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贵阳新课程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注意:1.本卷为物理、化学合卷,共8页,满分150分.其中物理卷5页,满分90分;化学卷3页,满分60分.全卷十一大题,共37小题.考试形式为闭卷,答题时间120分钟.2.答题时要冷静思考,仔细检查.预祝你取得好成绩!下面提供的物理公式和常数供答题时选用G=mg P=UIg=10N/kg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其中l~4小题是单选题,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5、6小题是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你将各小题中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来,并将它们的序号填写在该小题后的括号中.1~4小题每小题3分,5、6两小题每题4分,本大题共20分)1.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下面哪个定律或原理来解释( )A、阿基米德定律 B.帕斯卡原理 C.牛顿第一定律 D.欧姆定律2.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 B. 凹透镜 C. 放大镜 D.显微镜3.下面的几种叙述中,哪一种是并联电路的特征( )A. 电路中每一处的电流都相等B. 电路中任何一处断开都会引起断路C. 各条支路上的电压都相等 D.电路上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4.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注意:下面5、6两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的5.下列现象中可能发生的是( )A. 冰不经过熔化就可以直接变为水蒸气B.对沸腾的水加热,水温不断升高C.当外界的气温升高到37℃时,河中的水温也上升到37℃D.不用加热也能使物体温度升高6.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用3只“3V 2W'’的小灯泡和其他元件接成图1所示电路,研究串、并联电路特点,电源电压为3V.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S2断开,S1和a连接时,L1、L3都亮,但不能正常发光B. S2断开,S1和b连接时,三只灯都不能正常发光C.S2闭合,S1和b连接时,三只灯都能正常发光D.S2闭合,S1和b连接时,L3能正常发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7.图2中的螺蛳全长为_________mm.8. 如图3所示,这台电子秤上的苹果质量是_______ g.9.发电机是根据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10.科学家们称超导现象是当代科学的“明珠”.超导材料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和______.11.现代电信网络主要靠微波通信、_______通信和________通信三种方式组成.人们通过计算机进入__________这个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范围内使信息得到高速共享.12.一个重5N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N,它排开水的体积为 _______m3.13.一台液压机小活塞与大活塞的面积之比为1:20,如果在小活塞上加15N的力,则在大活塞上可以产生_________N的力.14.一个标有“220V 100W”的灯泡,它的灯丝电阻为______Ω,在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___A.15.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物质中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三、作图(每小题3分,共9分)16.如图4所示,请你画出这根钓鱼竿的阻力臂.17.请你在图5每个方框中画上一个电路元件符号,使其成为一个正确的电路图.18.如图6所示,请你画出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人玻璃中的光路图.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9.热机为人类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对环境的污染也是较为严重的.请你说一说热机使用会带来哪些污染?20.(1)如图7所示,这个眼睛存在什么视力问题?(2)要想使这个眼睛得到矫正,应该配戴什么透镜?为什么这样做能使眼睛看清楚物体?21.电是我们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之一,但如果使用不当,电也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我们在用电时应遵守安全用电的原则,例如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外壳一定要接地.下面请你再举两个实际生活中应该安全用电的例子.五、实验探究题(22题10分,23题4分,24题4分,共18分)22.测量一只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源电压为6V),(1)这个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___.(2)在下面方框中画出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把图8中未连接好的导线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3)实验中要收集三次证据,这三次证据是用调节________电阻的方法,测出灯泡两端电压分别在U稍高于3.8V、U稍低于3.8V、U_______V三种情况下的电流,从而分别算出灯泡在这三种情况下的电功率.(4)如果线路连接完好,在闭合开关时,小灯泡亮一下又突然熄灭这种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3.