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比较和运算说课稿
、 教
单的角度的和差的计算、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村 内
我对本节课的处理方式是:
容 和 教
(1)利用已经掌握的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引出角的 大小的比较方法;
材 处
(2)利用图形介绍角的和差以及角度的简单计算;
理 (3)动手操作利用一副三角尺画特殊的角,
(4)采用动手实践的形式得出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8
四、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1 温故知新
活动2 探索新知
活动5 例题分析
活动4 观察归纳 活动3 观察猜想
活动6 牛刀小试
活动7 小结与作业
精选课件
9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怎么样比较线段AB,CD的长短呢?
活
动
1
方法1、度量法
温
方法2、叠合法
故
知
新
精选课件
10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2、下面二个角你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地 位
识和思维上的准备。同时它对学生下一节余角、补角的概
和 作
念的理解进行了思维上的铺垫,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
用 面几何图形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取到了复习旧知识
、承接新知识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精选课件
3
一一.、教教 材材分分析 析
2.教材内容和教材处理
2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主要介绍角的大小的比较、简
5
一、教 材 分 析
4.教学重点、难点
4 、
(1)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计算角度的和与
教 学
差,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重
点 、
(2)难点: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
难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
点
精选课件
6
二、教 法 分 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教材的特 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探 索、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本着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达到通过老师的引导让 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解决问题的目的,起 到培养学生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 习惯。
这三个角有什么关系呢?
精选课件
16
五、教学过程设计
C
B
活
=
+
动
3
A
O
观
察 猜
由图我们可以得出:
想 ∠AOC = ∠BOC + ∠AOB
精选课件
17
五、教学过程设计
C
B
-
=
活
动
A
3 观
O
察
猜 由图我们又可以得出:
想
∠AOC - ∠BOC = ∠AOB
精选课件
18
五、教学过程设计
C
B
活 动
-
=
3
A 观察O
活 动
B
2
C
探
索 新
知
E
A
O
D
精选课件
14
五、教学过程设计
(3)如果AE落在∠BOD的外部,那么∠AEC 大于∠ BOD,记作∠AEC> ∠BOD
活
A
动
2
B
探 索 新 知
E
CO
D
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件
15
五、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下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活 动 3
观
察
猜 想
图中有三个角,分别为:
∠AOC、 ∠BOC、∠AOB
左边的图中,若
∠AOB=60°,∠AOC=30°,∠BOC=
。
也就是说,此时OC把∠AOB分成了大小相等的
两部分,这时我们就把OC叫做∠AOB的平分线,
活 动
也可以用等式2∠AOC=2∠BOC=∠AOB或
4 ∠AOC=∠BOC=1/2∠AOB来表示。
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察 归
活
动
解:360 °÷7=51 °+3 °÷7
5
=51 °+180′÷7
猜 想
由图我们还可以得出:
∠AOC - ∠AOB = ∠BOC
精选课件
19
五、教学过程设计
练兵场:按要求画一个角 请利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以下度数的角:15°、105°。
活 动 4 观 察 归 纳
思考:利用一副三角尺除了可以画出三角尺上已有的角外,
还可以画出哪精选些课件特殊的角?
20
五、教学过程设计
∴ ∠AOB<∠ A′O′B′< ∠ A″O″B″
精选课件
12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如果AE与OB重合,EC与OD重合,
活 那么∠AEC就 等于∠ BOD,记作
动
2 ∠AEC= ∠BOD
探
C
D
索
新
知
E
A
O
B
精选课件
13
五、教学过程设计
(2)如果CE落在∠BOD的内部,那么
∠AEC 小于∠ BOD,记作∠AEC< ∠BOD
精选课件
7
三、学 法 分 析
初一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人初中,还以形象思维能 力为主。遵循这一特点,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 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结合“观 察、比较、操作、发现”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 己动手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联 系在一起,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 学时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不同层次的 关注,实现有梯度有层次的教学。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
4.3角的比较和运算
精选课件
1
教材
教法
分析
分析
学法 分析
教学 流程 安排
精选课件
教学 过程 设计
2
一、教 材 分 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
、
教 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度量以及直线、
材 的
线段、射线的概念及相关性质。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知
4
一、教 材 分 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和角的 平分线的定义,能正确计算角度的加减。
3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勇于实践
、 的能力。
教 学 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 精神,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标
精选课件
∠AOC=53°17′,求∠BOC的度数?
活
动
C
5
解:由题意可知, ∠AOB是平
例
角, ∠AOB= ∠AOC+ ∠BOC A O
B
题 分
所以∠BOC= ∠AOB —∠AOC
析
=180°— 53°17′
=126°43 ′
精选课件
22
五、教学过程设计
例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
(精确到分)?
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
纳 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这是对基本概念的认识,同时实现学生把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相互转化的
工作。
想一想,折一折
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找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吗?
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精选课件
21
五、教学过程设计
例1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
C
活
D
动
2
探
索 新 知
E
AO
方法1、度量法
B
方法2、叠合法
精选课件
11
五、教学过程设计
度量法
即用量角器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加以比较。此处用动画的形式 演示过程,并比较所得结果是否和前面的一致。
活
动
2
A″
探
A
A′
索
新 知
O B O′ B′ O″ B″
∠AOB=30°
∠A′O′B′=50°
∠A″O″B″=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