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概述(二)继电器的作用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
作为控制元件,概括起来,继电器有如下几种作用:1) 扩大控制范围。
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
2) 放大。
例如,灵敏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
3) 综合信号。
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4) 自动、遥控、监测。
例如,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
继电器主要产品技术参数额定工作电压电路图(13张)是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也就是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压。
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
直流电阻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
吸合电流是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
在正常使用时,给定的电流必须略大于吸合电流,这样继电器才能稳定地工作。
而对于线圈所加的工作电压,一般不要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1.5倍,否则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而把线圈烧毁。
释放电流是指继电器产生释放动作的最大电流。
当继电器吸合状态的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继电器就会恢复到未通电的释放状态。
这时的电流远远小于吸合电流。
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是指继电器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
它决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点。
继电器测试测触点电阻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用更加精确方式可测得触点阻值在100毫欧以内);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
由此可以区别出那个是常闭触点,那个是常开触点。
测线圈电阻可用万能表R×10Ω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
测量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找来可调稳压电源和电流表,给继电器输入一组电压,且在供电回路中串入电流表进行监测。
慢慢调高电源电压,听到继电器吸合声时,记下该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
为求准确,可以试多几次而求平均值。
测量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也是像上述那样连接测试,当继电器发生吸合后,再逐渐降低供电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再次发生释放声音时,记下此时的电压和电流,亦可尝试多几次而取得平均的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
一般情况下,继电器的释放电压约在吸合电压的10~50%,如果释放电压太小(小于1/10的吸合电压),则不能正常使用了,这样会对电路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工作不可靠。
电符号和触点形式继电器线圈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个并列的长方框。
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J”。
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
另一种是按照电路连接的需要,把各个触点分别画到各自的控制电路中,通常在同一继电器的触点与线圈旁分别标注上相同的文字符号,并将触点组编上号码,以示区别。
继电器的触点有三种基本形式:1.动合型(常开)(H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闭合。
以合字的拼音字头“H”表示。
2.动断型(常闭)(D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断开。
用断字的拼音字头“D”表示。
3.转换型(Z型)这是触点组型。
这种触点组共有三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
线圈不通电时,动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和另一个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就移动,使原来断开的成闭合,原来闭合的成断开状态,达到转换的目的。
这样的触点组称为转换触点。
用“转”字的拼音字头“z”表示。
继电器的选用1.先了解必要的条件①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能提供的最大电流;②被控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③被控电路需要几组、什么形式的触点。
选用继电器时,一般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可作为选用的依据。
控制电路应能给继电器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否则继电器吸合是不稳定的。
2.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使用条件后,可查找相关资料,找出需要的继电器的型号和规格号。