在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中,我们得到了两个实验结论: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___________.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___________.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探究有多个变化因素的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经常用到,例如______.24.有两种液体,要尽快判断出哪种液体的密度更大一些,你准备怎么办? (要求:设计一个实验,写出主要步骤.不要将两种液体混合)例:将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观察密度计的读数,读数大的液体密度大.六、综合应用题(25题10分,26题7分,共17分)(注意:在解答有关计算的问题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有关的物理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有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过程的不能得分.)25.2004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开始第五次大面积提速.(1)请你根据图9新列车时刻表提供的信息,计算出T87次列车从北京西站到贵阳全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20:35分可视为20:36分)(2)专家们指出,高速运行的列车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是铁路的电气化和具有大功率机车的牵引.我省湘黔线已基本完成电气化改造,牵引列车运行的是额定功率4200kW的韶山型电力机车.设列车在以额定功率匀速直线运行的某一段时间内,受到的阻力为1.2×105N,求列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3)铁路电气化改造除了可以大大提高列车运输能力外,还具有哪些优越性?26.小宇从商场买回一个铭牌上规格为“220V 1000W”的电炉.由于目前市场上某些商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小宇准备在家中对这个电炉进行检验,看看它是否能达到额定功率.请你帮他想一个简便的方法,尽快地作出判断.给你提供的器材是小宇家中的电能表(如图10所示)、电源插座(电压220V)和计时器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D 3.C 4.A 5.A、D 6. A、B、D评分标准:本大题共20分.其中1~4小题每题3分,5、6小题每题4分.5、6题多选或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二、选择题7.48. 08.1009.电磁感应10.电阻为零,超导磁悬浮11.卫星、移动,因特网12.5,5×10-413.30014.484,0.4515.引力和斥力评分标准:本大题每空1分,共14分.第7题45.5~45.9都算正确.三、作图16.17.18.评分标准:每小题3分,本大题9分.17题电路中必须有电源和用电器,否则不能给分.18题折射光线未标明传播方向扣1分.四、简答题:19.(1)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2)燃料燃烧排放的烟尘使大气变得十分混浊(粉尘).(3)废渣污染(未烧尽的残渣).(4)噪声污染.评分标准:本题4分,答出其中两点给全分;答出其它污染,正确的,照样给分.20.(1)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2)配戴合适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通过凹透镜的光线再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问2分.21.(1)不使用已经破损的电线.(2)不用湿手去触碰电器设备.(3)不在电路上接入过多的大功率电器.评分标准:本题4分,除上述答案以外,考生的答案如果正确都应给分,只要答出两条即给全分.五、实验探究题:22.(1)电功率公式P=IU(2)如图所示(3)滑变阻器,等于3.8(4)两种可能:a.接人电路的滑动变阻器电阻为零或因其他原因造成灯泡两端电压超过其额定电压.b.灯泡冷态电阻较小,开关闭合时电流较大,根据P=I2R,可能会导致灯丝烧断.评分标准: (1)问1分; (2)问中电路图2分;元件连接图2分,有一根线接错,本图不能得分; (3)问2分;(4)问3分.答对a点给2分;答对b点给1分.23.不同不同控制变量法探究欧姆定律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空1分.第四空出现其他答案,正确的都应给分.24.用量筒分别量取等体积的两种液体,测出它们的质量,质量大的液体密度大.评分标准:本题4分,如果考生用其他方法解答,正确的照样给分.六、综合应用题:25.(1)从北京西站到贵阳全程所用时间(20:35分以20:36分计)t=20:36min-15:36min+24h=29h(2分)列车的平均速度(2)因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P=f·v(2分)(3)①减少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对大气环境的污染.②减少消耗不可再生能源.③提高铁路运输的自动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④可以降低噪声污染.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 (1)问4分, (2)问4分,(3)问2分,答对2条即给全分.测量方法建议:(1)准备一只有秒数显示的电子表,关闭家中所有用电设备.(2分)(2)将电炉和电源接通后,从某一时刻开始对电能表表盘转动次数进行记录,并同时开始记时.(1分)(3)设电能表表盘转动的次数为k,所用的时间为t(s).(4)记算电炉的实际功率.(5)如果P≈1OOOW,说明电炉在额定功率上达到质量要求.(1分)评分标准:本题共7分.来自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04年新课程中考试卷汇编〈理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