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

(选填“大”或“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 AB________(选填“>”“<”或“=”)v BC。

(5)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主要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

(6)如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如图坐标中标上适当的物理量和单位,并用图象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________。

【来源】2019年广东省汕尾陆丰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答案】40.0 0.25 小同一位置<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见解析【解析】【分析】【详解】(1)[1][2]小车运动距离s AB=80.0cm﹣40.0cm=40.0cmt 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AB=ABABst=0.41.6ms=0.25m/s(2)[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v=st知,速度偏小。

(3)[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5]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 AC<v BC。

(5)[6]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小车的质量不变,小车所处的高度逐渐降低,速度越来越快,因此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越来越大,故该过程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了动能。

(6)[7]由图知,女同学追赶并超过了男同学,女同学的速度比男同学的速度大;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二人的v﹣t图象:由图知一开始女同学是落后于男同学的,二人的s ﹣t 图象: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 、B 、C 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 )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

(2)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板的作用是_____,斜面的作用是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AC s =_____cm ;BC t =_____s ;AB v =_____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到达C 点以后才停表,则会导致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做法对吗?_____。

理由是_____。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答案】s v t刻度尺 秒表 使小车停止运动,便于计时 使小车获得动力,自行下滑 10.0 1 0.025 小 不对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间【解析】【分析】【详解】(1)[1][2][3]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s v t=,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4][5]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板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的时间;在该实验中,小车放在斜面上,松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能够自由滑下。

(3)[6][7][8]由题意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所以 10.0cm 0.0cm 10.0cm AC s =-=小车从B 点到C 点需要的时间15:35:235:35:221s BC t =-=小车从A 点到B 点通过的路程为10.0cm 5.0cm 5.0cm AB s =-=小车从A 点到B 点需要的时间15:35:225:35:202s AB t =-=根据s v t=可知,小车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速度为 0.05m 0.025m/s 2sAB AB AB s v t === (4)[9]小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路程=10.0cm AC s 一定,如果小车到达C 点以后才停表,则会使所测AC 段的时间AC t 变大,根据AC AC AC s v t =可知,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小。

(5)[10][11]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间。

3.小军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

(1)图中这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__图,另一种读数方式会使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或 “偏小”),铅笔的长度应为______cm ;(2)接着,小军又用这把刻度尺去测量他的物理课本的厚度,五次读数分别为0.72 cm 、0.74 cm 、0.72 cm 、0.92 cm 、0.72 cm 。

记录的五个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cm ,该物理课本的厚度应为________cm ,小军多次测量同一本课本并求出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3)若这把刻度尺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来源】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检测物理试题【答案】甲 偏大 3.40 0.92 0.73 减小误差 偏大【解析】【分析】【详解】(1)[1][2[3]由图可知,乙图中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乙图的读数偏大,甲是正确的;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其示数 为3.40cm ;(2)[4][5][6]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厚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5次读数中,0.92cm 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厚度为0.72cm 0.74cm 0.72cm 0.72cm 0.73cm 4L +++=≈; (3)[7]这把刻度尺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明显,由于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_____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_____ cm , t BC =_____ s ,v AC =_____c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填“大、小”)。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sv t=; 小; 40.0; 1; 30.0; 大。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和数据处理。

【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所用的公式是s v t=; (2)[2]为了方便计时,应让小车冲下斜面的运动较慢,所以应使斜面坡度较小;(3)[3][4]由图可知,从A 到B 的路程s AB =4.00dm=40.0cm ;从B 点到C 点所用的时间t BC =1s ;[5]从A 到C 的路程s AB =9.00dm=90.0cm ,对应的时间t AB =3s ,所以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90.0cm 30.0cm/s 3sAC AC AC s v t === (4)[6]如果小车过A 点后才开始计时,那么实际测得的从A 到C 的时间会偏小,但s AB 保持不变,所以对应的平均速度v AC 偏大。

5.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计算的.(2)由图可知,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cm/s ,则BC 段的平均速度BC v =_____cm/s ; (3)由实验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AB BC s v t =,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____【来源】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s v t= 20cm/s 50cm/s 快 小 见详解【解析】【详解】(1)[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svt=;(2)[2]由题图知,AB段的路程:AB10.00dm 6.00dm 4.00dms=-=AB段的时间是AB2st=;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ABABAB4.00dm2dm/s20cm/s2ssvt====[3]BC段的路程:BC6.00dm 1.00dm 5.00dms=-=BC段的时间是BC1st=;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BCBCBC5.00dm5dm/s50cm/s1ssvt====(3)[4]由于小车在BC段的速度大于AB段的速度,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4)[5]过了B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svt=可知,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大,速度就会偏小;(5)[6]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故不正确,理由是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