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实习调查报告景源条件和旅游路线组织对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的影响——————以宝山归宗岩武夷风景名胜区作对比【摘要】文章从等级特征,地理区位景去范围和地理区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旅游路线等三方面对比宝山、武夷山、归宗岩三者之间的差别中认识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等级评价及游览路线的规划设计。
【关键字】宝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归宗岩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资源等级特征【正文】五天的参观已经结束了,还沉浸在意犹未尽之中,参观了宝山、武夷山、和归宗岩,对我省风景名胜有了更深入了一层的了解,对怎么评定一个风景名胜区资源,怎么进行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怎样合理、和谐组织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路线,如何进行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培育及游人容量的管理上,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感想颇多,下面从宝山、武夷山、归宗岩三者之间的对比中认识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等级评价及游览路线的规划设计。
一、三者等级特征对比:宝山2004年被列入我省第6批次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1992年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武夷山1982年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省唯一一个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区,从等级特征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等级比较高,武夷山在我省旅游资源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景源具有珍贵、独特、和世界遗产价值的意义。
二、三者的景域范围、地理区位对比: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
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
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
武夷山风景区属武夷山系主脉,位于武夷市境内,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里;宝山风景名胜区属武夷山系杉岭东伸支脉,位于顺昌县西北部,地处大干镇与元坑镇境内,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归宗岩风景名胜区属武夷山系图一:三者的地理区位杉岭东伸支脉,位于建瓯城北十五公里宜均溪口,方圆四平方公里。
从上可看出宝山、武夷山、归宗岩都隶属南平市管辖,前面两者按风景区范围特征分类属于中型风景区,而后者属于小型风景区,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南平市,武夷山一直以福建最优越的旅游之处吸引来自八方的游客,后者在竞争上相对处于弱势,在群雄争霸的南平旅游,后两者该怎么利用自己的有限地域在万花争艳的南平旅游中绽放自己,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武夷山显然在这一方面胜出。
三、三者的自然景观资源比较:三者在景源丰富程度,无论是水域资源,动植物物种资源,还是山体岩石资源,武夷山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归宗岩风景名胜区包括归宗岩、梅岩、宝石岩及北津湖,形成“三岩一湖”风景名胜区。
据了解这个景区自然景观奇特,古树成荫。
主要景点有十景三洞,为会仙桥、石门、补天遗品、石厝、凌虚台、石心泉、落珠崖、一线天、仙人探井、仙人下棋、风洞、云洞、蝙蝠洞。
宝山由石宝峰、石寨沟、老鹰岩、十八节、七台山、峨山、及金斑喙凤蝶保护区组成,共有景点100余处,其中国家一级景点15处。
我们这次参观的是宝山的石宝峰景区。
据了解石宝峰海拔1305米,景区内峰峦叠嶂,大部分峰岩覆盖原始森林,种类丰富,植被覆盖率约99%,植物多样性分布明显。
宝山风景区以山水形胜地貌为特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天象景观,其中著名景观有:观日岩、棋盘石、试心石、卧牛石、滴水洞、八仙洞、龙脊、仙人磊壁、观景台、等200余。
佛光、雾凇、花潮、云海、奇石为宝山五绝。
武夷山人们称它为“奇秀甲东南”,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南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区内峰峦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浑、古朴、隽秀于一体,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被纳入联合国“人与自然”保护区。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保存了地球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已知植物种类3700多种,是整个欧洲大陆的7倍,已知的动物种类5100多种,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
景区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天游-云窝--桃源洞片区-、武夷宫景区,山南一线天--虎啸岩景区、水帘洞--大红袍景区、九曲溪景区、莲花峰景区、自然生态保护区,各个景区又有经典不计其数。
从自然资源上看三者,前面两者在物产上,没有武夷山那么富饶,自然景观景点也没有后者的丰富。
在自然景观特色中,武夷山以奇山怪石,曲江秀水制胜,宝山以苍翠的竹林密峰及古老银杏作为有利的资源,而归宗岩的自然风光显然不及前面两者。
