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蚁人》观后感4篇
电影《蚁人》观后感影评漫威最另类超级英雄
好莱坞超级英雄系列再添新人,继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之后,又来了一位蚂蚁侠。
进口大片《蚁人》今天登陆内地院线,上映3D、ImAX3D、中国巨幕版。
不同于钢铁侠、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蚁人拥有缩小身体的超能力,影片中的动作场景也将围绕这项超能力展开,“蚁”小博大,展现各种新奇的格斗技巧。
《蚁人》是迪士尼旗下公司漫威影业的最新影片,主角蚁人是漫威电影宇宙的最新成员,也是一位非常特殊的超级英雄。
该片与漫威影业的其他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如《复仇者联盟2》《美国队
长3》等片,在故事情节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关联。
比如《复仇者联盟2》中的反派奥创本来应该是蚁人发明的智能机器人,但由于《蚁人》的上映档期延后,漫威影业只能让奥创的发明者变成了钢铁侠。
《蚁人》讲述保罗·路德饰演的前工程师斯科特·朗由于劫富济贫进了监狱,出狱后的他,为了争取探视女儿的权利不得不再次走上盗窃之路。
没想到一次意外的偷盗事件,让他成了新一代“蚁人”。
斯科特·朗在获得蚁人战服后,拥有了身体变小、力量反而增大的超能力。
至此他需要寻到内心深处的英雄气概,才能帮助导师——生化学家汉克·皮姆保护他所发明的蚁人战服。
在强大敌人的威胁下,师徒必须精心策划一场惊天骗局,才有可能拯救世界。
蚁人的超能力在影片中以炫酷的特效展现,时而以常人姿态施展拳脚,时而以缩小状态在微观世界中穿梭自如。
比如,面对两名训练有素的持枪警卫,
蚁人先是缩小身体躲过子弹,从玻璃上的弹孔位置穿梭而过,然后跳上警卫的手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倒两名警卫。
这一段动作戏行云流水,奇趣横生。
不同于钢铁侠、雷神等超级英雄借助高科技或大力碾压的方式,蚁人需要斗智斗勇,最终以小博大,出奇制胜。
主演保罗·路德从来没有演绎过硬汉和英雄的角色,长相是那种看起来很“草根”的演员。
这一点恰好符合他演的斯科特·朗这个角色的设定,当他起初无法相信自己会变成超级英雄的时候,观众也觉得是这样。
保罗·路德还演出了角色的幽默感,兼具英雄气和痞子气。
比如在影片中有一段蚁人在钥匙孔里鼓捣的戏,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不仅可以看作是主角的成长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场滑稽戏。
漫威影业的超级英雄片都藏有“彩蛋”,《蚁人》的片尾也不例外。
“彩蛋”提示出有关超级英雄上一辈的恩怨,上一代蚁人特意强调自己跟复仇者联盟、
尤其是钢铁侠父亲的恩怨,这显然是在给《蚁人》系列的续集铺路。
此外,冬日战士、美国队长、猎鹰也在“彩蛋”中出场,台词信息量巨大,为《美国队长3》和《复仇者联盟3》开始造势预热。
《蚁人》于7月17日开始在美国上映,比中国公映时间早3个月。
作为一部典型的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该片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有不少搞笑情节,引进时一刀未剪。
影片仅北美地区的票房便达到2亿美元,内地市场也会促进该片的全球票房继续上扬。
作为漫威第二阶段的收官之作,这部姗姗来迟三个月的影片终于来到了内地观众的视野。
本片的故事发展虽然还是一贯的三段式发展,但比以往的漫威电影却更加注重了家庭这一侧重点。
两代蚁人与家庭的羁绊,通过短短两个小时也很好的让观众融入其中,相较以往的漫威电影也更加深了观众的代入感。
虽然剧情上本片主要选择的是从二
代蚁人斯科特的视点来发展,但还是通过剧情交代及本人的回忆填补了一些一代蚁人的往事,让没接触过漫画的观众也能更好里理解故事发展。
特效设计与表现方面为了呈现蚁人可以随时变大变小的能力,在成片看完也可见导演着实下了一番功夫,通过一开始的浴缸灌水“逃亡”、到初入蚁穴、公文包大战、到最后笑翻全场的女儿闺房之战。
反复的现实比例与微缩景观切换,真的让观众赶到眼前一亮。
而在ImAX的观影过程中,通过ImAX的顶级放映效果也让观众有了一种跟随蚁人一起进入微观世界的身临其境感。
随着影片的落幕,漫威声势浩大的第二阶段也随之告一段落。
在庞大的第二阶段里,虽然有着各位“老”英雄们续作,也迎来犹如护卫队和蚁人这种“后”起之秀。
