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之道在于做人做仆:一代廉吏于成龙
观看体会
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虽是旧剧,但看过之后却是心绪难平,于成龙一心为民,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剧中,于成龙从广西罗城任知县到升任湖北黄州同知、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直隶巡抚、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两江总督,官致一品。
他所到之处,贪官污吏、恶霸匪首皆受到惩处,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其所治理之地政通人和,政绩彪炳。
于成龙的为官之道, 真是值得我们思考学习。
一、要做官,先做人。
于成龙为官之前,就是个仁义孝贤正直之人。
电视剧虽没有演他为官之前的生活,但是仅他上任之前的几个镜头,就足以说明他为官前的为人。
赵秉章劝他去吏部送礼,他说, 如果那样做了官,一辈子也不安生,可见他不跟风,不媚俗, 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
听说罗成凶山恶水,盗贼横行仍说服老母同意他离家上任,可见他胸怀大志,有不畏艰险之心。
辞母抛妻别子离家的画而虽在近二十集的电视剧中仅有十几分钟,但足见其是个孝子贤夫慈父。
他离家上任,乡亲们纷纷岀门相送,可见他在乡邻之中也有人缘,有威信。
赴任广西,六千多里,到任后便死了两名家仆,侍从朝卿却仍忠心追随,足见于成龙
的人格魅力。
而我们作为法院的一名干警,也要先为人,守住我们做人的底线,才能当一名好法官。
二、名为官,实为仆
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赴任广西罗城知县,开始了他20 余年的为官生涯。
北溟公于成龙名为官,实为仆,他是百姓的公仆,他心系百姓,时刻谨记为百姓谋福利。
为了百姓,他亲力亲为、兴办义学、越界擒贼、不畏权贵。
可自己却粗茶淡饭,自甘淡泊,一生奔波在外,苦了自已也帮不了家人。
儿子从山西老家大老远来探望他,回去时,身为官员的他却没有什么东西给儿子带回去,只有侍从弄到的几斤粟子和半个板鸭。
为官如此,怎能不受百姓爱戴?回想自己,蜜罐里泡大的80后,虽父母不刻意娇宠,但也确实没吃过苦,从城市到县城,心里有落差,虽已适应,但有时仍心生抱怨。
在工作中,面对当事人的不理解,有时候也有些许不耐烦。
可看了于成龙,自己真是感到脸红,与他相比,我哪有资格抱怨,又怎及他待百姓十分之一?法官,虽名中有官,但却非官,我们应是兼听明辨的中立者;应是寓教于审的护法者; 应是亲民为民的法律人。
只有心中装着百姓,才能在工作中耐心、细心、不抱怨、不错判,做人民心中的好法官。
三、做官与不做官
于成龙做官清正廉明、严于律己。
他在为百姓做事的同时,仍不忘惩治统治者中的腐败。
身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
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
康熙帝也称其〃宽严并济, 人所难学〃。
他在人才使用方面能按才使用,对廉洁有为的人材,屡次上书推荐。
于成龙严于律已,受得住贫穷,不为富贵所动。
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
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
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
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 更应为我们后世之人学习。
我想于成龙做官如此,除其谨记母亲爱民如子的教诲,恪守廉律之外,还应归功于他心豁达、重责任、知感恩的自身特点。
于成龙初到广西,丢了银两和上任批文。
他虽也心急,却能迅速冷静下来想办法,说找不回来,便变卖东西,回家。
在得罪了权贵之后,也说,大不了不做这个官了,心境如此豁达,非常人所有,有此心境之人,才能不畏首畏尾,大展拳脚,实现自己济世为民的远大理想。
我想作为一名小小法官,也应学习他的这份豁达,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尊严。
电视剧播完了,片尾曲《长歌行》的歌词正是一代廉吏于成龙为官的真实写照。
“回望故乡你远在万里,带走了多少深厚的情意。
清风吹过你脚下的土地亲人都在你的心里。
一生奔波你坦诚不渝,经历了多少凄风苦雨。
拍案而起你整肃纲纪,你的愤怒惊动天地。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
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
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
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惜。
民在心
头为官要做及时雨。
民心和顺四海安定欣共举。
”
希望北溟公于成龙的为官之道能长久的存于我们心中,时刻指引我们做个心系百姓的人民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