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
编制教师刘小平
专业:应用心理学
班级:2006 级 2 班
学号:20061341013
姓名:吴立涛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
教育科学院
实验名称:简单反应时
实验日期:2008年12 月9 日实验地点:心理实验室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测定个体视觉和听觉反应时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比较反应时的个别差异。
学习反应器和刺激呈现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方法:
1、检查反应器和刺激呈现器是否完好,并接通电源。
2、打开仪器,并预热三分钟。
分别进行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视觉试验以及听觉的简单反应时实验。
3、正式开始测验:在呈现刺激时被时按下对应的按钮,并记录下错误的次数和反应放入时间,。
每个被试重复进行20次测试。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在试验中存在个人的反应时差异,有的人三项反应时时间普遍较短,错误次数也相对较少,而有的人只是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或辨别反应时实验中的其中部分反应较快,说明在试验中被试还要受准确性与反应快慢权衡的影响。
实验讨论:
在试验中,额外变量的控制也值得考虑。
例如将手指放在按钮上与否,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刺激呈现光线的强弱差异都有可能对被试的反应快慢与正确性产生影响。
附录:
实验名称:棒触迷宫
实验日期:2008年11 月日实验地点:心理实验室
实验目的:
1、学习棒触迷宫的方法。
并会使用棒触迷宫实验仪器。
2、通过动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
3、棒触迷宫用于研究运动学习及进程,动作技能的迁移,也可以比较动作技能形成的速度和所犯的错误次数和个体差异。
实验方法:
(1)连接计数器和迷宫,接通电话,开启技数器,清零。
(2)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学会用小棒走迷宫,中间不要停顿,积极运用知觉、记忆、思维。
(3)被试自觉的闭上双眼,手拿小棒。
主试引导被试拿着的小棒放在迷宫起点。
然后发口令“预备,走”。
当被试听见“走”,从起点开始在迷宫中移动小棒直至终点为止。
(4)每做完一次后,在第二次开始以前先把被试拿着的小棒放在迷宫起点处。
整个实验过程不得让被试看见迷宫的路线。
(5)让被试连续做10次走迷宫,分别记下每次所需时间及错误次数。
错误的次数是指被试进入盲巷的次数,每次进入盲巷时都会发出响声。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自变量是练习次数,因变量是走迷宫所用时间和错误的次数。
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错误次数下降,所用时间也越短。
根据数据可知,在反应时的准确性和速度上存在着显著个人差异。
通过图表显示,有个别同学不符合情况,分析讨论总结有误差,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被试没有认真配合,积极性不高。
2、被试在有人观察的情况下,担忧焦虑,害怕出错,焦虑情绪的出现可能导致结果反而并不理想。
3、被试因为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实验,失去耐心,没有认真完成。
实验讨论:
1.通过图表显示结果分析,确定什么是因变量,什么是自变量。
2.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
附录:
各同学测验数据
被试一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4.1 33.61 16.73 41.74 32.27 74.81 19.05 31.93 57.47 17.42
8 5 4 6 9 9 3 7 10 3 被试二
58.28 48.95 82.3 69.28 50.63 50.55 47.99 40.23 35.63 44.1
1 3 7 3 4 6 6 5 4 4 被试三
163.1 62.82 44.31 45.51 57.27 34.85 40.12 29.4 33.26 25.4
9 10 4 4 8 3 6 4 3 3 被试四
39.34 38.1 79.51 24.14 29.41 28.28 48.71 34.82 42.67 63.41
5 3
6 4 2 4 5 5 4
7 被试五
80.02 68.16 53.85 68.74 60.25 108.9 33.55 40.56 89.48 61.61
4 7 6 8
5 7 4 4 7 8 被试六
123.1 64.63 50.73 48.79 28.36 36.36 49.11 39.17 62.29 43.58
9 2 6 7 3 4 10 5 9 5 被试七
163.7 139.02 94.35 141.1 118.3 80.09 87.52 90.09 55.57 62.03
13 11 8 11 7 7 9 6 7 5 被试八
40.03 54.55 80.04 65.61 45.59 86.91 44.06 40.28 39.82 62.31
4 6 4 8 6 4 3 4
5 6
实验名称:缪勒错觉仪实验
实验日期:2008年12月23日实验地点:心理实验室
实验目的:
运用穆勒错觉仪器测量认定视错觉现象,学会测量视错觉的方法,探索视错觉现象的基本规则。
实验工具:穆勒错觉测试仪
实验方法:
1.将错觉仪器置于被试前方30cm处,被试端坐,目光平视仪器。
2.控制照明条件,一般要求在目光或日光灯照度在150—500LUX范围内进行。
3.主试告诉被试指导语:“请你调节、比较、带有箭尾的线段与有箭头的线段的长度,一定凭借感
觉判断,使其相等。
”
4.让被试向左或向右调比较刺激,调到主观感觉上认为同标准刺激长度相等为止。
5.错觉仪器按60°、30 °、 15 °三种角度依次测验,每个视角测8次,共24次。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实验结果:
各视角的个人差异趋势图
注:1--杨洪荣 2--邓红 3--邹杭珂 4--廖艳 5--付晓莉 6--刘继华 7--吴立涛8--王胜 9--周娜
实验结论:
1、在错觉实验中,各被试对于线条长短的判断上存在较显著个人差异,无论是哪个视角,各人之
间的差异都很显著。
1.2、由于视角不同,错觉造成的误差大小也有一定变化。
各个被试对于线条长短的判断上存在一
定的差异;
3、实验的环境和被试的精力集中程度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实验讨论:
1、实验过程中误差较大。
可能由于周围坏境和被试本身的精力集中程度不同,造成很多被试的实
验效果并不显著,甚至偏差过于大。
我们认为这项实验对实验坏境的安静和干扰因素的控制要求比较高,否则会造成误差过于大,甚至无法体现所应达到的效果。
2、在对距离的判断中存在着较大的个人差异。
从数据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这点。
但不排除某些被试
没有集中精力而造成判断失误。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