(如图三)四、三者的人文景观资源对比:在人文景观资源山,宝山有独特的文化“大圣文化”为内涵,拥有国内唯一的元代全木砂岩石结构殿堂建筑宝山寺大殿,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及儒家文化都有体现,齐天通天大圣冢,据了解被民间确认为齐天大圣祖庙,以及其附属文物南天门、山狸洞摩崖石刻文字等,是研究当地神猴文化及前西游文献不可多得的文化遗迹和实物佐证;二是上湖村寨文化――银杏村,(银杏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三是全国竹子之乡、万亩毛竹林丰产示范片――农林业观光文化。
以及南天门、大圣墓、干仙竂、仙字岩、古山寨城墙、七台山石刻、七台山唐庙遗址及演山吴氏宗祠等等,构成宝山丰富的文化景物据有较高的文化与科研价值。
在人文景观方面具有自己独树一帜的的特色。
归宗岩风景名胜区在人文景观方面除了古刹崇仁禅寺,及文人墨客留下的碑刻,在文化方面体现不是很多。
武夷山它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如天心永乐禅寺,武夷山的“古闽越”、“闽越族”文化遗存是业已消逝的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武夷山有公元11世纪产生的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
是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摇篮。
是世界研究朱子理图三:武夷美景接笋峰、一线天、天游九曲溪 图二:宝山景点分布图学乃至东方文化的基地。
朱子理学在这里孕育、形成、传播和发展、使武夷山成为理学名山,此外李商隐、范仲淹、陆游等等文人墨客正在武夷活动,留下了堪称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处,诗词1400多首,为武夷山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
武夷山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道教和佛教保持相当长的繁荣期,寺观遍布武夷。
武夷岩茶的历史悠久,唐代就有武夷茶的记载,一千多年的茶事活动,不仅在武夷山留下御茶园遗址,古茶园,茶厂,并创立了独特的制茶、饮茶、茶艺表演,成为武夷山的又一文化特色。
综上所述,武夷山人文景观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武夷特色,宝山风景名胜区的大圣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有独树一帜的特殊性,但对外的知名度并不够。
相对来说归宗岩风景名胜区的文化特色略显单薄。
五、旅游路线的组织比较:景区道路是风景区中担负交通的主要设施,联系风景区的各个组成部分,是风景区布局结构的骨架。
在旅游路线的组织上山风景名胜区与归宗岩景区都处在初级阶段。
宝山风景名胜区的游览路线由宝峰寺为界,分为西南水帘洞--试心石线,西北半山亭卧牛石线,东南千年神龟半岭庵线,及东北仙迹岩悟空台线。
宝山风景名胜区从古杏林入口过竹林都有水泥道蜿蜒而上,停车场未修建,没有景区入口大门,整体属于无正式管辖状态,在通往水帘洞及宝峰寺的路线陡峭,颇有韵味,一些路段未设置防护措施,但总体旅游路线已经形成环形状态,部分路线还是要走回头路。
归宗岩景点比较集中,路线之间环环相扣,由会仙桥到石门到天禅寺到天风洞星辰一环,一线天蝙蝠洞到天外奇观又形成一环,道路组织简单,有序。
(如图四)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面积比较大,在旅游路线的有序组织更显其重要地位。
如图五所示,武夷山风景去设有三个个主要的景区入口赤石北入口及上浦南入口及星村入口,三个入口个主入口距离主要景区之间都设有景区内部车辆连接,运载旅客,内外车辆图四:归宗岩旅游线路图图五:武夷山旅游线路图武夷山实习调查报告隔离,使得景区内车行有序。
内部观赏路线主要有三种,为车行道,步行道,及水上观赏路线。
步行道为主要的赏道路形式。
在景区内以五个主要景区自成一线,各个景区互相联系,组织方式是以景为主,以步行道路为线,顺应山势,环形连接个景点,在漫步武夷的道路上,游的云梯可谓是最典型的路线布置之处。
由无论是从山底还是山顶,处处都有美景,形象各部相同。
水上观赏路线以水为线,顺九曲溪而下的水上观赏路线。
车行观赏路线主要以山脚的环武夷车道。
三者之间相互承接,相互联系,共同组织了武夷山的游览路线。
三者的旅游路线的共同点式都是以步行道的观赏路线为主,以步行道连接各个景区,形成环形的观赏路线。
武夷山道路网划分出景区内外部道路,更有利于景区的管理及保护。
宝山及归宗岩风景名胜区则还未形成比较完整景观路线,且道路条件较差。
六、总结从三者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出:一个风景区的形成景源条件是关键,如果没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武夷山就不是现在的武夷山,如果有充沛的景源,宝山可能是现在的武夷。
要合理和谐的规划设计一个风景名胜区就要充分系统的了解规划区域的景源条件,及其自然条件,所以风景名胜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是一步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游线的选择上映满足形式溶于自然,因地制宜处理好游线与山体、水体的关系,使有限就有多空间、多视点、连续性。
形成起景、高潮、结果的基本段落结构,将一系列不同景观特征、使用功能的空间按一定的观赏路线有序的贯通、穿插、组合起来。
参考文献:《关于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研究——以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武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卢玉平《武夷的山水更壮美》刘以光刘家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02期/view/20069.htm?fr=ala0/view/311078.htm/view/183279.htm武夷山实习报告景源条件和旅游路线组织对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的影响——————以宝山归宗岩武夷风景名胜区作对比姓名:张秀桂学号:0806105107班级:城市规划0601日期:20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