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第1 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1- 1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 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 位?1- 2 Br2分子分解为Br原子需要的最低解离能为190kJ/mol ,求引起溴分子解离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子的波长与频率。
1- 3 氢原子核外电子光谱中的莱曼光谱中有一条谱线的波长为103nm ,问:它相应于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哪一个跃迁?1- 4 周期系中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大?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小?周期系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呈现什么规律?为什么?1-5 什么叫惰性电子对效应?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1-6 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层跃迁至第一能级层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121.6nm ;当电子从第三能级层跃迁至第二能级层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656.3nm 。
问哪一个光子的能量大?1-7 有A,B,C,D 四种元素。
其中A 为第四周期元素,与D 可形成1:1 和1:2 原子比的化合物。
B为第四周期d区元素,最高氧化数为7 °C和B是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最高氧化数。
D 为所有元素中电负性第二大元素。
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并按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列之。
1-8 有A,B,C,D,E,F 元素,试按下列条件推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给出各元系的价电子构型。
(1)A,B,C为同一周期活泼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满足A>B>C,已知C有3个电子层。
(2)D,E为非金属元素,与氢结合生成HD和HE。
室温下D的单质为液体,E 的单质为固体。
(3)F为金属元素,它有4个电子层并且有6个单电子。
第 2 章分子结构2- 1 键可由s-s、s-p 和p-p 原子轨道“头碰头”重叠构建而成,试讨论LiH(气态分子)、HCl、Cl2 分子里的键分别属于哪一种?2- 2 NF 3 和NH 3 的偶极矩相差很大,试从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的差异分析原因。
2- 3 一氧化碳分子与酮的羰基(>C=O )相比,键能较小,键长较小,偶极矩则小得多,且方向相反,试从结构角度作出解释。
2- 4 考察表2-5 中HCl 、HBr 、HI 的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以及它们构成的范德华力的顺序,并作出解释。
2-5 从表2-6 可见,氟化氢分子之间的氢键键能比水分子之间的键能强,为什么水的熔、沸点反而比氟化氢的熔沸点低?2-6已知NaF晶体的晶格能为894kJ mol -1, Na原子的电离能为494 kJ mol -1, 金属钠的升化热为101 kJ mol-1,F2分子的离解能为160 kJ mol-1,NaF的标准摩尔生成热为-571 kJ mol-1,试计算元素F的电子亲合能。
2-7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讨论下列分子的成键情况。
BeCl2, PCl5, OF2, ICl3, XeF4。
2-8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BeCl2, SnCl3-, ICl2+, XeO4, BrF3, SnCl2, SF4,ICl2-, SF6。
2-9 画出HF 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并计算分子的键级。
2-10已知N与H的电负性差(0.8)小于N与F的电负性差(0.9),解释NH 3 分子偶极矩远比NF3大的原因第 3 章晶体结构3- 1 给出金刚石晶胞中各原子的坐标。
3- 2亚硝酸钠和金红石(TiO2)哪个是体心晶胞?为什么?3- 3 晶体结构中的“化学单元” 与“结构基元”两个概念是否同一?举例说明它们的异同。
在过去的教科书里常有“晶格结点”一词,你认为它是不是指晶体结构中的“结构基元”?为什么?3- 4 课文里谈到,金刚烷熔点很高,文献又报道,金刚烷在常温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固体。
请问:这两个事实是否矛盾?为什么?第 4 章配合物4- 1设计一些实验,证明粗盐酸的报春花黄是Fe3+与Cl-离子的络离子而不是铁的水合离子或者羟合子离子的颜色。
4- 2配位化学创始人维尔纳发现,将等物质量黄色C0CI3 6NH3、紫红色C0CI3 5NH 3、绿色C0CI3 4NH 3和紫色CoCI 3 4NH 3四种配合物溶于水,加硝酸银,立即沉淀的氯化银分别为3、2、1、 1 摩尔,请根据实验事实推断它们所含的配离子的组成。
用电导法可以测定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离子数,离子数与电导的大小呈正相关性。
请预言,这四种配合物的电导之比呈现什么定量关系?4- 3实验证实,Fe(H2O)63+和Fe(CN)63-的磁矩差别极大,如何用价键理论来理解?4- 4 以下说法对不对?简述理由。
