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1. 总则1~22. 一般要求 33. 城市设计 44. 总平面5~115. 建筑12~206. 结构21~337. 电气34~388. 电讯39~409. 给水排水41~471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48~5311. 热能动力54~5812. 人防59~66、附录一)条文说明67~72 二)附件731. 工程项目技术指标总表填写说明732. 图纸封面格式74-753. 图纸格式76-77三)电子数据标准格式78-87\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附录1 总则1.1 为加强对本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全面、直观反映城市规划内容,遵照国家现行有关设计文件深度规定,结合深圳市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深圳市的各类民用建筑工程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房屋部分)的施工图设计。
1.3 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建筑工程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的建筑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规程)和制图标准,遵守设计工作程序。
设计文件应完整齐全,内容、深度要符合规定,文字说明和图纸均应表达清晰、准确,整个文件必须经严格校审,减少各种差错。
1.4 在设计中应因地制宜地积极推广和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地区和本市的建筑标准设计,并在设计文件的图纸中注明图集名称。
重复利用其它工程的图纸或采用其他地区的标准图时,应详细了解原图利用的条件和内容,并作必要的核算和修改,以满足新设计项目的要求。
1.5 各专业应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按照本规定的深度要求编制设计文件;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当工程项目中有本规定未列入的内容时,则应参照本规定深度要求,将其编入设计文件中。
1.6 施工图设计1.6.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或方案 (根据相关部门规定可不进行初步设计审查的项目) 进行编制,内容以图纸为主,应包括封面、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图纸及工程预算书(当合同有要求时)等。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子项为编排单位,各专业的设计计算书 (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计算资料)应经校审、签字后,整理归档。
1.6.2 本规定不作为各专业设计分工的依据。
本规定某一专业的某项设计内容可由其它专业承担设计,但设计文件的深度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1.6.3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下列要求:(1) 能据以编制施工图预算及施工招标;(2) 能据以安排材料、设备订货和非标准设备的制作;(3) 能据以进行施工和安装;(4) 能据以进行工程验收。
2 般要求2.1 施工图设计文件2.1.1 合同要求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的设计图纸以及图纸封面。
2.1.2 合同另行要求的工程预算书。
2.2 图纸封面封面应写明项目名称、设计阶段、项目的设计编号、编制单位名称、设计资质证书号、编制年月,并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总建筑师、总工程师)、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设计负责人的姓名及其签字或盖章。
注:封面根据工程规模各专业可分册或合并。
2.3 图纸图纸应按照统一格式,并在固定位置预留加盖相关报批、注册、审批等图章的位置。
制图应符合现行国家及相关专业、部门标准和要求3 城市设计重要工程及特殊地点的工程项目施工图,应编制城市设计专篇。
城市设计专篇根据不同项目应包含以下内容:图纸目录、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及其他相关文件。
3.1 图纸目录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
3.2 设计说明3.2.1 本项目施工图城市设计方面的依据性文件、批文或相关规范。
3.2.2 城市设计内容及概况,包括项目所处地点、周边环境、城市设计目的、要求、对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城市设计指引的相关意见(或专家评审意见)的回应及发展过程、落实措施和遗留问题。
3.3 设计图纸3.3.1 除总平面及建筑单体应表示的内容外,还应重点绘出工程建设地点周边与城市设计内容相关的山体、水体、桥涵、林木、道路、建筑等(范围距离根据要求确定),以及其与拟建工程的平、立、剖面关系,并注明图纸比例、坐标、高程及尺寸单位。
3.3.2 相关部门要求提供的如日照、视线、景观、交通、降噪隔声、绿化、山体、水体、自然环境、文物古建、卫生、防灾等保护、分析计算图等文件资料(项目本身为居住建筑者或周边为居住建筑者应提供日照分析图)。
3.3.3 真实反映工程项目形象及风格、标明材质、做法、色彩以及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关系的彩色立面(或透视图)。
3.4 其他相关文件4总平面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内部归档)。
4.1 图纸目录应先列新绘制的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和重复利用图。
4.2 设计说明一般工程分别写在有关的图纸上。
如重复利用某工程的施工图图纸及其说明时,应详细注明其编制单位、工程名称、设计编号和编制日期,并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4.2 (说明及表4.2也可列在屋顶总平面图上)。
对于有分期建设要求的项目应明确说明各期建设的范围、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并分别列出分期相关指标及总宗地指标。
设计说明应写明:4.2.1 设计依据(政府有关批文及相关部门要求)。
4.2.2 地形图的比例。
4.2.3 设计采用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4.2.4 分期建设关系及其它图纸未表明的内容。
4.2.5 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4.24.3 设计图纸431 总平面图总平面图应包括屋顶总平面图及一层(±).00层)总平面图。
