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创新

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创新

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项目管理人员的需要,创新的管理模式,能够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加快建筑项目工程的完工。

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实施的意义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原则,最后总结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

关键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方法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就是采用现代管理的理念,根据安全生产的目标对全过程进行监控,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

而管理体系是核心内容,须遵循安全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等基本原则,真正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最大可能减少建筑施工单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升效益为根本目标。

首先,建筑工程项目承包方必须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安排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工作,比如可安排安全技术方面的骨干成员以及督查成员作为专职安全人员,不可进行岗位的任意调动。

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性很强,安全管理的专职人员必须具备责任心、耐心与实践经验。

而《建筑施工资质等级标准》中也明文规定:一级与二级资质单位的安全人员必须持有中级岗位合格证;三级与四级资质单位的安全人员必须持有初级岗位合格证。

其次,建筑承包单位须建立项目部,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进度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组织与指挥。

具体建筑工程项目的工地应成立安全施工管理小组,可由工地主任承担负责人的角色,并制定规范化的工地安全施工值日制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与问题。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实施的意义
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施工的主战场,它不仅可以成为企业形象展示的窗口,还可以成为企业的源泉来使经济效益有保障;它甚至还可以成为摇篮来培养和造就企业的管理人才。

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具体会通过组建分级管理机构的形式来实施项目管理的创新,这样才能达到按期给顾客提供既安全又优质产品的目标,实现经济收益。

实际证明,在质量监控、资金管理、施工管理和安全保证等方面,组建分级管理机构的模式取得的成果是不可否认的,但它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管理人员冗余、无法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等。

而且项目管理随着我国越来越复杂的建筑工程环境也日益变得复杂。

在对以上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建筑企业应该意识到需要对项目管理实行更加严格的要求。

所以,建筑企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上不断摸索,最终使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深化。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原则
要想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中取得成效就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首先,创新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项目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其次,现场工程管理中要科学协调与地方的关系。

工程所在地址与地方关系密切,办理完善的手续和处理方法对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必要的,这些工作也是现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场项目管理中,涉及到工程的诸多方面,同时与地方有着密切关系,不能够盲目、无计划地施工,要协调和处理各个施工环节之间的关系,这对项目管理好坏有直接的联系。

然后,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

目前,由于工程项目规模的逐步扩大,在一般工程项目中都是通过多个单位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建设,这就会造成各个参建单位之间发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如果矛盾处理不完善和不恰当,则容易造成在建设之中出现了扯皮返工等现象,因此,只有把各参建单位关系协调好,避免发生各种冲突,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能够有效控制,这就需要我们对现场管理进行创新,保证各个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

最后,现场工程管理中要实施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

现场工程管理力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工程质量。

要控制好工程质量,必须要对工程整体情况有及时的和全面的了解,形成有效的科学的监督,这样才能创新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系统过程,其质量的高低综合体现了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及项目验收等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质量。

通过对代建、监理、施工单位等各项目参与方的制度性、严格合同履行等全面、全过程项目管理来实现业主委托的最终项目目标。

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
1、对观念进行更新,重视机制的转换
想要在观念上进行更新,企业首先就要完成项目管理经营机构的转换,而此转换应该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契机,然后以对职工进行深入的形势与任务教育为基础来对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能进行改革。

从机构上来说,为了使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得到强化,突出合同的中心管理地位,企业应该对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和施工管理部加以设立,以克服资金管理、成本控制与合同管理互相脱离的弊端为主要目标,将市场合同部与计划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财物管理和结算管理集成一体。

为了使适应工程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和设备新需要的问题得到解决,企业需要在足够的重视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和科研攻关的基础上专门设立工程技术部,并为创造最佳效益和建设一流工程提供技术方面的有力支持。

2、重视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作,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建筑企业应该把成本意识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的措施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发动全员参与,让企业所有员工足够重视成本控制和管理,使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另外把成本目标层层分解,建立起成本索赔的连锁链,让每一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在成本节约中所担负的责任,看到自己在成本目标锁链中所处的位置,保证每一环节都必须对上一环节进行监督。

要想落实好成本管理,首先要提高员工素质,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人员采取培训措施,使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使其创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对领导干部的原单位选拔制度加以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单位领导之间的相互制约。

而且要在市场法则优胜劣汰的基础上来减员增效的同时收入能增能减、人员能进能出、经营者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被建立,从而使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3、重视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通常情况下,分项工程多、合同管理和施工管理难度大、规模比较大等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

为了进一步减少管理层次,减化生产关系,就需要建筑企业以精干主体为出发点,把管理形式从传统的金字塔式变为扁平式。

虽然不同的工程项目在管理重点上是不同的,但项目管理始终是以项目成本核算制和项目管理责任制为核心,这两个核心制度的落实与否,是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协调有序实施工程项目的保证。

所以建筑企业内部要通过对市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监督机制和用人机制等有效机制的完善,来使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得以保证。

4、健全与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

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保证员工遵守相应的制度,能够增强标准化管理的执行力,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各项标准能够充分发挥功效,各有关部门有必要制定并贯彻执行标准化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保证员工遵守各项制度,并将其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贯彻执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原则是严格落实,奖惩分明。

对于认真执行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于没有落实的部门和个人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保证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实际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火林:《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6期
[2] 易思贤:《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探讨》,《陕西建筑》,2011年04期
[3] 郭鹏:《浅谈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和发展》,《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9

[4] 贺海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探讨》,《中国水运》,2010年05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