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代码:110210W)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以信息化物流管理为特色,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供应链及物流理论知识,熟悉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控制、加工配送及相关物流业务运作与管理,能熟练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手段从事供应链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管理、物流信息咨询、物流管理软件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公民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要求:
1.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和行动;
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愿意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3.具有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善于合作、百折不挠的意识、意志、毅力和精神;
4.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5.尊重事实,敢于负责。
(二)知识与能力培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素养;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3.系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
4.熟练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订单管理系统、运输与配送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流程;
5.能利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物流业务分析;
6.了解主要物流设备的功能与用途;
7.具有物流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8.具备一定的从事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业务运作与物流管理工作的能力;9.具有物流管理领域较强的信息检索、搜集、识别、判断和利用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10.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计划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11.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身体与心理素质培养要求:
1.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2.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3.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体健康;
4.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5.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6.理性、严谨,乐观、开朗。
三、主要课程设置物流管理学、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采购与供应、国际物流学、物
流运筹学、仓储管理、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物流系统工程、物流技术与装备、运输与配
送、物流管理英语、物流案例分析等。
四、实践环节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物流企业、参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此外,学生还需参加“读书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经管类公共实验,撰写学年论文、文献综述和毕业论文等。
五、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安排
根据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帮助学生组建各类协会、社团组织,并借助这些机构,积极推动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从第一学年就开始)开展演讲比赛、市场调研、社会公益、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与交流等活动;利用院系实验室和研究所,引导学生协助教师开展社会咨询服务。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六年。
学生在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七、授予学位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附表一:时间分配表附表二:课程结构分析表附件:教学计划进程表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时间分配表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分析表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必修课)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专业主干课)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专业分类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专业任意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