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电力企业财务核算过程比较复杂,其内部审计工作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

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则为电力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是其发展的必
然趋势。

因此,对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
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有助于提升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和层次。

文中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1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1.1监督作用
电力企业的部门众多,各个部门之间的交叉联络又相对较少,所以这就给经
营管理者进行财务分析与内部预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通过内部审计,不但可以有
效提升部门的自我约束效果,更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的工作监督水平,从而保
护各项经济合同以及协议在规定的框架内合理合法的开展并实施。

无论是从经济
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企业风险管控的角度上来看,内部审计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2促进作用
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违反组织条例的活动进行查处,
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济适应性。

内部审计由于是从
内部发起,向决策层以及企业自身负责,所以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既可以防止舞弊问题的出现和发生,又能够指导企业的经济利益发展方向,从而
在公平条件下合理开展市场经济活动。

1.3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尽早发现企业内部财务中的漏洞以及经营领导决策者的不
合理经济行为,并及时予以纠正和制止,同时对于核对债券、资产负债保护、清
收欠款等环节都具有一定的管理和限制作用,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安全性。

2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2009年以来,国网公司开始部署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先后建立了审计
门户系统、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审计作业实施系统等,逐步摒弃传统人力手工的
传统审计方式。

纵观审计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审计计划管理、项目作业管理、审计成果管理、审计日常管理、审计资源与绩效管理、审计技能与知识管理
等模块,初步实现了从审计项目计划、审计项目作业管理、审计问题追踪、审计
成果应用分析到项目后评估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此外,审计作业实施系统则
包括了ERP业务审计系统和管控业务审计系统,通过授权可以查询财务、物资、
项目、设备、购售电、产权、人资等业务领域具体的功能,涉及发策部、财务部、基建部、运检部、人资部等业务主管部门。

国网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逐步
构建完善,有效优化了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提升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能。

然而,随着国网公司SG186及SG-ERP项目建设,各业务域信息化飞速发展,集约化管
理程度不断加深,新的业务系统投运、原有业务系统更新升级、部分重复性的系
统合并、各业务域业务数据持续海量增加,现有的审计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在
线审计、全覆盖审计和智能审计等管理目标的需要。

2.1内部审计系统与业务系统对接有缺失
如ERP系统的人资模块已经实现国网范围内集中部署,原来二级部署的ERP
人资审计模块菜单已经无效,需要从集中部署系统中取数,现有的内部审计信息
系统仅涵盖了ERP系统、营销系统、财务管控系统,未覆盖PMS、计划系统等业
务专业系统。

各业务域信息化工作变化巨大,内部审计系统不同步更新会导致审
计基础数据有缺失。

2.2内部审计系统数据处理能力有缺陷
国网公司业务数据海量增长,内部审计系统的性能和分析能力亟待提升。


有的审计系统存在查询速度过慢、查询不出结果、数据不一致等问题,导致审计
人员工作效率较低。

2.3内部审计系统数据关联分析有困难
审计对象分布于各业务域的信息系统,关联分析存在困难。

现有的审计系统
仅能够完成对单个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缺乏连续、深入的分析。

尤其是
各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关联分析存在困难,审计人员很难从海量的信息中握住
重点内容。

2.4内部审计系统设计理念与当前工作需要有脱节
现有的审计系统无法支撑新的管理思路,如传统财务管理逐渐转换为智能管
理无法从组织架构的分析维度转换到线路、台区等资产组维度的审计视角,与各
业务域转型后的管理理念不能很好的融合。

3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3.1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
一方面,电力企业应当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培训,保证培训的及时性和
全面性。

不仅要定期对审计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还要培训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
知识,建立复合型人才长效培养机制,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人才需求。

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应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高精尖人才进行引进,保
证企业人才供给充足。

同时,可以与相关机构或者高校建立联合培养计划,机构
和学校负责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学成后直接输送给电力企业,从而实现人才
的有效输送。

3.2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
一方面,电力企业应当提高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特别对于电
力企业管理层来说,只有从思想上进行重视,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有利于信息化程度的提升。

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应当加大对信息技术的
投入力度,保证审计软件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从而有利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
发展。

同时,电力企业应当对内部审计软件进行优化,以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的节奏。

3.3推动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理念的创新
由于传统审计思维的束缚必将会影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因此,电力企
业应当不断推动内部审计理念的创新,转变传统思维模式,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培养创新工
作理念,才能促进内部审计人员思维方式的转变,才能推动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另外,电力企业可以加强与外部企业进行交流,到审计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
去考察学习,从而实现审计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3.4建立内部审计风险管控机制
首先,通过提升内部审计软件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对各个岗位环节的实施监控,避免舞弊风险的发生。

其次,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日志实时检查,定期监督
等方式,降低审计人员操作风险的发生。

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并进行严厉追责。

最后,电力企业应当严控数据安全风险。

电力企业可以使
用专门的计算机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从而避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同时设定专用防火墙,最大程度地保证审计数据的安全。

3.5注重对新兴技术的引进,满足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要求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变革。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审计领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也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及时引进新兴技术,不断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进行更新,对审计软件进行优化,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从目前来看,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能的提升,而且有利于促进全面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4结束语
总之,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把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有力武器,实现审计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力争在审计资源集约化、审计手段信息化、审计工作标准化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动性,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保障公司决策、法规制度的有效执行,加强对审计成果的分析归纳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保障公司决策、法规制度的有效执行,提升公司内部精益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审计〔2016〕12号国网审计部关于加强审计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2]王纹,毛彦.数据驱动的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创新与实践[J].中国内部审计,201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