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拿资料

推拿资料

推拿什么是推拿?推拿古称按摩、按跷、兀案。

推拿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用于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推拿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过程中,逐步认识、总结发展出的一种最古老的医疗方法。

就是说推拿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体表进行操作,用来治疗、预防疾病的方法,称推拿。

推拿与按摩有什么区别?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抚案。

至今我们还在经常使用按摩这一名称。

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当时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为推拿。

明清时期在推拿发展史上,是由兴盛到逐渐衰落的转折时期。

其成就就集中表现在小儿推拿自成体系,著作层出和推拿名称的转变,即“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

这一名称的演变,本身就体现了这一疗法的发展和人们对手法认识的提高。

早期的按摩疗法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手法种类也很少,常用的是按和摩两种手法。

按法是单纯的向下用力,即所谓的“按而留之”,摩法则是在体表作环形的抚摸,属平动的范围。

以后随着治疗范围的扩大,手法也相应有了发展,在实践中人们发现手法用力方向的不同对治疗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各种用力方向不同的手法,使原有的手法不断完善,还包括了向下的压力,向上的提力以及相对的挤压力等的综合手法。

手法的分类也渐趋合理,适应症逐步扩大,于是按摩这一名称逐渐被推拿这个更明确的概念所取代。

这一名称的演变,本身就体现了推拿这一疗法的发展和人们对手法认识的提高。

可以说由按摩改称推拿,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很大飞跃。

所以在民间我们俗称之为按摩,正式的名称叫推拿。

再者按摩这个词的意义很含混,中医的按摩叫推拿,而西洋按摩、印度按摩、泰式按摩等就不能叫推拿,推拿就一定是咱们中医的按摩,是中医学的一门学科,推拿属于医疗行为,必须由医生来做,而普通按摩则不一定是医生来做,任何人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就可以为人按摩。

这就是按摩和推拿的本质区别。

在医院都叫推拿科,不叫按摩科。

但是在宾馆、保健中心等处就只能叫按摩,因为手法较为简单、粗糙,只能起到一些简单的作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

推拿有什么特点?推拿是一种治疗范围较广泛地的物理疗法,属于中医的外治疗法之一,它不仅对骨伤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等各科的许多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祛病延年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它还无服药之不便、针刺之痛苦,经济、安全,故易为患者所接受,而且如果方法得当,长期推拿治疗没有副作用。

尽管如此,在临床上为了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严格的掌握了推拿的治疗范围、禁忌、注意事项、体位和介质等仍是十分重要的。

推拿治疗的适应症有哪些?1、伤科疾病:各种急、慢性脊柱、四肢、关节等部位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性疾患等。

如各种扭挫伤、关节脱位、肌肉劳损、胸胁岔气、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折后遗症等。

2、部分内科疾病:头痛、失眠、胃脘痛、胃下垂、感冒、咳嗽、哮喘、胆绞痛、高血压、心绞痛、糖尿病、便秘、偏瘫、痹证等。

3、部分外科疾病:手术后肠粘连、乳痈、褥疮等。

4、部分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症、盆腔炎等。

5、儿科疾病: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痛、泄泻、呕吐、便秘、遗尿、消化不良、斜颈、脑瘫等。

6、部分五官科疾病:咽炎、青少年近视、斜视等。

推拿治疗的禁忌症有哪些?1、开放性的软组织损伤。

2、某些感染性的运动器官病症,如骨结核、丹毒、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

3、某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等。

4、各种出血病,如便血、尿血、外伤性出血等。

5、皮肤病变的局部,如烫伤与溃疡性皮炎的局部。

6、肿瘤、骨折早期、截瘫初期。

7、孕妇的腰骶部、臀部、腹部。

8、女性的经期不宜用或慎用推拿。

9、年老体弱、久病体虚、过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之后、严重心脏病及病情危重者禁用或慎用推拿。

手法的禁忌症⑴皮肤病的病变损害处、破伤、烫伤处禁止手法治疗。

⑵酒醉、饥饿、剧烈运动后禁用手法治疗。

⑶某些肿瘤、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禁用手法治疗。

⑷妇女妊娠期、经期、产后未恢复者禁止在腰、臀、腹部行手法治疗。

⑸精神病患者发作期禁用手法治疗。

⑹严重肺、心、肾、肝等脏器疾病禁止按摩治疗。

手法的注意事项:⑴注意安排好患者体位,无论坐、俯卧、仰卧、侧卧、站立位均要嘱其放松,并按手法施用的位置安置好患者体位(如腰部斜扳法,除要求在侧卧位放松躺好,还需要求在上侧下肢处于屈髋、屈膝位)。

⑵术者自己要选择好合适的位置、步态、姿势,以有利于发力和持久操作,并避免自身劳损。

⑶初诊及第二、三次治疗的患者,有可能出现皮肤疼痛及青紫现象。

皮肤疼痛称为表皮痛,大多为初次接触推拿,对手法不适应而发生,患者多说治疗局部皮肤痛,与衣服摩擦才出现。

另外也可因手法粗暴用力过大而造成,只要适当减轻手法压力就可以解决。

皮肤青紫是皮下瘀血的表现,出现皮肤青紫有三种可能:一是手法粗暴造成皮下出血,患者局部浅表痛甚,若手法粗暴亦可累及深层组织。

二是患者本身血小板少,或功能低下,手法刺激后皮下出现瘀血(必要时应做血小板实验检查)。

三是治疗后的必然反映,如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过程就有可能出现。

出现此情况可休息3~5天再行治疗,但一定要分清原因,尤其注意手法操作得当与否。

推拿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头胸腹部穴位印堂定位:在两眉头的中间。

(如图2)主治:头痛,失眠,眩晕,鼻炎。

操作:揉法,一指禅推法,抹法,点法。

攒竹定位:在眉毛内侧端,眼内角的上方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目胀,目赤操作:点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睛明定位:在眼内角的上方0 1寸处。

