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坡主动柔性防护网施工工法

边坡主动柔性防护网施工工法

边坡主动柔性防护网施工工法
1.前言
SNS柔性网防护系统是利用钢绳网及锚杆作为主要构成部分来防治坡面地质灾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它由瑞士布鲁克集团研制开发和应用。

该系统自1995年引入我国,主要用于路堑边坡的防护,并逐步成为主要考虑采用的路基边坡防护型式之一。

该系统有主动防护及被动防护两种类型,下面主要介绍主动防护系统的施工工艺,方法及特点。

2.工法特点
2.ISNS防护网可根据地形的起伏、转折及变化而灵活布置,在狭窄场地较常规方法更具优势。

2.2足够的柔性和强度使其能防护传统施工方法不能防护的高能量崩岩,更能适应抗击集中荷载或高冲击荷载,最大限度地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地貌环境。

2.3同时,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地下水可以自由排泄,避免了由于地下水压力升高而导致边坡失稳。

2.4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施工困难、劳动强度大和施工进展缓慢的难题。

与刚性防护系统相比,一般情况下施工工期仅为其1/2一1/3。

与同等防护功能的片石护坡及混凝土喷锚护坡相比,其造价仅为其1/3左右。

2.5采用特殊的金属涂层防腐技术,更能适应各种恶劣的气
候条件,一般寿命可达30~50年,必要时只需更换少量的部件即可延长使用寿命。

2.6系统设置后视觉干扰少,不破环坡体原有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始风貌,其开放特征给坡面绿化保留了必要的条件,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边坡遭受进一步风化剥蚀和水土流失,实现最佳的边坡防护和环境保护。

3.应用范围
(1)适用于岩石高边坡。

主要功能是围护作用,限制落石运动范围,解决落石对行车的危害。

(2)适用于地形狭窄,坡面起伏较大的边坡。

(3)适用于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边坡,完成加固防护工程后的边坡,仿佛披上了一件由金丝银线密密编织而成的柔韧披肩,既美观又安全。

(4)适用于施工工期要求比较紧凑的边坡,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克服了老式刚性边坡防护施工中工期长的弊端。

4.工艺原理
在开挖好的岩石边坡坡面钻孔后安设钢绳锚杆,并采用“O”形环及钢丝固定厂家加工好的钢丝网、钢丝格栅。

施工后形成网状结构包裹岩石边坡坡面,给岩石边坡表层施加一定的预应力。

4.1材料
(1)常用主动网结构配置及防护功能(铁道行业标准:TB/T3089-2004)。

(2)常用主动网与绿化配置及防护功能
5.施工工艺
5.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清处坡面危石→钻孔→锚孔灌浆→安装钢绳锚杆→安装钢丝网及格栅网→锁边变拉紧锚杆。

5.2操作要点
(1)清除坡面的防护区域内威胁施工安全的覆土及覆石,对不利于施工安装和影响系统安装后正常功能发挥的局部地形(局部堆积体和凸起体等)进行适当修整。

(2)根据地质情况确定防护方案,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根据地形条件,孔间距可有0.3米的调整量),在孔间距允许的调
整量范围内,尽可能在低凹处选定锚杆孔位;对非低凹处或不能满足系统安装后尽可能紧贴坡面的锚杆孔(一般连续悬空面积不得大于5 m ,否则宜增设长度3m的随机锚杆,随机锚杆采用直径2φ16mm的双股钢绳锚杆),应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Cm,深20Cm。

(3)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大于设计锚杆、长度5~10cm,孔径不小于φ42mm;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φ35mm的锚孔,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夹角为15O~30O,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当局部孔位处因地层松散或破碎而不能成孔时,可以采用断面尺寸不小于0.4 ×0.4 m的15号混凝土基础置换不能成孔的岩土段。

(4)注浆并插入锚杆(锚杆外露环套顶绝不能高出地表,且环套段不能被浆液包裹,以确保支撑绳张拉后尽可能紧贴地表),浆液采用M25的水泥砂浆,宜用灰砂比1:1~1:1.2、水灰比0.45~0.50的水泥砂浆,水泥宜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

(5)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2~4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cm时为2个,大于30cm时为4个,其间为3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6)从上向下铺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20 cm,两
张格栅网间以及必要时格栅与支撑绳间用1.5号镀锌铁丝进行扎结,当坡度小于45°时,扎结点间距一般不得大于2 m,当坡度大与45°时,扎结点间距一般不得大于1 m(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SS2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之下)。

(7)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缝合绳为φ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 m(或27 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紧固整个系统。

(8) 检查、调整、验收
6.劳动力组织
单组施工需27人,具体分工如下:
(1)负责测量放样的技术人员1名,测工2名。

(2)工班长1名,负责机具调配,进度安排。

(3)空压机手1名。

(4)发电机手1名。

(5)凿岩机、煤炭钻手8名。

(6)运输材料组6名。

(7)安装组6名。

(8)负责检测技术人员1名。

7.机具设备
(1)16m3大型空压机,提供凿岩机、煤炭钻所需风压。

(2)30千瓦以上发电机。

(3)注浆机、高压注浆管、高压空气管、凿岩机、煤炭钻、高空安全设备若干,用于锚杆成孔、注浆。

(4)卷扬机、小平车、轨道、建筑脚手架,用于材料运输。

(5)小型手拉葫芦,用于紧固整个系统。

(6)全站仪1台。

8.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
8.1质量控制
(1)锚杆长度严格检查,锚孔注浆要求饱满密实。

(2)钢绳网的缝合不能有漏缝,需逐一检查。

(3)紧固整个系统张力足够,使整个网严实包裹坡面。

8.2安全措施
(1)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参与施
工的全员加强安全教育,增强防患意识。

(2)工班长统一指挥,协调操作。

(3)严格执行高空作业规程,杜绝盲目蛮干。

(4)卷扬机操作和材料运输人员必须在操作前进行岗位培训,熟悉操作过程。

9.效益分析
(1)工期短,成本低,施工费用少。

该系统由高强度钢丝绳柔性防护网、锚杆及其它安装附件组合安装而成,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安装方式,缩短了工期和施工费用。

(2)环保经济,主动防护系统开放的系统特征能够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点,其防护区域内可以充分的保持土体、岩石的稳固,通过人工实施植草、植树的绿化作用。

将工程与环境融洽融合。

(3)推广应用价值高,社会效益显著,该系统体现了安全性、实用性、节约成本的优点,在起到加固防护作用的同时,更兼顾沿线环境的保护和美化,较好地保持了其沿线生态和景观。

其成熟的柔性防护新技术,完善的施工应用技术、标准的模块化操作,使SNS主动柔性防护系统在边坡地质灾害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10.工程实例
保龙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K539+067~+689段路基主线从岩羊坡中部横穿而过,左侧挖方边坡坡高达70米,边坡坡率为
1:0.33。

该坡地面横坡陡峭,边坡坡口线以外的部分岩石成“倒坡状”。

边坡地层以侏罗系灰白色、灰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岩石节理裂隙极发育,岩石破碎,呈强风化、碎石~碎屑状。

坡上分布大面积陡崖斜坡高陡,陡崖为自然地质作用形成,具备了崩塌和落石的自然条件,处于不稳定状态,对施工和路基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经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对K539+067~K539+689(左)边坡防护的进行专项设计及据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所做的咨询意见,指挥部组织专项讨论,决定定采用SNS主动柔性防护网对该挖方边坡坡面及坡口线以外的危岩进行防护。

该方案自2XXX年2月3日实施,于3月4日结束,历时仅一个月。

工程完成后,有效控制了边坡落石对右幅桥梁施工期间干扰,并确保营运行车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