拉(B)布鲁巴赫(C)波斯纳(D)勒温9、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浩斯提出了(B)的思想,使教师成为能不断进行反思的实践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