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篇一:XX镇移民搬迁安置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镇移民搬迁安置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况1.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XX镇XX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工程项目地址:XX镇XX村一组XX。

法人单位:XX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XX投资估算:X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国家补助和群众自筹计划工期:201X年X月至201X年X月1.2项目提出的历史背景岚皋县XX镇XX村位于XX镇北大门,距县城XX公里,属原金淌乡驻地,该村辖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有劳动力XX人,拥有耕地XX亩,其中水田XX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烤烟业、及劳务输出为主。

2011年人均粮食产量X公斤,人均纯收入X元。

XX镇党委政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紧扣岚皋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三点一线”的发展规划,即大力发展XXX三个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房,拉大集镇骨架、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XX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工赈移民、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计划和重点村建设机遇,全镇有145余户680余人先后搬迁到了集镇及安置房。

为进一步扩大XX扶贫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规模,改善附近几个村村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在全镇小康村建设中起到典型示范作用,XX镇党委政府拟在XX村一组XX 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

根据该地的地形情况,可安置XX余户XX余人,现在已有XX多户动工修建。

1.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与委托方签订的协议2、委托方提供的相关项目资料3、重庆市渝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XX县XX 镇XX村居民点规划》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国土部财务司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6、国家计委审定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试用版)》7、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8、其他相关文件、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及编制单位本报告编制的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建设规模,建设概念要点,安置方案,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社会效益,分析结论和建议。

编制单位:XX镇人民政府负责人:XX1.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X镇XX村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房的建设,主要是对XX 村一组XX35亩土地进行整体开发,修建移民安置房,满足困难群众住房安置。

其建设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5.1XX镇XX村XX扶贫安置房项目的建设,是改善XX镇1641余户困难群众住房改善的需要。

XX镇现有XX户人,其中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交通不便,生产落后,生活相当困难,为此,修建安置房是实在必行之举。

1.5.2XX镇XX村XX扶贫安置房的建设,是改善民生的必经之路。

该项目建成后,搞好这里的“三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繁荣农村贸易,发展和振兴当地的经济、文化事业,改善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方便群众,扩大新村开发对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6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该工程选址位于XX镇XX村一组。

规划总用地面积XX 亩,主要建设联合村、XX村社区服务中心,移民安置房X户X平方米,加上附属建筑物共计X平方米,硬化道路5016平方米,新修河堤X米,架设安置房专用变压器1台,新建集休闲、健身、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广场X1处X平方米,配套建成供水、排污管道、绿化、亮化等其他功能设施。

1.7主要建设条件1、该项目建设用地协议已和农户签订完毕。

2、规划许可证、土地预审意见已经下达。

3、项目建设所需道路和供水、供电已具备。

4、联合村、XX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已封金顶1.8总投资及资金筹措工程总投资X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国家补助X万元和群众自筹X万元。

1.9建设进度土方开挖和回填碾压工程自然工期为30天,自201X 年1月1日——201X篇二:移民拆迁安置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xx县陕南移民搬迁xx安置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基本概况第一节项目背景xx安置点是城关镇永丰村和爱国村联界共建的一个安置点,位于xx县城关镇以西,属城关镇的一个中中低山安置点。

因为xx全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大巴山主脊横亘南部,是陕南山地岩溶地形较发育地区之一,山势自南向北倾斜,岭谷相间,坡陡谷深,起伏变化复杂,平均海拔1500米。

最高海拔2641米,最低海拔331米。

山大沟深,沟壑纵横,自然灾害频发,返贫现象持续发生。

特别是1996、2010年分别经历了“8.7”、“7.18”四年内两次罕见自然灾害,受灾面广、受灾程度深、受灾人口多,恢复重建时间长,返贫人口急剧上涨,产生出一批一无所有的贫困户。

xx村与全县一样饱受自然灾害之苦,加之部分高山组交通不便,有史以来村民的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的运输一直依靠肩挑背驮,爬山涉水、与外界保持着简单的生产、生活资料交换,保留着原始的生存状态,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开发一直处于困境。

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地制约了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

高山组群众搬迁的愿望十分迫切。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紧抓陕南移民搬迁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镇政府痛下决心修建xx移民搬迁安置点,改变其落后的贫困面貌,摆脱贫穷、封闭落后的环境,将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该村的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为了尽快做好此项目的前期工作,针对该村的经济状况、状况进行了十分认真地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发展目标、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经济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综合论证。