若手头已有继电器,可依据资料核对是否可以利用。
最后考虑尺寸是否合适。
3.注意器具的容积。
若是用于一般用电器,除考虑机箱容积外,小型继电器主要考虑电路板安装布局。
对于小型电器,如玩具、遥控装置则应选用超小型继电器产品。
继电器的参数选择1、继电器的选择_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的选择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是继电器最主要的一项技术参数。
在使用继电器时,应该首先考虑所在电路(即继电器线圈所在的电路)的工作电压,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应等于所在电路的工作电压。
一般所在电路的工作电压是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的0.86。
注意所在电路的工件电压千万不能超过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否则继电器线圈烧毁。
另外,有些集成电路,例如NE555电路是可以直接驱动继电器工作的,而有些集成电路,例如COMS电路输出电流小,需要加一级晶体管放大电路方可驱动继电器,这就应考虑晶体管输出电流应大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流。
2、继电器的选择_触点负载的选择触点负载是指触点的承受能力。
继电器的触点在转换时可承受一定的电压和电流。
所以在使用继电器时,应考虑加在触点上的电压和通过触点的电流不能超过该继电器的触点负载能力。
例如,有一继电器的触点负载为28V(DC)×10A,表明该继电器触点只能工作在直流电压为28V的电路上,触点电流为10A,超过28V或10A,会影响继电器正常使用,甚至烧毁触点。
3、继电器的选择_继电器线圈电源的选择这是指继电器线圈使用的是直流电(DC)还是交流电(AC)。
通常,初学者在进行电子制作活动中,都是采用电子线路,而电子线路往往采用直流电源供电,所以必须是采用线圈是直流电压的继电器。
继电器动作时间问题1、低压电器关于继电器、断路器、接触器的动作响应时间,先进水平<20ms;2、如果动作响应时间>20ms,或过慢,在多个继电器顺序切换中就会出现逻辑顺序紊乱的情况;3、特别是公用同一个动触点的常闭、常开分别断开一个电路、接通另一个电路的时候,常常出现一个电路还没来得及完全断开另一个电路已经闭合;4、如果上述两个电路同时闭合时,电路会出现严重短路事故,那就会惹下大麻烦!5、碰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注意各继电器、接触器、断路器间的顺序连锁;6、各继电器、接触器、断路器间的顺序连锁,可用有效的排出由于继电器时间响应慢而造成地事故。
继电器的选择型号标志一般国产继电器的型号命名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 。
继电器型号第一部分用字母表示继电器的主称类型。
JR----小功率继电器JZ----中功率继电器JQ----大功率继电器JC----磁电式继电器JU----热继电器或温度继电度JT----特种继电器JM----脉冲继电器JS----时间继电器JAG----干簧式继电器继电器型号第二部分用字母表示继电器的形状特征。
W----微型X----小型C----超小型继电器型号第三部分用数字表示产品序号。
用数字表示产品序号继电器型号第四部分用字母表示防护特征。
F----封闭式M----密封式例如:JRX-13F(封闭式小功率小型继电器) 。
JR——小功率继电器X——小型13——序号按使用环境选型使用环境条件主要指温度(最大与最小)、湿度(一般指40℃下的最大相对湿度)、低气压(使用高度1000米以下可不考虑)、振动和冲击。
此外,尚有封装方式、安装方法、外形尺寸及绝缘性等要求。
由于材料和结构不同,继电器承受的环境力学条件各异,超过产品标准规定的环境力学条件下使用,有可能损坏继电器,可按整机的环境力学条件或高一级的条件选用。
对电磁干扰或射频干扰比较敏感的装置周围,最好不要选用交流电激励的继电器。
选用直流继电器要选用带线圈瞬态抑制电路的产品。
那些用固态器件或电路提供激励及对尖峰信号比较敏感地地方,也要选择有瞬态抑制电路的产品。
按输入信号不同确定继电器种类按输入信号是电、温度、时间、光信号确定选用电磁、温度、时间、光电继电器,这是没有问题的。
这里特别说明电压、电流继电器的选用。
若整机供给继电器线圈是恒定的电流应选用电流继电器,是恒定电压值则选用电压继电器。
输入参量的选定与用户密切相关的输入量是线圈工作电压(或电流),而吸合电压(或电流)则是继电器制造厂控制继电器灵敏度并对其进行判断、考核的参数。
对用户来讲,它只是一个工作下极限参数值。
控制安全系数是工作电压(电流)/吸合电压(电流),如果在吸合值下使用继电器,是不可靠的、不安全的,环境温度升高或处于振动、冲击条件下,将使继电器工作不可靠。
整机设计时,不能以空载电压作为继电器工作电压依据,而应将线圈接入作为负载来计算实际电压,特别是电源内阻大时更是如此。
当用三极管作为开关元件控制线圈通断时,三极管必须处于开关状态,对6VDC以下工作电压的继电器来讲,还应扣除三极管饱和压降。
当然,并非工作值加得愈高愈好,超过额定工作值太高会增加衔铁的冲击磨损,增加触点回跳次数,缩短电气寿命,一般,工作值为吸合值的1.5倍,工作值的误差一般为±10%。
根据负载情况选择继电器触点的种类和容量国内外长期实践证明,约70%的故障发生在触点上,这足见正确选择和使用继电器触点非常重要。
触点组合形式和触点组数应根据被控回路实际情况确定。
常用的触点组合形式见表6。
动合触点组和转换触点组中的动合触点对,由于接通时触点回跳次数少和触点烧蚀后补偿量大,其负载能力和接触可靠性较动断触点组和转换触点组中的动断触点对要高,整机线路可通过对触点位置适当调整,尽量多用动合触点。
根据负载容量大小和负载性质(阻性、感性、容性、灯载及马达负载)确定参数十分重要。
认为触点切换负荷小一定比切换负荷大可靠是不正确的,一般说,继电器切换负荷在额定电压下,电流大于100mA、小于额定电流的75%最好。
电流小于100mA会使触点积碳增加,可靠性下降,故100mA称作试验电流,是国内外专业标准对继电器生产厂工艺条件和水平的考核内容。
由于一般继电器不具备低电平切换能力,用于切换50mV、50μA以下负荷的继电器订货,用户需注明,必要时应请继电器生产厂协助选型。
... 继电器的触点额定负载与寿命是指在额定电压、电流下,负载为阻性的动作次数,当超出额定电压时,可参照触点负载曲线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