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作家声讨百度书》一些不得不说的话…..百度文库伴随了我一年多了,自己写的东西不怎么样,但还是愿意去分享一下。
因为有些时候、有些文章真的没必要去浪费精力,比如学习XXX心得,自己咬笔头写完了,马上要交给别人去校稿,因为实在不忍心再看一遍,太不实诚。
痛苦的是,如此年复一年,跟过去农民交租一样。
当然这个世界总不乏惊喜,那就是遇到特殊年份,得写好几份,那叫痛不欲生。
这些东西分享一下,帮助那些和我一样被折腾的半死不活的人,其实很好!当然我也从别人那分享一些,自认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感谢一下百度,这是实话!当然作家们别误会,我不会分享那些健在的作家的所谓作品,实在没必要,因为比某某汇报、某某心得好不了多少,不忍心看,宁可看《金瓶梅》,至少诚实、说真话….说说《中国作家声讨百度书》,此文读起来可谓气贯长虹,开古今之先河。
因为没记错的话,建安诗人曹丕曾说过自古文人相轻的话。
这话难听,但作家们很难声讨,就像只苍蝇,但从古至今的文人也都得咽下去。
原因嘛?首先是人家虽然直白,说的确是事实;其次,才华超过人家的,从古至今也没几个,声讨还不够级别;还有人家挂了,互联网虽然先进,却还没到九幽三界,自由畅享的境界,声讨不着。
最后,是一些不能说的秘密,人家嘛,除了是文人还是个当官的,这一点文人们(尤其是某某协的)都懂的……..我就不说了。
当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百姓能用最浅显的语言把握真理,我膜拜。
看看我们生活的21世纪,文人们是充分继承了前辈的光荣传统的。
在网络媒体时代,经常能看见所谓文人们操着板砖,本着宽与律己、严于律人的大无畏精神活跃在网络上,什么地干活?答曰:相轻,直白点就是互骂,娱乐圈有句话老少皆宜,都能理解叫:炒作。
(这个行业潜规则,保密,传出去地不要…..).。
当然了,数学好的人可以用排列组合的办法把《中国作家声讨百度书》那些作者统统加进去,然后你就知道,他们之间爆发过多少场“相轻”的事件;感兴趣的、想深入研究这一话题的,可以自己去百度,保证比百度文库事件更加精彩,运气好你还能百度到18岁以下不易的……(开个玩笑)令我惊讶的是,这一次文人们出奇团结,如我说的叫开古今之先河,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你可以百度一下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先生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文人们团结起来,不关思想境界的问题,也不是人品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利益问题。
所谓动了人家的奶酪,耗子也能有咬人的时候。
咬人可以,但传播点鼠疫之类的就有点不厚道了。
比如《声讨百度书》,((以后省略中国二字,因为和足球差不多。
这么多年没出个诺贝尔奖什么的,甚至连入围的都没有,也算没出线吧,况且人家足球已经出线了,虽说过把瘾就死,也没见天天把中国二字顶在头上,某些《书》嘛,说了中国俩字在前面有点丢人。
不怕丢人你也得征求全体中国人民的意见,要不然侵权的嘛)《声讨百度书》中,作家们义愤填膺德的说:“偷走了我们的作品,偷走了我们的权利,偷走了我们的财物,把百度文库变成了一个贼赃市场”。
先说这“偷”,孔乙已先生不是很无辜的问过一句吗,窃书能算窃吗?文人们自认为肩负传播文化的使命,那作为读者,人家喜欢你的所谓书们就把它传到文库上,这不就是传播了文化吗?你应该高兴才是啊,怎么能这样生气,后果这么严重呢?实在点说,你不是传播文化,堆点文字就为了养家糊口,也没什么,但是诚实一点嘛,别像老百姓说的当了什么什么还立个什么什么的,影响不好。
说道“当什么还立个什么什么”的事情,我还想起一个事,就是我的以前的一个上司,小学毕业,就喜欢看那些什么圈子、什么官场啊,什么什么知多少啊之类的书。
但是气愤的是,每次这人见我乐不可支的买了本书,就会翘起二郎腿得意的说:“小什么啊,我买书啊,每次就买2万块钱的,放在家里放着。
”欠揍吧?我当然不会买那些所谓作家们的书,但是像这位老兄这样的买书法,用精准营销的说法,是你们这些文人们的优质客户啊。
经济学不是有个二八法则吗?20%的人贡献80%的利润,您印您的书,有这些人是会买滴,只要封面漂亮点,文章暧昧点,价格高一点,当然品位就不用网上提一点点了,提不上去,也没必要。
至于像我们这些小小鸟,没事能从网友们那里分享几本书看看,其实是善莫大焉的一个事,这不会让文人们饿死,因为毕竟还有那一买书就2万块那样的。
就像房地产商,它盖自己的豪华别墅,卖给有钱人就是。
某地政府盖质量不那么好(豆腐渣)的经济适用房,那是给我们的,房地产商财大可不必兴师动众的联合起来搞个《声讨什么经济适用房》吗。
借前日本外相的话说:有必要那么歇斯底里吗?我还想起一个叫乌托邦的故事,好像网友们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书籍或者文化交流的场所,这是自发行为,因为所谓侵犯文人们权利的书都是网友自己上传的。
在这个地方啊,想读书的人可以阅读。
