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记叙文阅读中考题库(含答案)一、(09北京燕山)(9分)夏夜①夏夜很静谧,只有月光经过树梢来到大地的脚步声。
②轻轻地,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
槐树、院落、柴垛、田野构成的村庄,此刻如同一个蹲在墙角下冥思的老人,一声不吭地沉默着。
或许是在回忆人生路上曾经的风风雨雨,或许是在遐思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夏夜,像一条无形的路似的,最终会把他带到什么地方。
③而无边的黑暗不知在什么时候早就退去了,月光成了今夜唯一的客人。
她随手携带的礼物,除了一个夏夜的安谧、平安、祥和之外,就是世界在安谧之外星星点点所发出的声音。
事实上,在这样的夜晚,所有的声音都是安静的。
在月光温柔的怀里,远处小溪流淌的声音,阵阵蛙声,还有河边浣衣女子的歌谣声,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安宁的一个微小分子。
④隐隐地,从谁家的院子里传来了狗吠,“汪汪”两声,仿佛一个粗鲁的莽汉突然插进来一句话,让你感到意外和惊奇,但又能让你真切地感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声音的存在。
⑤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
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
父亲就在这个时候才显出他内心深处慈祥的一面,宽手巴掌在我的头上摸来摸去,给我讲着小故事。
我听着听着,往往就睡着了。
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
而母亲,总是不时地从家中的洋芋窖里拿出一个大大的西瓜,切开,把最大最红的一牙给我。
之后,她就坐在黄昏时早就铺开在院子里的一块凉席上,借着月色,一针一线地纳着布鞋。
偶尔她也会哼唱起儿歌。
我从来都不知道,母亲的声音竟然是如此地美!多年之后,母亲唱的儿歌,仍在冥冥中感动着我,温暖着我,也让我在这样一个声音鱼龙混杂的年代里,能够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
⑥长大一些,我就不是如此地听话了。
总是在暮色四合月光如水的时候出门,因为有很多伙伴在外面等着我。
我们一起跑到村边的柴垛前,玩起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比如跑电、斗鸡、捉迷藏……⑦再后来,我对于夏夜的星空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和敬畏。
星空给我的,不只是辽阔、干净,更多的则是一种心灵的开阔。
康德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最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每当我一个人注视着星空的时候,我的心中总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⑧世界是和平的,人间原本也是安静的,无数的夏夜就是和平安静的一部分。
那辽阔天际上布满的星星,像神写下的文字,逼迫着你用一生的长度去慢慢地阅读和体味。
而我们人类来到这个世上,其实也只是沉默世界中极其微小的一分子,我们默默地来了,又默默地走了,悄无声息,像一个又一个夏夜,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⑨但当你在将来的某一天偶尔回头一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句很美很纯的诗吗?(作者叶梓有改动)13、阅读第①—⑥段,说说作者围绕“夏夜”写了哪些内容?(2分)答:14、第⑤段对“夏夜乘凉”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2分)答:15、文章结尾说:“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句很美很纯的诗吗?”你怎样理解作者对“夏夜”的思考和认识?(不超过120字)(5分)答:13.①月光的轻盈、柔美、羞涩。
②村庄的宁静、深沉、祥和。
③声音的轻微、灵性、悦耳。
④父母的慈祥、疼爱、勤劳。
⑤游戏的欢快、有趣、尽兴。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2分)14.示例:如“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一句,该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传神的写出了夏夜的静谧曼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举例恰当1分;分析准确合理1分,共2分)15.共5分;①交代作者的思考和认识,2分;②谈自己的看法2分;③语言表达1分。
二、(09贵州遵义)最美好的时刻(16分)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发出的清香。
他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拉他挨着她坐下。
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
远处,大约一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
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他们跑来,舒服地躺在他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裳的下襟。
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
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
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
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
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9. 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①“美好”指的是②“时刻” 指的是10. 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11. 第三自然段中“那只看门狗”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12. 第四自然段中“并不宁静”的景象,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为什么?(3分)13.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请从语言、表达等方面任选一点作简要分析。
(3分)9.(4分)①宁静(1分)、温馨(1分)(答“宁静”1分;答“温馨”“和谐”“幸福” “美满”等1分,共2分) ②春天的夜晚(2分)(只答“夜晚”或“晚上”给1分。
)10.(3分)一个8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11. (3分)中心突出(1分) ,表达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2分)。
(或“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美好”。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12. (3分)不矛盾。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1分) ,烘托了(或“表现了”)夜晚的和谐、美好(2分)。
(只答“不矛盾”不给分;说明“衬托”“烘托”手法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13. (3分)示例:语言生动(1分)。
如“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1分)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野李子可爱的形状(1分)。
(从“意境优美”“层次清楚”等方面举例分析、言之成理也可。
)三、(09陕西省)(18分)陕北的山祁玉江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
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
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
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
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
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
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
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
总之,任凭你怎么想像,想像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
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
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
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选自200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11.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2分)【答案】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或:陕北的山。
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
若答“陕北的山神奇而美妙”,得1分。
共2分。
1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5分)(1)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2分)【答案】因为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包容一切。
(2)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3分)【答案】因为陕北的山纯净、寂静,能够涤荡人的心胸,使人忘却烦恼和忧愁,心灵变得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