第二节研究的主要结论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性xx县陕南移民搬迁xx安置点建设,主要是对xx的7.28公顷土地进行开发,修建xx安置点的房屋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建设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xx安置点建设是改善城关镇xx两村贫困群众改善住房的需要。

2、城关镇xx两村现在还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交通不便,生活相当困难,因此修建xx安置点十分必要。

3、xx安置点是改善民生的必经之路。

该项目建成后,为改变城关镇xx两村的“三通”基础设施条件,对繁荣农村贸易,发展和振兴当地经济、文化事业,改善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方便群众,扩大新农村开发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x安置点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目前xx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交通不便、农田水利设施落后、人畜饮水困难、社会公共事业空白、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现状,是制约xx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xx安置点的建成,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改善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

xx安置点修成后,村民加快修房造屋、修厕建圈、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改变过去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村容村貌将焕然一新。

(三)改变产业格局,促进主导产业规模发展。

xx安置点建成后,高山组群众通过搬迁,不会再为三通的问题发愁,会全心全意的发展主导产业,使农村经济将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

(四)转移劳动生产力,转变收入增长方式。

xx安置点建成后,村民购买农用车、汽车、摩托车,既方便了交通,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又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信息,加大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跑运输、搞经商、抓劳务、转变农民收入的增长方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项目可研编制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6、《住宅设计规范》7、《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设计规范》8、陕南移民搬迁【安政办发〔2011〕96号】和【安移办函〔2011〕1号。

9、xx县xx安置点选址意见书、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洪涝灾害评估报告、土地预审、征地协议、建设用地确权、用地批件。

10、xx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重庆渝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xx县xx村移民安置点规划》。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2、国土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13、国家发改委审定的《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指南(试行版)》14、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二)xx安置点建设具备良好条件1、政策条件允许。

xx安置点建设正处在陕南移民搬迁大环境的机遇期,相关部门已到项目建设实地进行了勘察、评估,为xx安置点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地质条件较好。

xx安置点位于xx两村的低山组的结合部,地势为缓坡地,最大的坡度不超过15度,而且没有陡峭的悬崖和坚硬的岩石,绝大部分为软石层和石碴土层,完全可用机械开挖土石方,而且不易塌方,浆砌档护工程较少,减少了工程投资。

3、运输道路畅通。

xx安置点紧邻安岚公路,为xx安置点修建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工程所需的水泥、燃油、火工器材、砂石料等建筑材料可通过安岚公路直接运到工地,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可直接进入施工现场。

4、材料取运方便。

xx安置点建设中所需要的石块可就地取材,所需的砂砾石和浆砌石档护、房屋所需的细沙可在岚河河边取运,运输距离1.5公里,所需水泥运距4公里。

xx安置点建设用水量不大,在送溪沟就地取用,通过堰渠和引水管道将水引入施工现场即可。

5、施工用电捷径。

xx安置点进行农改造,10千伏农用输电线已到村,只要加强与电力部门勾通联系,施工用电可就近接火取用。

6、劳动力充足。

全村有整半劳动力490个,群众修建xx安置点的心情迫切,积极性高,可按户或按人口投工投劳,浆砌石档护、建房所需的普通技工有40多个,劳动力和普通技工完全可以满足xx安置点建设的需要。

7、建设环境好。

(1)建设的社会环境好。

xx安置点建设,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有计划、交通、扶贫、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有乡政府主要领导和驻村干部包抓,为xx安置点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政治环境保证和组织领导保证。

(2)群众的基础好。

全村村民对修建xx安置点积极性高,群众投工投劳易于组织,xx安置点建设中所占用的村民承包地、青苗补偿、附属设施的拆除易于协调解决。

第二章安置地的自然社会现状第一节自然状况1、地理位置xx安置点位于xx县城关镇以西,南与城关镇的水田村隔岚河相望,北与安康瀛湖区双龙镇比邻,西与佐龙镇青竹村相邻,东与城关镇茅坪村相连,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

其中永丰村国土总面积7.6平方公里,爱篇三:棚户区拆迁安置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棚户区拆迁安置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此文档为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述㈠项目名称:某某市保障性用房棚户区拆迁安置用房建设项目㈡项目法人:某某市国家安居工程开发建设中心㈢主管部门:某某市人民政府㈣法人代表:江某某㈤项目选址:详见附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