当然不用去担心口袋里的钱被房贷、个税、加上算你狠、逗你玩等强盗劫掠后,还得经受某些无良书商的盘剥(比如《声讨书》中的某位作家,写书很少,但偏偏分上五六集出版,而且分精装、平装、线装等等,太不厚道了(麻烦读这句话的时候用四川话发音!!)。
当然,文人们也说了,这个互联网的分享不能拿别人的权利分享。
我知道这句话无限正确。
就像你把人家陈冠希的精彩分享在网上肯定是不厚道的。
但是话说回来,搜狐、百度不转载,你的那个作品就不会被分享吗?要不你百度一下,你的那些作品被大小网站转载无数,随便点击就会弹出什么脚气、性病广告之类的东西,还容易中病毒,您要是平时忙于应酬,计算器水平及搜索水平没过关千万别尝试。
不过你想尝试也好,保证看到的是“脚气和作品齐飞,什么文共什么门一色”,有碍观瞻不说,也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网友们把你们的文章都传到文库上,说实话也是好事,至少和你们齐飞的是某某汇报,文体不同,颜色还是对的上号的。
你们这样一闹,搞的李彦宏赌气说关了书库,我们这些小小鸟们又得挠头了,对不起我们不说了,也不看你们那些文章。
但你们对得起那些看得上你们作品的人吗?再说说“贼赃市场”论,网友分享文件没见收钱的,不算是市场,被侮辱就不讲了,怎么就肮脏了?噢对了,他们把你们的作品传到网上了,但是人家可没有把你的作品写上他的名字发表。
对比《讨百度书》的一些作者把人家的作品改了名字,换成自己的名字发表,不知道干净了多少。
这事又让我想起了乌托邦,忘记告诉大家了,真实的乌托邦是有缺点滴,就是规定太细。
比如细到新婚之夜男的该干什么,女的该干什么……..。
从这一点讲,你要是聪明一定能猜到,结婚前一夜该干什么乌托邦里当然也说了,就是互相脱光衣服,看对方有没有缺点,这事很让人抓狂,不评价…..。
但是今天,作为百度文库的一个受益者,我们和作家们面对面真诚点说。
假设我上传了你的作品,我可以像传说中的祢衡一样,“脱光”了讲,我写不了冲出亚洲的文章,所以我把你的文章上传了,虽然也冲不出亚洲,但署名还是你的;文人们呢,你敢把自己的作品也脱光了,说这本书没抄袭和所谓的借鉴、引用等等?别急着申辩,从某某抄袭门里走出来在说话。
对比一下,厚道点说:地球人都知道谁更市场,谁更肮脏…....最后,文库不过是个导火索,你们干掉文库也行,但网络时代,对那些靠堆字吃饭、穿衣的人来说,王道还是写出好文章,否则就算你的书全部是精装版出版,没人买,书商不找您麻烦吗?其次嘛,我觉着作家们可以向我们学习的就是心态。
如果你不明白就看看那些平凡的、和我一样的,每月赚钱第一件事就交给银行房贷的网友。
银行和房地产商,岂止是“偷走了我们的权利,偷走了的财物,变成了一个贼赃市场”,简直就是抢了我们的钱,抢了我们的生活,变成杀人的什么什么。
我们不急,一不封杀别人,二不禁止劳苦大众在我们小区房檐下避雨,玩的就是一个心态,不服都不行。
作家们都是读书人,钱财身外之物,还是小头,大头都在我那上司那样2万块买书当家具的人身上呢,犯得着火拼吗。
用双城记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对网友来来说,好的是:网络平台给网友倡导的共享精神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对一些所谓作家来说,也是好时代。
因为花钱买他们的书不值,网络上免费一看,只要活得长,不怕浪费时间,也无所谓,可以说是把危害降到最低。
否则大量印刷难免破坏原本脆弱的生态平衡,森林是很宝贵地。
重复,作为一个所谓作家,文章写得好才是王道。
没必要靠群殴来壮声势,回头跟老婆孩子说,书没写好,但是某年某月和某一群作家群殴过某人,实在有辱斯文。
不用原谅我的尖刻,平时不这样,只不过文人们想来是觉着话语权在他们手里,想写就写,想骂就骂。
百度一下,成千上文批文库的报道,看起来万千道义都在你们那边。
你们有必要一面装成受害者,一面义正言辞的说网友比你们肮脏吗?还有王法吗?还讲法律吗?最后,所谓共享精神今天看来,就连我自己也不能完全说服自己接受,但是想来人类创造的好的东西,去共享是对的。
如小学课本就说居里夫人把镭共享给全世界了,所谓文人们没这觉悟,当然也没这义务,手里更拿不出“镭“。
所以反对共享在他们看来,无可厚非。
只是我一直记着这么多年来,我读书不够认真,经过我手的书均属于浏览过并未激活的状态,文化一点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当然某些作家的书更惨,在下直接屏蔽。
但其中一部至今能够倒背如流,因为一个字都不忍心忘记,他叫做《独立宣言》: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100多年前,杰弗逊和他的同事们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精神至今光耀千古!虽然即便是在美国也没有完全实现,但我仍然相信这部书字字珠玑,总有一天,作为全人类的财富,他会在小学课本、法规法典和每个人的心里熠熠生辉,顺便说一句我把它上传到文库上了,侵权吗?没有理由,我只是相信,相信未来、相信明天,相信草根们共同选择的东西,共同期盼的那些东西,能够实现。
就像不怀疑《独立宣言》,不怀疑文库和共享精神会被接受…..尽管不是现在、尽管不是所有人、我不怀疑。
断剑2011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