主治:斜视,近视,远视,目赤肿痛,麦粒肿,目胀,视力减退,眼睛干涩。

操作:点法泉定位:在喉结上方,当舌骨上缘凹陷中。

主治:失语,吞咽困难,慢性咽炎。

操作:点法,一指禅推法。

百会定位:在后发际上7寸,约当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昏厥,头痛,眩晕,失眠,子宫脱垂,脱肛。

操作:点法,击法。

四神聪定位: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

操作:点法,一指禅推法。

太阳定位:在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目胀,面瘫,牙痛。

操作:按法,揉法,抹法。

风池定位:在枕骨粗隆直下的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定穴。

主治:感冒,头痛,失眠,眩晕,高血压,近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操作:点法,一指禅推法,拿法。

膻中定位:在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正当两乳头之间。

主治:心绞痛,咳嗽,哮喘,呃逆,乳腺炎。

操作:点法,一指禅推法,揉法。

中脘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厌食,呃逆,腹胀,腹泻,腹中寒。

操作:揉法,点按法,一指禅推法。

天枢定位:在脐中旁开2寸。

主治:急、慢性腹泻,急性肠麻痹,阑尾炎,婴幼儿腹泻,便秘,便痛。

操作:一指禅推法,揉法,摩法,点法。

神阙定位:在肚脐正中。

主治:阳痿,痛经,腹胀,腹泻。

操作:点法,揉法气海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下1 5寸。

主治:遗精,阳痿,痛经,月经不调,遗尿,腹泻,腹胀,休克。

此外,气海有防病保健和强壮的作用。

操作:一指禅推法,点法,揉法,点振法。

关元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遗尿,慢性腹泻,虚喘,腹痛。

此外,此穴有防病保健和强壮的作用。

操作:点法,点振法,一指禅推法,揉法。

项背腰部穴位肩井定位:在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肩背部病症,乳腺炎,感冒。

操作:点法,一指禅推法,拿法。

大椎定位: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主治:发热,中暑,咳嗽,哮喘,荨麻疹,项背部疼痛。

操作:点法,弹拨法,一指禅推法,揉法。

天宗定位:在肩胛冈下窝的中央。

主治:肩背酸痛,肩关节活动不便,颈项痛。

操作:点法,一指禅推法,滚法。

肺俞定位:在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 5寸。

主治:咳嗽,哮喘,肺结核,肺炎,胸膜炎,鼻塞及背部病症。

操作:点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弹拨法。

心俞定位:在第五、六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 5寸。

主治:心绞痛,心悸,高血压,失眠。

操作:点法,按法,一指禅推法,揉法。

肝俞定位:在第九、十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 5寸。

主治:肝脏及胆囊病症,胃病,近视,失眠,胸痛,胁痛,腰背痛。

操作:点法,揉法,一指禅推法,弹拨法。

胆俞定位:在第十、十一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 5寸。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炎,食道痉挛,心悸,失眠。

操作:点法,按法,一指禅推法,弹拨法。

脾俞定位: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 5寸。

主治:胃病,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腹胀腹痛,肝炎,贫血,浮肿,失眠。

操作:点法,按法,一指禅推法,弹拨法。

胃俞定位:在第十二胸椎和第一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 5寸。

主治:厌食症,胃溃疡,急慢性胃炎,胃下垂。

操作:点法,按法,一指禅推法,弹拨法。

肾俞定位: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旁天1 5寸。

主治:尿路感染,尿潴留,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月经过多,肾虚气喘,慢性腹泻,慢性腰背痛。

操作:点法,按法,一指禅推法,弹拨法。

命门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遗精,阳痿,痛经,月经不调,慢性腹泻,腰痛。

操作:点法,弹拔法,扳法。

腰阳关定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痛,下肢酸痛,瘫痪等症。

操作:点法,弹拔法,擦法,扳法。

八髎定位: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分别为上、次、中、下。

主治:痛经,月经过多,慢性盆腔炎,尿路感染,尿潴留,遗精,阳痿,脱肛、腰骶痛。

操作:点法,滚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四肢部穴位肩髃定位:在锁骨肩峰端下缘,当上臂平举时前凹陷处。

主治: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偏瘫。

操作:滚法,点法,一指禅推法。

曲池定位:在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屈肘定穴。

主治:发热,中暑,高血压,手臂肿痛,上肢瘫痪。

操作:点法,拿法,揉法。

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

主治:头痛,面瘫,牙痛,发热,咽痛,上肢部手指麻痛。

操作:拿法,点法,揉法。

外关定位:在前臂背侧面,腕横纹上2寸的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发热,偏头痛,耳聋,耳鸣,肘臂手指痛。

操作:点法,一指禅推法。

极泉定位:腋窝正中,在腋动脉旁侧。

主治:胸痛,臂肘冷麻。

操作:拿法,弹拔法。

小海定位: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正当尺神经沟内。

主治:肩背部及上肢尺侧病症,颈项病。

操作:点法,弹拔法。

内关定位: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主治:心动过速或过缓,心绞痛,心慌,休克,高血压,无脉症,哮喘,胸痛,胃痛,呕吐,呃逆。

操作:点法,拿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神门定位:在腕横纹上,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失眠,健忘,心慌。

操作:点法,揉法。

膝眼定位:在髌骨下缘,髌韧带的外侧,内侧的两个凹陷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