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高一
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家乡的风俗高一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高一作文篇1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奇怪的风俗,比如:做香角子,系百索子,贴五毒之类的。
不过我不是个心细的人,自然做不了这些,我最感兴趣的自然就是吃粽子。
我记得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就是粽子。
总是忘不了那糯糯的口感和扑面而来的粽叶香气。
小时候的我,每到了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便眼巴巴地盼着妈妈做粽子,妈妈磨不过我的软磨硬泡,总是无奈的系上围裙,宠溺的说我是个小馋猫。
在粽子下锅后,妈妈都要抱着我与我讲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屈原大诗人遭奸人陷害,对当时朝廷充满了失望,然后就跳江自杀了,人们到江打捞他的尸体时并没有打到。
于是,人们就将粽子投入江中,喂江中的鱼虾,希望他们不要吃掉屈原的尸体。
记得有一次,妈妈因为忙碌没有包粽子,我特别不高兴,故意在吃饭时把碗弄得直响。
妈妈有些无奈的看着我,忽然对我说:“想吃粽子,就去买材料自己包!”说罢,就起身开门走了。
回来后将材料都一一处理好,和我一同坐在客厅中,叫我手把手的包粽子。
想找两片大小相似的粽叶弄成一个小漏斗的样子,不过底部不可以留有孔。
再把水浸泡过糯米缓缓倒入其中,不过这一步还真不好弄,动不动就是粽叶松了或是压不实糯米,让人恼火得紧。
我只好找来回形针把粽叶固定好后再压入糯米。
接下来便是要更加小心的把粽子包成一个紧紧的立体三棱体,这也是最难的部分,我只好请妈妈帮我弄好。
看着不是由自己完全完成的粽子,心中便冒起了那么一丝丝的不服气,但还是把它压了下去。
找来针和线,开始进行最后的步骤,小心翼翼的将粽叶固定住后就大功告成了。
我和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入煮沸的锅中。
不一会,那记忆中的粽叶清香便扑面而来,我的眼睛也变成了弯弯的月牙。
这就是我记得最清楚的家乡的风俗,吃粽子!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高一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家乡有好多好多的风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家乡的主要风俗——字画和小曲。
听爸爸妈妈说,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家乡的.人们家家都悬挂字画,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举办书画艺术节,其中的字画展览活动主要在我们的悦心书画村,书画村有四楼,一楼是大厅,二、三楼是画家和书法家画画或写字的地方,我也去过好几次呢,看见悦心书画村展览了许多字画,并且有许多书法家和画家在那里写的写、画的画。
哦,他们字、画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贵,有的一副字画要一、两万或几十万呢。
对了,还有买字画的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还有一个的风俗,那就是通渭小曲。
通渭小曲特别多,可以百听不厌,有火焰驹、十里亭、佰牙付琴、华亭相会、张连卖布等等,最火焰驹好听,我也喜欢。
假如你也喜欢的话,你可以买一个通渭小曲碟片,保证百听不厌。
我爷爷奶奶闲时总是不忘听通渭小曲,真是两个戏迷,我想,我长大后一定给他们买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买个放碟片的好电视,他们就可以天天看了。
还有,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们的文化广场,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乡还有许多好吃的,乔圈圈、油饼、浆水面、煮洋芋、长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来到了通渭,别忘了赏通渭书画、听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热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欢迎你!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高一作文篇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又一个过年到了,每一个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自己的老家过年。
在我们的家乡——磐安,还有一项祭祖的活动,更是千门万户都要举行的一种民风民俗。
在我国,祭祖的方式有许许多多种,有的以一个村为一个团体一起去,有的以同一种姓氏为一个团体一起去,还有的以一个家族为一个团体一起去。
只要到了该祭祖的日子,大家就会聚集起来,到村里的某个地方祭祖,但我们的家乡祭祖的方式却与众不同。
大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是自己祭的,只要吃完了午饭,就会开始做许多的事情。
首先是,在自己家祭祖,因为祭祖都是以近到远的。
所以先是在家里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进来,让他们坐在椅子上,然后,奶奶把他们爱吃的猪头肉,豆腐等,放在桌子上,奶奶说这是给玉皇大帝吃的。
等他们吃好以后,就好了!”他们吃完后,奶奶便拿出了香,把香点燃后,给了我三根,我说:“为什么不给我六根呢?”单纯的我以为有六根就来年六六六大吉利了。
此时此刻,在一旁的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