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个城市天然气供应安全评价体系(新编版)

单个城市天然气供应安全评价体系(新编版)

单个城市天然气供应安全评价
体系(新编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64
单个城市天然气供应安全评价体系(新编
版)
摘要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城市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供气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国计民生,建立供气保障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认识供气影响因素,提升保障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从资源供应、输配能力、市场地位、责任能力和应急管理五大方面,构建了含有l8个评价指标的城市天然气供应保障指标体系,并根据行业特点给出了各指标体系的定义,以评价城市能否得到足量、及时的天然气供应。

将保障指标体系应用于国内某城市,选择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可知影响其供气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一步可得到提高该城市供气保障安全的方向和措施。

所建模型在分析影响城市供气安全不利因素,增强城市供气保障措施和安全系数上,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城市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数学模型城市天然气供应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国计民生,进行保障体系研究非常必要[1]。

天然气供应保障安全的内涵是指在正常工况下,目标市场能够足量、及时、经济地获取天然气;在事故工况下,政府、供应方和燃气企业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保障天然气资源应急供应。

天然气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使产业链各环节的管理保持一个统筹兼顾的关系,实现产、运、销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以保障城市天然气供应安全[2]。

1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指标体系
天然气供应保障涉及资源[3]
、输配、市场、责任和应急5大方面,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

[4-6]
,按照全面性、可行性、科学性、层次性等原则从资源供应、输配能力、市场地位、责任能力和应急管理5个方面[7]
,确定了由18个指标构成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指标体系(图1)。

对外依存度(C1
):表示城市天然气调入量占消费总量的比值。

气源集中度(C2
):表示天然气气源最大供应商供应量占消费总量的比值。

气源保障率(C3
):表示天然气总消费量占需求总量的比值。

合同气量比例(C4
):表示合同气量占消费总量的比值。

长输管道(C5
):表示已建和新建的长输管道的输气量占需求总量的比值。

城市管网(C6
):表示城市管道的配气能力占高峰小时需求量的比值。

城市门站(C7
):表示城市门站的小时接收能力占高峰小时需求量的比值。

调峰设施(C8
):表示调峰设施的调峰能力与高峰时期的调峰气量的比值。

以上各指标中,C1
、C2
值与供气安全成反比,C3
~C8
值与供气安全成正比,为统一实现正比关系,分别采用C1
'=1-C1
、C2
'=1-C2
替代对外依存度和气源集中度。

另外,C5
~C8
值要同时考虑天然气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

政策因素(C9
):表示天然气利用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天然气利用政策》的程度,按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4类用户设计隶属函数分别赋值。

社会因素(C10
):表示城市级别和竞争力,根据城市级别的高低和《中国城市竞争力年鉴》的排名,分别赋予权重计算该值。

商业因素(C11
):商业因素包括客户的用气水平、用气特性、信用状况和发展潜力4个方面l0个指标。

评价商业因素的具体量化计算方法,引用文献《天然气客户评价指标体系与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8] 。

地方政府(C12
):表示城市的行政划分,一般认为行政划分越靠前,其获得资源和组织协调的能力越强。

量化计算方法可按照中国的城市行政划分,采用内插法赋值。

上游供气企业(C13
):一般认为供应商所承担的社会经济责任与其实力规模成正比,量化计算方法可根据供气企业的实力规模采用内插法赋值。

燃气经营企业(C14
):与上游供气企业C13
评价指标类似,量化计算方法可根据燃气经营企业的实力规模采用内插法赋值。

基础设施管理(C15
):按资源供应企业和燃气经营企业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预测预防能力,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除能力和对事故的预警能力3项指标分别做出评价,根据完善程度的不同分别赋值。

应急响应机制(C16
):按政府、资源供应企业和燃气经营企业在事故工况下,是否提前做好联合应急响应机制预案,并在事故工况下尽快付诸实施以避免造成重大损失的能力,根据完善程度的不同分别赋值。

事故应急处理(C17
):按政府、资源供应企和燃气经营企业三方在事故工况下,对事故辨别能力、事故紧急救援能力、减轻事故损失的能力3项指标分别做出评价,根据完善程度的不同分别赋值。

自我调节能力(C18
):表示目标城市可中断用户用气量占总消费量的比值。

C18
与供应安全呈正比,C18
值越大,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非正常工况下所造成的影响也越小。

2数学模型
为评价国内某城市的天然气供应保障安全程度,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4-6]
,采用层次分析法[9]
(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建立数学模型。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具有思路清晰、适用性广、系统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或无结构特征的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

2.1构建判断矩阵
首先邀请天然气行业l0余名专家针对天然气供应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内l8个评价指标逐一判断其相对重要程度,构造判断矩阵(表1)。

经特征向量汁算和一致性检验,天然气供应保障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符合一致性要求,因此可采用该判断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2.2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判断矩阵,计算某城市的天然气供应保障模型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是指各项评价指标得分与权重值的加权求和,得到该城市的综合得分为82.0分,计算结果见表2。

2.3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指标得分可知,影响某城市天然气供应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对外依存度C1
、气源集中度C2
、政策因素C9
、自我调节能力C18
等。

这是由于:城市F天然气资源匮乏,很大程度上依赖从外地调入;上游最大资源供应企业资源供应量达到全市总用气量的55%,气源集中度较高;天然气利用存在部分允许类和限制类用户,
导致政策因素得分不高;又因为该城市目前发展的用户主要为居民、公共服务、CNG汽车、热电联产以及玻璃、陶瓷等工业用户,可中断用户较少,因此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为了改善供气环境,提高供气保障安全程度,建议某城市下一步应积极引进其他上游供气企业,提高优先类用户比例,适当发展可中断用户。

3结束语
本文从天然气产、运、销物流系统整体出发,同时纳入“政府、企业、用户”三方责任承担与应急管理评价指标,形成一套城市供气安全的综合保障评价体系。

同时采用成熟的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分别计算指标权重与模型得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对城市的供气保障形成直观认识。

计算实例表明,模型在分析影响城市供气安全不利因素、提高认识的准确水平,以进一步增强城市供气保障措施和安全系数,具有一定的辅助分析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春蕾,周国栋,姜子昂,等.全球环境下的中国天然气供
应安全[J].天然气工业,2010,30(1):123-126.
[2]周志斌.川渝地区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系统研究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陆家亮.进口气源多元化是保障我国天然气长期供应安全的关键[J].天然气工业,2010,30(11):4-9.
[4]张丽.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客户评价方法研究[J].山西电力,2006(3):14-15.
[5]张华伦,王磊,高涛,等.商业银行客户价值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6(12):57-59.
[6]赵宏波.电信企业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59-173.
[7]周怡沛,周志斌.联网条件下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重大问题思考——以川渝地区供应安全体系建设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0,30(4):lO-l5.
[8]陈进殿,周淑慧,王占黎.天然气客户评价指标体系与数学模型[J].天然气工业,2009,29(4):112-114.
[9]孙宏才,田平,王莲芬.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决策科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