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韶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学习资料

广东省韶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学习资料

2018年韶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B.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C.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25.终汉武帝之世,汉初封侯的143人中,只剩5侯;武帝因功封侯的75人中,失侯的68人;推恩封侯的175人中,失侯的113人。

据此推知汉武帝A.在封侯问题上反复无常B.以政治统一促思想统一C.从根本上解决割据问题D.以此加强专制中央集权26.下表为北宋名臣事迹材料表明A.重文轻武,文官待遇较高B.政治相对保守,老成持重者受重视C.理学兴起,重视内心反省D.科举考试完善,所选人才各有所长27.明朝中后期,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疏中说“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主张“开禁”。

两年后,明穆宗决定开放月港(今福建海澄)。

依材料得出A.明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B.民间走私得到有效控制C.海商海盗斗争初见成效D.明朝开禁促进白银内流28.轮船招商局最初由旧式沙船商人出身的朱其昂主持,招股困难重重,而买办唐廷枢、徐润接手以后,短时间内即招足100万股本;上海织布局在郑观应入局之前后,其局面之不同也与之同类。

符合史论的是A.买办阶层一定程度上代表先进生产力B.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于近代官办企业C.洋务运动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实业兴国已成为近代民族思想主流29.居于五四时代中心位置的胡适,没在日记中留下第一手记录,他曾道:“最可惜的是我在民国六,七,八,九年中未留有日记”、“自从一九二一年四月起,直到今天,十七八年中,差不多每年总有一些日记,有些日记是很详细的。

”从日记的缺失推断当时胡适对五四运动的态度A.赞成其思想解放B.反对其政治运动C.默认其传播主义D.支持其教育救国30.《敌机飞临南京》为《拉贝日记》的南京卷,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于1937年9 月至1938年2月在南京撰写的日记,同时还附有拉贝保存的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及其详实说明。

该史料可用于研究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始末B.中国局部抗战的事迹C.日本在中国制造屠城事件D.国共联合抗战的原因31.下图(新华社照片)为1952年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一生产合作社的妇女识字小组在上课的情形。

图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建国初期农业改造的完成B.新中国大众教育成绩显著C.新中国对公民人权的重视D.新中国义务教育逐渐开展32.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可见古代雅典A.公民的个人自由受到一定限制B.理性占据主导地位C.城邦事物与私人事物同等重要D.人文主义思想浓郁33.英国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法国大革命》中写道“法国大革命是由启蒙时代带来的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会和政治因素促成的”。

该观点认为,这反映了大革命前法国的中心矛盾是A.君权神授与天赋人权B.专制迷信与民主科学C.专制王权与自由平等D.神职特权与宗教自由34.1928—1929年,苏联与美国签署了132个技术援助合同,涉及煤炭开采、汽车拖拉机制造、收音机和各种仪器的生产。

与此同时,苏联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技工,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

苏联也派出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

这说明苏联A.实行新经济政策多错并举建设社会主义B.抓住世界缓和局势与西方贸易互通有无C.运用国家资本主义快速建成工业化强国D.利用大危机借助西方科技实施一五计划35.丘吉尔在二战后初期提出对英国有着深刻影响的“三环外交”,即按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英联邦环、英美环、英欧环。

英国曾经“三顾茅庐”最终于1973年如愿加入欧共体,后又多次公投脱欧。

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揭示了A.多极化趋势在加强B.美国霸权主义影响C.英国恪守孤立主义D.英国奉行大国思维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运动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18世纪早期,对植物学感兴趣成为一时的风气,人们热衷于采集矿石、昆虫、化石等,并且加以分类编目。

新大陆的发现及异邦物种的出现,也刺激了人们在这方面的兴趣。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想用启蒙手段达到救亡目的。

然而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充满战乱苦难,国家利益与人民痛苦压倒了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

为了群体的救亡,个人权利、自由与尊严都显得不切实际,启蒙工作因而受到了牵连。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如何推动欧美的政治民主化。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启蒙工作“受到牵连”的原因,分析中国启蒙思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13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激进与保守的争论。

取得的主要成绩有:一是认识到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

呼吁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模式中走出来,使得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在现实语境中达到某种均衡性。

二是在认同本国传统可以创造性转化的同时,意识到: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或许更需要激进思想的激励,以唤起整个社会的开拓进取意识。

从现代性的坐标来看,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处在保守主义的笼罩之下。

——摘编自郑大华贾小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研究述评》围绕“激进与保守”,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就所拟论题展开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清晰,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

各交战国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

对此,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

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

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成为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格劳秀斯提出国际法的历史背景。

(7分)(2)根据材料,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

(8分)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60多年来,德国政府虽然几经更迭,但在对待战争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上却始终如一:敢于直面历史,勇于承担罪责。

1949年奥多尔·豪斯(时任联邦德国总统)说:“这段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全体德国人的耻辱”;1970年勃兰特总理出访波兰,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惊人一跪”;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将5月8日(原为“战败日”)改为“解放日”,得到80%德国人的认可……与此同时,德国也不断为赔偿立法,积极对犹太人等战争受害者进行赔偿。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对战争反思的特点。

(6分)(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开始“反思”的历史背景及反思产生的影响。

(9分)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邓小平指出,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

为国家创造财富多,个人的收入就应该多一些,集体福利就应该搞得好一些。

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

材料二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了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说“将更多的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出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

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这绝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

”(1)依据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义利观。

(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义利观的影响。

(9分)2018年韶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41.(25分)(1)资本主义发展;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地理大发现(新大陆的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作用。

(每点2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3分。

)(2)不同:背景:中国启蒙运动兴起于对中华民国的巨大失望;西方兴起于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目的:中国以救亡图存为目的;西方以反对封建、构建未来理想社会为目的。

结果:中国启蒙运动影响有限,主要在于启迪了青年,西方成为一股社会思潮并最终改变了社会面貌。

(每点4分,任答两点即可,最多8分)原因:国家充满战乱,动荡不安;救亡背景下的个人权利不受重视;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足;没有自然科学的兴起作为支撑力量(每点2分,最多8分。

其中前两点必答。

)42.(12分)评分等级建议:答案示例一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相互转化(影响)(2分)阐述:中国的近代化是在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相互转化中不断前行的。

维新思想相对洋务思想是激进的,是洋务思想为维新思想创设了条件,也正是对中体西用洋务思想弊端的吸取,维新思想才倡导政治改良;(4分)同时维新思想相对于民主革命思想是保守的,正是维新思想下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广泛传播,而更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是对民主革命思想的补充,从而推动了中国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

(4分)综上所述,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相互转化推动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不断取得新突破,取得新成就。

(2分)答案示例二激进思想在与保守主义的斗争中推动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影响)(2分)阐述:中国近代社会的开拓进取是得益于激进思想的,虽或处在保守主义的笼罩之下,中国近代史上的海防思想、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激进民主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都是当时条件下的激进思想,正是这些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领域里的启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