(1)屋顶总平面图a. 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b. 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c. 场地四界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用地红线)的位置。
d. 场地四邻用地外围50m内的地形、地貌,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主要坐标值或定位尺寸),以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及功能,拟建建筑物与各相邻建筑的间距。
e. 建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层数。
f. 建筑物、构筑物应使用数字编号(以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号,不得缺漏),并应列出“建筑物和构筑物名称编号对照表”。
g. 广场、道路、挡土墙、护坡等的位置。
h. 分期建设项目应清晰标明各期建设用地范围,明确图示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阶段。
对后期建设与前期或总体规划有调整变化的项目应说明变化原因、内容及前后期关系。
i.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j. 注明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等。
(2)—层(士0.00层)总平面图a. 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b. 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c. 场地四界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用地红线)的位置。
d. 场地四邻地形、地貌,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以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及功能。
e. 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化粪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建筑物(士0.00)的绝对标高值,建筑物和构筑物与用地界线的间距。
f. 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围墙的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g.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h. 注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尺寸单位、比例(总平面图比例不得小于1:500)、坐标及高程系统(如为场地建筑坐标网时,应注明与测量坐标网的相互关系) 、补充图例等。
4.3.2 竖向布置图(1) 场地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2) 场地四邻的道路、水面、地面的关键性标高。
(3) 建筑物、构筑物名称或编号,建筑物(± 0.00)的绝对标高值,室外地面(出入口的台阶下、建筑物四角的室外地坪)设计标高。
(4) 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的设计标高。
(5) 用地出入口与市政道路相接处、道路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路面中心) 、纵坡度、纵坡距、纵坡向、关键性坐标,人行道和无障碍坡道起点、变坡点的设计标高,道路表明双面坡或单面坡,必要时标明道路平曲线及竖曲线要素,排水沟应表明位置和坡向。
(6) 挡土墙、护坡或土坎顶部和底部的主要设计标高及护坡坡度。
(7) 用坡向箭头表明地面坡向,当对场地平整要求严格或地形起伏较大时,可用设计等高线表示,等高线间距可根据需要确定,地形复杂或有特殊要求时应绘制场地断面图。
(8)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9) 注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等。
4.3.3 土方图(1) 场地四界的测量坐标(或场地四界的建筑坐标) 。
(2) 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位置(用细虚线表示) 。
(3) 20m^20m或40m^40m方格网及其定位,各方格点的原地面标咼、设计标咼、填挖咼度、填区和挖区的分界线,各方格土方量、总土方量。
注:根据地形情况或用横断面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4) 土方工程平衡表(表433)。
土方工程平衡表表433注:表列项目随工程内容增减4.3.4 管道综合图(1) 总平面布置。
(2) 场地四界的测量坐标(或注尺寸)、道路红线及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用地红线)的位置。
(3) 各管线(包括预留管线)的平面布置,注明各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用地界线(用地红线)的距离和管线间距。
(4) 各管线的名称或编号(管线使用编号时应列出管道名称编号表,表中注明编号、图例和名称)。
(5) 场外管线接入点的位置。
(6) 管线密集的地段宜适当增加断面图,表明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之间及管线之间的距离。
(7) 注明主要交叉点(污水管、雨水管与燃气管的交叉点)上下管线的标高或间距、地面设计标高(或用表格时应注明主要交叉点的编号、上下管线的标高及管径或断面、交叉点的地面设计标高) 。
(8)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9) 注明尺寸单位、比例、施工要求等。
4.3.5 绿化及建筑小品布置图(1) 总平面布置。
(2) 绿地(含水面)、人行步道、硬质铺地及景观等的定位、设计标高、详图索引。
(3) 建筑小品的位置 (坐标或定位尺寸)、设计标高、详图索引(4)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5) 注明尺寸单位、比例、图例、施工要求等。
4.3.6 详图道路横断面、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分格,挡土墙、护坡、排水沟、池壁,广场、运动场地、活动场地、停车场地面、围墙、建筑小品等详图。
4.3.7 设计图纸的增减(1) 当工程设计内容简单时,竖向布置图、绿化及建筑小品布置图可与底层总平面图合并。
(2) 当工程设计内容复杂时,可增绘建筑物定位图。
(3) 当路网复杂时,可增绘道路平面图。
(4) 土方图可根据设计需要确定是否出图。
(5) 当管线布置稀疏或仅涉及一至二个设备专业时,可不出管道综合图,当管线密集,电气、电讯的管井很多时,可增绘电的管井定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