随着明年第三阶段的开启,希望漫威的英雄之路能越走越远。
作为漫威的重要英雄人物,蚁人的出镜率是很低的。
所以,当蚁人终于搬
上大屏幕的时候,很多漫威迷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一上映就跑去电影院看,还要选择巨幕厅看,这样才算过瘾。
所以我和同事就早早买好了票,德纳的巨幕厅,第二排,躺着看电影!结果因为距离屏幕太近反而看得头很晕,真是难过。
而且在椅子上躺了2个小时,腰真的很酸哪……
《蚁人》除了是部英雄片,同时还融入了很多喜剧元素,看起来轻松愉悦。
特别是那个十分啰嗦的配角,简直加分。
虽然我跟不上他的语速,但是我觉得他真的很搞笑啊。
影片还是些煽情的地方,关于父女情的,英雄片都要煽情一下的,虽然老套但是没有感情戏,光打打杀杀的就太干了。
作为漫威迷,还是支持这部电影的,虽然它的评分不算高,剧情也不够出彩,就是适合一边吃爆米花一边喝可乐,同时对英雄充满崇拜,在最后英雄打败坏人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极大的正义感,虽然这种感觉可能就只是持续了几分钟而
已,但是并不重要啊,痛快过就好了。
最后,提醒大家看电影的时候一定要保管好财务!离开座位时检查一下手机钱包等物品,昨晚看完彩蛋我和同事发现我们隔壁座位的女生落了苹果6啊,好像还是个plus啊,心真大。
还好后来她回来了,还好没被坏人顺手牵羊。
用“浓缩的都是精华”作为对《蚁人》的评价再合适不过,一方面可以说明蚁人这个漫威最新推上大银幕的微缩型超级英雄,在角色魅力方面跟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等漫威业已在大银幕上打造多年的老牌超级英雄相比,并不逊色;另一方面可以说明影片所呈现的微观世界的动作打斗,虽然没有其他漫威超级英雄电影那种毁天灭地、拯救世界的宏大场面,但别开生面的视觉效果和特效呈现,也带给人们在观看其他超级英雄电影时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和趣味感。
虽然《复仇者联盟2》已经把“漫威宇宙第二阶段”最精彩的一仗打完,但《蚁人》作为“漫威宇宙第二阶段”的收官之作,
也绝不缺乏个性化的精彩魅力与看点。
《蚁人》的剧情模式遵循“超级英雄电影首部曲”的常规套路:意外成为英雄——纠结身份认同——技能学习进阶——打怪拯救世界。
电子工程师斯科特(保罗·路德饰)因为劫富济贫进了监狱,出狱后被皮姆博士(迈克尔·道格拉斯饰)看中,邀请他穿上能够缩小身体的蚁人服,去毁灭另一件掌握在坏人手里的缩小装备。
斯科特逐渐掌握了蚁人服的超级技能,还学会指挥蚂蚁大军成为自己执行任务过程中强有力的帮手。
最后战胜同样身穿缩小装备的大反派“黄衫侠”,拯救了世界与家人。
虽然剧情模式比较常规,但《蚁人》通过对角色情感扎实而细致的刻画、对微观世界动作场面的精心打造,以及妙趣横生的喜感发挥,呈现出非同凡响的绝妙味道。
出演蚁人的保罗·路德赋予了角色喜感出众的个人魅力。
不同于钢铁侠的“傲娇喜感”和星爵的“逗逼喜感”,蚁人自作聪明与笨手笨脚的“呆萌喜感”同
样十分讨喜,在蚁人培训过程中的出糗状况也十分搞笑,再加上他的暖心父爱与质朴本色,让这个角色呈现出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与幽默。
这也体现出漫威“超级英雄多样化”的创作思路,除了要有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等不是“高大上”就是“高大全”的超级英雄,也要有星爵、蚁人这种贴近观众、更接地气的草根英雄。
除了保罗·路德出色的喜剧表演,整部影片的喜感营造也十分成功。
搬糖块的蚂蚁、被打飞到灭蚊灯上的黄衫侠、话唠的墨西哥小胖……都营造出十分丰富而生动的笑点,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笑声不断。
《蚁人》一些剧情环节的设计,也体现出漫威在打造“漫威宇宙”过程中越发娴熟的战略布局与制造看点的精明手段。
“漫威宇宙”早期的超级英雄电影在进行承前启后的关联性布局时,更多地采用片尾的噱头彩蛋和片中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场景提及的简单方式。
而《蚁人》不仅有片尾两个噱头更足的《美国
队长3》彩蛋,还将“漫威宇宙”的关联性情节更加有机与巧妙地融入主线剧情之中。
影片开头皮姆博士跟神盾局与钢铁侠老爸的矛盾前史,以及蚁人到复联基地偷盗高科技装置时,同复联英雄“猎鹰”上演的一场超级英雄之间的精彩对决,都成为让复联粉丝们兴趣倍增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