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地理下册课后练习题1.docx

高二地理下册课后练习题1.docx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读图,回答 1~2 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
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D.发展条件
答案 1.B 2.C )
C.发展方向
解析图中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的相对一致;而不同的干湿地区,又有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3~4 题。

3.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
C .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
4.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答案 3.C 4.B
解析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
的联系更加密切,并形成了一些卫星城,故 C 项正确。

第 4 题,本题考
查城市空间分布各阶段的特点,解题关键是明确各阶段城市空间分布的
特点,②阶段为分散阶段对应于自给自足式,是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缺少大中城市,没有核心结构,构不成等级系统。

故 B 项正确; A 项①为扩散阶段,对应于工业结构高度化阶段,中心
城市的轴向外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轴系统形成。

C 项③为强
化阶段,对应于工业化兴起、工业迅速增长并成为主导产业的阶段,
中心城市强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开始形成。

D 项④为成熟阶段,对应
于信息化与产业高技术化发展阶段,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空
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轴—网络系统,整个区域成
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域。

5.关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
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B.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
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C.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D.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和人均收入的差异,
劳动力表现为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答案 D
解析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
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D项说法错误。

【能力提升】
6.2008 年末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
较为严重的影响,此事件说明了区域的发展变化明显受()
A .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
影响
答案D
解析 2008 年下半年,以美国金融危机为开端,一场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在短时期内,美元等货币大幅度贬值,也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随之急剧动荡,我国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国家,是金融危机的间接受害者。

这些事实说明了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

读图,完成 7~8题。

7.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D.④
8.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④
答案7.A8.C
解析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①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说明城市化水平最高。

③地区第二产业比重最小,
所以工业化水平最低。

9.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
变化特点。

(2)该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 ________和 ________,其中面积不断扩大的是 ____________,该地域以 _____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该地
域与另一地域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农业表现为 ________,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 ________和________,城市和工业表现为 ______________。

(4)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由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组成的。

(5)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 ________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的中期, ________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大产业的比重呈现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答案 (1)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周围出现卫星城,交通线路不断增
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2)乡村地域城镇地域城镇地域非农业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
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3)面状线状网络状点状
(4)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外围空间
(5)农业工业三二一
解析第(1)题,注意从图中提取信息:城区面积、交通线路、
卫星城数量等方面回答。

第 (2)~(5)题,注意结合区域的划分、空间
分布形态、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及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趋
势等知识来做答。

巧学速记
区域的概念及其内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
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这一概念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涵:
(1)区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地球表面,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
人文条件,都存在地域差异,它们是区域划分的客观基础,这说明了区域的客观性。

(2)区域是地表空间单位:任何区域都有一定的空间,它包括地
表及其地下一定深度和地上一定高度,教材中为了便于理解,只强调了区域在地表 (平面上 )的一些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3)区域的排他性:即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区域之间的
差异是多方面的,但一般只可在同类型、同等级的区域之间进行差异比较。

区域的比较,关键要抓住区域划分的指标体系。

(4)区域的区位特征:各个区域都有特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区位不同也形成了区域内各个要素的差异和变化。

例如,甘肃省的干旱区位于该省西北部,湿润区位于该省的东南部。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是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区域空间结构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
差异是常考点
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及其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都是重点掌握的地理知识,
考查的方式多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