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汉语语音史9近代声母系统PPT课件
汉语语音史9近代声母系统PPT课件
第九讲
近代声母系统
1
一、《中原音韵》声母
虽然所用归纳方法相同,但不同学者对于《中原 音韵》音系究竟有多少声母看法不同,所拟定的 音值也有差异。
主要差别就在于知系和照系字的分合问题上,认 为是一类的,就有二十或二十一声母(多一个的 认为疑母尚独立存在),认为分两类的,就有二 十四或二十五声母。
2
1.全浊声母清化 2.知、照组合流 3.零声母字增多
4
1.全浊声母清化
《中原音韵》时代,中古的全清、次 清、次浊声母基本都保留下来,只有 全浊声母全部变成了清声母。
支思韵去声: 是氏市侍嗜豉筮视,禅母;士事,崇
母;使,生母;示谥,船母;施试, 书母 似,邪母;思,心母。 字,从母;恣,精母。
声母。
20
《中原音韵》已经完成了全浊声母清化的过程,那 么这种现象发生的时间应该更早一些。
最早的萌芽可能出现在晚唐的西北地区。敦煌文献 中,已经能看到“辈帮-倍並”、“泛非-饭奉”、“到 端-道定”、“尽從-进精”、“泄心-谢邪”、“华匣化曉”混用。
21
到宋代,已经扩散到多个方言区。朱熹《诗集传》和 《楚辞集注》的注音中,清浊互用的情况很常见:
32
《中原音韵》中,还 有江阳、鱼模、真文、 萧豪、家麻、尤侯、 庚青、监咸八个韵, 也有卷舌音和舌面音 的对立:
生vs声
保帮,叶音鲍並 尽从,子精忍反 得端,徒定力反 浊澄,竹知六反 局群,居见亦反 活匣,呼晓酷反
22
在不同的方言中,全浊声母清化的规律并不完全一 样。北方方言通常都遵循上述的规律,平声送气, 仄声不送气。而在南方方言里,有全部变为送气的 ,也有全部变为不送气的。
如梅县客家话,浊辅音全读作送气的,“败 ”[p’ai] “道”[t’ɑu];而福州话全读作不送 气的,“棚”[pɑŋ]“求”[kieu]。
支…… 眵…… 施……
31
“支思”韵和“齐微”韵对立,齐微韵的韵母是 [i],“支思”韵的韵母是[ɿ][ʅ],能和这两个 韵母拼的声母,就是[ts][ts’][s]和 [tȿ][tȿ‘][ȿ]。
但在当时,还有一部分后来读成卷舌音的字,此 时仍属于“齐微”韵,如“吹……、笞……、知 ……”因此这些字的声母,在《中原音韵》中仍 是[tʃ] [tʃ’] [ʃ]。
27
汉语中的卷舌音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学者们 有不同的看法。高本汉把上古的庄组字就构拟成 [tȿ][tȿ‘][dʐ][ȿ],罗常培等认为《切韵》系 统里的知组声母已经读卷舌音。但现在对《切韵 》音系的构拟一般还没有卷舌音,但到《中原音 韵》时代应该已经产生了。
28
变化过程是章庄组先合流为照组,为舌叶音[tʃ], 然后再与演变为舌面音[tɕ]的知组合流。现代汉语 一些方言中,知组和照组仍是有区别的,也表明 章庄合流在先,与知组合流在后:
8
定[d] 群[g] 澄[ȡ]
(平聲) 透[t‘]堂田徒頭 (仄聲) 端[t]宕電杜獨
(平聲) 溪[k‘]狂葵/橋強 (仄聲) 見[k]跪共/件具 (平聲) 徹[ȶ‘]茶陳傳長 (仄聲) 知[ȶ]柱治濁軸
9
同,徒紅切 惰,徒臥切 奪,徒活切 徒耐切 代 度侯切 投
10
竞,渠敬切 强,巨良切 騎,渠羈切(qÍ);奇寄切(jÌ) 其遇切 具 巨鳩切 求
23
2.知、庄、章组合流为卷舌音
中古的“知彻澄”、“庄初崇生”、“章昌船书 禅”三组声母到《中原音韵》时代已经混同,开 始发展出卷舌音声母zh[tȿ]、ch[tȿ‘]、sh[ȿ]。
24
诸朱珠侏,章母; 猪潴株蛛诛邾,知母 枢,昌母; 樗攄,彻母
25
三十五字母 现代
三十六字母
近代
26
助,床据切 事,鉏吏切 愁,士尤切
15
tɕ‘]船乘唇
船[ dʑ ] 繩蛇
(平聲)
(仄聲)
船,食川切
乘,食陵切(chénɡ)
乘,實證切(shènɡ) 16
昌[ 書[ ɕ ]神 書[ ɕ ]順剩射術
tɕ‘]仇常承垂 (平聲)
時殊誰 禪[ʑ]
]植(職韻) (仄聲)
受社是石 17
昌[ 書[ɕ] 章[tɕ 書[ɕ]
唇
帮[p] 滂[p’] 明[m] 非[f] 微[v]
舌
端[d] 透[t’] 泥[n]
来[l]
精[ts] 清[ts’]
心[s]
齿
知[tʃ] 痴[tʃ’]
十[ʃ] 儿[ʒ]
之[tȿ] 齿[tȿ’]
诗[ȿ] 日[ʐ]
牙
见[k] 溪[k’] 疑[ŋ] 晓[x]
喉
影[ø]
3
二、声母系统从中古到近代的变化
从中古到近代,声母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 要有三点:
11
陳,直珍切 直,除力切 直良切 長 直利切 治
12
齐全 从[dz] 渐
巢床锄 崇[dʒ] [tʃ]撰助栈状
(平声) 清[ts‘]慈才/
(仄声) 精[ts]在字/聚
(平声)
初[tʃ‘]柴
庄
13
(仄声)
才,昨哉切 徂,昨胡切 徂浪切 藏(zàng) 昨郎切 藏(cáng)
14
酬,市流切 是,承紙切 善,常演切 盛,是征切(chénɡ) 盛,承正切(shènɡ)
18
奉[v] 邪[z] 匣[ɣ]
非[f]肥犯附乏 心[s]松随/徐祥/似俗/谢席 晓[x]和寒/嫌匣/祸憾/幸学
19
规律: 塞音和塞擦音的平声字变为发音部位相同的送气
清声母; 仄声字变为发音部位相同的不送气清声母; 擦音的变化比较简单,即变为相同发音部位的清
29
但是,三组合流后,一开始仍然读舌面音[tʃ], 因为这三组声母都能和三等韵相拼,三等韵字有 [i]介音,卷舌音声母[tȿ][tȿ‘][ȿ]很难跟[i]相 拼,更不要说带有[i]介音的[tȿiu][tȿiən]等。
30
考察《中原音 韵》可以发现 ,首先发展出 卷舌音声母的 是“支思”韵 的照组字:
5
十个全浊声母的清化并不完全相同,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一定 规律可循。
並[b]
(平声) (仄声)
滂[p‘]庞皮盘平 帮[p]棒部步白
6
並母字[b]中,中古时是平声的,《中原音韵》 中变成送气清音[p‘]。中古时是仄声的,变成 不送气清音[p]。
简单来说,就是“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7
蒲,薄胡切 部,裴古切 步光切 旁 蒲旱切 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