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实验指导书》
2.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守则。
3.实验报告绘图部分的内容,注意参照生物绘图的细则完成任务。
七、思考题
1.绘出下列形态术语的示意图:
羽状网脉、掌状网脉、平行脉;
掌状裂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一回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
对生叶、互生叶、轮生叶;
总状花序、圆锥花序、头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伞房花序。
2.从今天观察的树木中任选6种,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并进行描述。
3.识别并记录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类型。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学生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
2.实验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3.实验完成后,学生需交实验报告。教师应认真批改实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
1.本实验采取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教师应强调实验安全,做好安全措施。
(三)叶
观察桂花、玉兰、合欢、栾树、夹竹桃、凌霄、紫藤、樱花、麻栎、紫荆、云南黄馨、五叶地锦、棕榈等的叶,将观察的结果填入表格。
(四)花
以开花的扶桑、紫薇、夹竹桃、栾树、凌霄、合欢、桂花、石栎及一些草本花等(若春季上课,选取其它观花树木观察)为材料,观察花的组成和结构;若为花序,指出属何种类型花序。
二、材料与用具
各种新鲜植物材料及腊叶标本、液浸标本、记录板、扩大镜、镊子、解剖针等。
三、实验观察内容
(一)根
1.观察菠菜、小葱的根系,理解和掌握定根、不定根、直根系和须根系的概念。
2.观察胡萝卜、大丽花、凌霄花、池杉、榕树等的变态根,指出分别属于哪一种根的变态类型。
(二)茎及枝条
1.分别观察3-5种木本(乔、灌、藤各选1-2种)和草本植物,比较它们茎的不同特点。
《园林树木学实验指导书》
———————————————————————————————— 作者:
———————————————————————————————— 日期:
ﻩ
《园林树木学》
实验指导书
编者 王玲玲
主审 欧祖兰
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2011年2月
前 言
《园林树木学实验实习指导书》是按照《园林树木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与陈有民主编的《园林树木学》教材配套使用,适合于园林、生物技术等专业。
目 录
前言
实验一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
实验二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实验三常见裸子植物观察
实验四被子树种观察
实验五园林植物群落的配置与设计
实验六古树名木及珍稀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实验七校园树种调查与规划
主要参考文献
实验一、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
一、实验目的
了解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特征,正确理解和掌握主要植物形态学术语的含义,为学习各论部分打好基础。
(五)果
1.观察枫香、喜树、悬铃木、玉兰、蜡梅、含笑等的果实,比较聚合果和聚花果的不同点。
2.观察葡萄、柑桔、核桃、黄瓜、苹果、三角枫、板栗、水稻、葵花籽、泡桐等的果实,指出它们分别属何种果实类型,有何特点。
四、实验步骤
1.由教师带领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并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实验用材及方法。
2.学生1人1组,通过用放大镜、解剖针等用具,观察实验的新鲜材料、标本和植物图片。
检索表常用的有以下两种形式:
1定距检索表(等距检表)
在这种检索表中,相对立的特征,编为同样的号码,且在书页左边同样距离处开始描写。如此断续下去,描写行越来越短,直到检索到科、属或种的学名为止。例如:
1. 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
2. 小型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有茎,叶之分,有时仅为扁平叶状体;不具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实验二、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通过植物检索表类型的介绍、编制及使用方法的讲述,使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检索表。
二、材料与用具
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植物检索表、教材、选择有代表性植物标本作为检索和编制对象。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植物检索表的编制
植物检索表是鉴定植物的工具。检索表的编制是根据法国人拉马克的二歧分类原则,把一群植物相对的特征或特性分成相对应的2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相对的性状又分成相对的2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编制的科、属、种检索表的终点为止。为了便于查询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现先后顺序,前边加上一定的顺序数字,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前的数字或符号应是相同的。
2. 通常为中型或大型草本,很少为木本植物,分化为根、茎、叶,并有维管束····················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1. 植物有花(裸子植物门除外),以种子繁殖
3. 胚珠裸露,不包于子房内·······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3. 胚珠包于子房内···········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全书共分七个实验,其中实验七为综合性实验。本指导书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园林树木的基本形态特征观察识别为主,同时还附带了部分重要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的指导。每个实验附有思考题、作业以及课外调查。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按照指导进行,以帮助其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为了增强本指导书的普适性,在实验材料一项中,编写了较多的种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可按照专业、学时的不同,根据教学计划选择使用。
这种检索表虽然查找起来较为方便,但如果编排的特征内容(即所涉及的分类群)较多,会使检索表的文字叙述向右过多偏斜而浪费较多的篇幅,同时还会出现两对应特征的项目相距较远的不足。
检索表的编制是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首先必须将所采到的地区植物标本进行有关习性、形状上的记载,将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的各种特点进行详细的描述和绘图。在深入了解各种植物特征之后,再按照各种特征的异同来进行汇同辩异,找出相互差异和显著对立的主要特征,依主次要特征进行排列,将全部植物分成不同的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的检索表。其中主要是分科、分属、分种三种检索表。
2.观察大叶黄杨、枫杨、悬铃木等的芽,指出属于何种芽。
3.任选一种树木的枝条,观察它的节、节间、叶痕、叶迹、托叶痕、芽鳞痕、皮孔、髓心等。
4.观察侧柏、水杉、雪松、桃花、梨、梅花、毛泡桐、金银木、木本绣球等,画出它们的树形,之出它们属于哪一种分枝方式。
5.观察皂荚、葡萄、仙人掌、蟹爪兰、洋葱、土豆、莲藕等,指出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地上茎或地下茎的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