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7高二上·黄陵期中)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根本原因是()A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 . 国家机器的完善C . “家天下”局面的出现D . 历史人物的决策2. (2分)《礼记·礼运》中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
”其中体现社会政治结构变化的语句是A . “大道既隐”B . “天下为家”C . “各亲其家,各子其子”D . “货力为已”3. (2分) (2017高二下·河南期中) 如下图为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的是()A . 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 . 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C . 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D . 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4. (2分) (2018高一上·辽源月考) 《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上依子数均分……”该规定沿袭的是()A . 禅让制B . 宗法制C . 礼乐制D . 郡县制5. (2分) (2017高二下·天水期中) 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
实质上体现了()A . 王位继承制B . 分封制C . 宗法制D . 中央集权制6. (2分) (2017高三上·天水月考)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这说明()A . 春秋时周礼尚未遭破坏B . 春秋比战国时期社会更有序C . 战国时期周王室加速衰微D . 战国时期政治发生根本变革7. (2分)(2018·江苏模拟) 西周时期,周王设有“大司马”,管理国家军事,诸侯国也设有司马,称为“国司马”,而国司马之下又有都司马;卿大夫之家设有“家司马”,都司马和家司马都受制于国司马。
这反映出西周()A . 中央到地方实现了垂直管理B . 分封制度下的等级森严C . 天子通过司马控制全国军权D . 诸侯无权控制国内军事8. (2分) (2019高二下·吉林月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 . 中央集权制建立B .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 .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 . 王位世袭制确立9. (2分) (2017高三上·天水开学考) 下表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整理而成。
根据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官吏职责,判断其所对应的官僚机构分别是()A .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B . 尚书省、礼部、中书省、户部C .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D . 户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10. (2分) (2017高一上·绵阳期中) 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 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 . 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C . 丞相制度的实行不合时宜D . 秦朝面临被灭亡的危险11. (2分) (2017高一上·辽源期中)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反映出()A . 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 .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C . 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 . 秦王赢政的独断专行12. (2分)秦代凡是地方军队调动,五十人以上就必须以虎符为信。
下图中铜制虎符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
”阳陵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②秦代统一文字为小篆③民族关系④冶金铸造水平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13. (2分)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A . 十分完美B . 是君主专制建立和存在的基础C . 能有效的选拔官员D .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14. (2分) (2017高二下·渭滨期中) 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
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
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是()A . 政府重武轻文的观念B . 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C . 活字印刷术的普及D . 官僚体制开始成熟15. (2分) (2016高三上·新乡月考)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 .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 .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 .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16. (2分) (2016高一上·崇义月考) 以下对下图清朝《诰示》的解读,正确的是()A . 八股取士扼杀人才的有力证明B . 君主专制统治全面强化的表现C . 导致“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风尚盛行D . 研究清朝科举制度的真实史料17. (2分)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A .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 . 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 .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 . 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18. (2分)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
”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 . 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 . 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 . 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 . 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19. (2分)“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五十余年于此矣。
” “新朝立纲陈纪,当以国朝之成法,据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
”据此判断“朕”创立的政治制度是A . 中央集权制度B . 三省六部制C . 行省制度D . 三司制度20. (2分) (2017高一上·江西期中) 《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这次转型()A . 摧毁了宗法观念B . 发展了分封制度C . 确立了专制政体D . 创立了科举制度21. (2分) (2016高二下·南宁期末) 清顺治二年(1644年)浙江发生反对清朝统治的风潮,总督张存仁建议说:“速谴提学,开科取士,则读书人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
”这反映出,清朝这一时期进行科举考试主要着眼于()A . 缓和社会矛盾B . 扩大官吏来源C . 重视知识分子D . 配合国家统一战争22. (2分)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加财产分配;到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的趋势是A . 嫡长子权力日益衰落B . 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C . 封建家长制下家长的权力日益巩固D . 传统家庭观念解体23. (2分)(2016·开封模拟)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
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
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
材料主旨是()A . 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B . 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C . 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D . 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24. (2分) (2017高一上·东台月考) “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
”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A . 草拟政令B . 发布政令C . 监察百官D . 传达圣旨25. (2分)从唐代开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官员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 . 军功爵制B . 察举制C . 九品中正制D . 科举制26. (2分) (2019高二上·安平月考)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
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
……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从材料可以看出()A . 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B . 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趋势C . 明朝的内阁和汉唐的宰相都有决策权D . 中书省和内阁均影响了皇权的加强27. (2分)(2019·宜宾模拟) 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
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
材料的主旨是()A . 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B . 妇女的政治地位出现上下背离状态C . 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D . 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28. (2分)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是指()A . 郡县制B . 科举制C . 三省六部制D . 行省制29. (2分)(2017·郴州模拟) 据下面表格推断正确的是()中历公历江南地区人口总数西汉元始二年2年2507188东汉永和五每140年6294801唐天宝元年742年l10597726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14580885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35987111A . 东汉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 安史之乱对南方人口增长影响甚微C . 玉米传入中国养活了众多人口D . 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推动了人口增长30.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和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都将秦岭南北分为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前者属巴蜀,后者为关中;但元朝却将汉中一带越秦岭而归陕西行省,从而形成今天的地方行政区划(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