(1)粗盐酸的黄色是Fe3+离子的颜色。
(2)根据光化学序列可断言,Fe(NCS)n3-n的n越大,离子的颜色越深。
( 3)配合物中配体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 4)配位化合物的中心原子的氧化态不可能等于零,更不可能为负值。
( 5)羰基化合物中的配体CO 是用氧原子的中心原子结合的,因为氧的电负性比碳大。
( 6)同一种金属元素的配合物的磁性决定于该元素的氧化态,氧化态越高,磁矩就越大。
(7)Co(en) 33+没有立体异构体。
(8)根据晶体场理论可以预言,Ti(CN)63-的颜色比TiCl63-的颜色深。
( 9)根据晶体场理论,Ni 2+的六配位八面体配合物按磁矩的大小可分为高自旋和低自旋两种。
4- 5实验测得Fe(CN)64-和Co(NH 3)63+均为反磁性物质(磁矩等于零),问它们的杂化轨道类型。
4- 6 .命名下列配合物和配离子(1)(NH4) 3[SbC l 6 ]; (2) [Co(en) 3]Cl3; (3) [Co(NO2)6]3-;(4)[Cr(H2O)4Br2]Br 2出0; (5) [Cr(Py) 2(H2O)CI 3]; (6) NH4[Cr(SCN)4 (NH 3)2]。
4- 7 .根据下列配合物和配离子的名称写出其化学式。
( 1)四氯合铂( II )酸六氨合铂( II);( 2)四氢合铝( III )酸锂;(3 )氯化二氯•四水合钻(山);(4)羟基•水•草酸根•乙二胺合铬II(;(5)氯•硝基•四氨合钻III)配阳离子;(6)二氨•草酸根合镍(II )。
4-8 .画出下列配合物可能有的旋光异构体的结构。
(1)[FeCl2(C2O4)en]-; (2) [Co(C2O4)3]3-; (3) [Co(en)2Cl2]+。
第5 章化学热力学基础5- 1 在1000 0C 和97kPa 下测得硫蒸气的密度为0.5977g/dm 3,求硫蒸气的摩尔质量和化学式。
5- 2分辨如下概念的物理意义:(1)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
(2)功、热和能。
(3)热力学能和焓。
(4)生成焓、燃烧焓和反应焓。
(5)过程的自发性和可逆性。
5- 3判断以下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尽量用一句话给出你作出判断的根据。
(1)碳酸钙的生成焓等于CaO(s)+CO 2(g)=CaC0 3(s)的反应焓。
(2)单质的生成焓等于零,所以它的标准熵也等于零。
5- 4 .在373K 时,水的蒸发热为40.58 kJ mol -1。
计算在 1.013 X105 Pa, 373K 下,1 mol水气化过程的4U和A S (假定水蒸气为理想气体,液态水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5- 5 .制水煤气是将水蒸气自红热的煤中通过,有下列反应发生C (s) + H 2O (g) === CO (g) + H 2 (g)CO (g) + H 2O (g) === CO 2 (g) + H 2 (g)将此混合气体冷至室温即得水煤气,其中含有CO,H2及少量CO2 (水蒸气可忽略不计)。
若C有95%转化为CO,5%转化为CO2,贝U 1 dm 3此种水煤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燃烧产物都是气体)?已知CO (g) CO2 (g) H2O (g)-110.5 -393.5 -241.85- 6 .在一密闭的量热计中将2.456 g正癸烷(C10H12,l)完全燃烧,使量热计中的水温由296.32 K升至303.51K。
已知量热计的热容为16.24 kJ K-1,求正癸烷的燃烧热。
5- 7 .阿波罗登月火箭用联氨(N2H4 , l)作燃料,用N2O4 (g)作氧化剂,燃烧产物为N2 (g)和H2O (l)。
计算燃烧1.0 kg联氨所放出的热量,反应在300K,101.3 kPa下进行,需要多少升N2O4 (g ) ?已知诵:/kJ mi-1N2H4 (l)50.6N2O4 (g)9.16H2O (l)-285.8第6章化学平衡常数6- 1下列反应的Kp和Kc之间存在什么关系?(1)4H2(g)+Fe 3O4(s)=3Fe(s)+4H 20(g)(2)N2(g)+3H 2(g)=2NH 3(g)(3)N2O4(g)=2NO 2(g)6- 2下面的反应在一个1升的容器里,在298K下达成平衡;C(石墨)O2(g) CO2(g)r H m 393kJ/mol以下各种措施对氧气的平衡分压有何影响?A、增加石墨的量。
B、增加CO2气体的量。
C、增加氧气的量。
D、降低反应的温度。
E、加入催化剂。
6- 3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1)HCN H+ + CN - K e1 = 4.9 X10-1°(2)NH 3 + H 2O NH4+ + OH - K e2=1.8 X10-5(3)H2O ― H+ + OH -K e w=1.0 X10-14试计算下面反应的平衡常数NH3 + HCN —NH4+ + CN -K e= ?6- 4 .已知反应CO + H 2O 一CO2 + H 2在密闭容器中建立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e= 2.6 。
(1)求n(H 2O) /(CO)为1时,CO的平衡转化率;749K 时(2)求n(H 2O) /(CO)为3时,CO的平衡转化率;(3)从计算结果说明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6- 5 . HI分解反应为2 HI(g) —H2 (g) + I 2 (g),若开始时有1mol HI ,平衡时有24.4 %的HI发生了分解。
今欲将HI的分解数降低到10%,应往此平衡体系中加入多少摩I2 ?6- 6 .在900 K 和1.013 X105 Pa 时,若反应SO3 (g) =SO2 (g) +1/2O 2 (g)的平衡混合物的密度为0.925 g dm-3,求SO3的解离度。
6- 7 .在308K 和总压1.013 X105 Pa 时,N2O4 有27.2% 分解。
(1)计算N2O4 (g) :-一 2 NO 2 (g)反应的K0;(2)计算308 K时的总压为2.026 X105 Pa时,N2O4的解离分数;(3)从计算结果说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