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实体检测方案

结构实体检测方案

(2﹒1期)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编制说明 (2)
3、结构实体检测 (3)
4、其它 (10)
1.工程概况
1.1.楼板设计厚度及结构混凝土强度
基础为C30抗掺,P6,微膨胀HEA,地下一层至三层砼设计强度为C35,四层以上为C30,设计板厚度;厨房阳台及卫生间为100㎜,卧室120㎜,客厅130㎜。

1.2.楼板设计厚度及结构混凝土强度
2.编制说明及依据
2.1.编制说明
按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方针,为确保工程质量,我项目部计划期四栋主体结构分批验收,第一批为基础及十层以下结构部位,第二批为十一层到屋顶部位,穿播流水施工,缩短工期,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结构实体检测工作,特编写此此方案。

2.2.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主要有但不限于以下合同、规范及标准等:
1、无锡朗诗绿色街区二期工程承包合同、及施工用图纸等;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300-2001);
3、《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分标准》(GBJ107);
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7、无锡朗诗绿色街区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管理文件。

3.结构实体检测
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测。

结构实体检测应在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见证下,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总工等组织实施,承担结构实体检验的检测机构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应包括:
(1)、钢筋保护层厚度;
(2)、混凝土楼板厚度;
(3)、混凝土强度:回弹强度;
3.1.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3.1.1.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构件数量:对梁类、板类构件,每10层抽测一层,不少于3个构件进行检验;当
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3.1.2.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钢筋保护层检验的结构部位:
在地下一层、屋面层及中间随意抽取标准层2~3层的柱、梁、板;每层抽取的数
量按图纸数量现场随意抽取2%作为检测。

3.1.3.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
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3.1.
4.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取非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
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

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验误差不应大于1mm.
3.1.5.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
为+10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3.1.6.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
果应判为合格;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
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
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应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倍。

3.2.板厚
楼板厚度检测的结构部位,应由建设、监理、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
共同选定;
在拟定需进行板厚度检测楼层的梁板模板拆除后,进行板厚抽检,住宅工程不低
于总户数的10%,每层抽取的点数不少于3点,具体位置在每层的预留洞口与水
电预埋管道的边进行检测,也可采用机械设备在楼板钻孔检测;
板厚允许偏差为+8mm,-5mm。

3.3.回弹
3.3.1.1.1.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其适用范围及结构数
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个检测: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批量检测:适用于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
型工艺。

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

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10~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

抽检构
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

3.3.1.1.2.每一个构件或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一个构件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且另一方向尺寸
小于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少于5个;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米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
大于,且不宜小于;
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相对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侧面上,且应均匀分布。


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平方米;
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
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合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对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3.3.1.2.回弹值测量
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上,缓慢施压,
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应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不应在气
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应弹击一次。

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
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

3.3.1.3.碳化深度值测量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不应少于构件
测区数的30%,取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

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
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碳化深度值测量,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
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孔洞粉末合碎屑应清除干净,并不得用水搽洗。

同时,应采用浓度为1%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
楚时,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
离,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

每次读书精确至. 3.3.2. 实体回弹
需进行回弹的楼层及数量应由监理、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回弹的结构或构件数量必须符合要求。

在该层结构完成混凝土强度达到28d 强度后,由项目经理、技术总工牵头,施工质安部门负责实施,到现场进行该层结构砼的实体回弹。

回弹过程应在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任的现场监督下,随机抽取试件进行回弹,并在相应表格上做好回弹原始记录,而且该记录必须让现场监督人员签字确认。

回弹前要先用砂轮或砂纸打磨光滑,清除砼表面的杂物及浮浆,然后在弹。

回弹完成后,用随身携带的小锤子敲破该结构的表面,用事先准备好的酚酞酒精试液滴在面上,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测出该结构或构件的碳化深度值。

3.3.3. 回弹值计算
计算测区平均值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余下的10个回弹值应按下式计算:
10
10
1
∑==
i i
m R
R
式中Rm ………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 R i ………第i 个测点的回弹值。

然后根据测得数值计算出该结构或构件的回弹平均值,利用《回弹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的附表,结合现场测得的碳化深度值,查表得出该结构的混凝土强度。

根据上述原则,该工程的检测部位由我司委托具有资质的(无锡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来现场做实体检测,具体数据及部位参见有关资料。

然后根据测得数值计算出该结构或构件的回弹平均值,利用《回弹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的附表,结合现场测得的碳化深度值,查表的出该结构的混凝土强度。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和业主要求,局部卧室与卫生间相连的结构板因卫生间要低于卧室30㎜,且交界处设计无上翻梁,该卧室板厚变为150㎜,其余卧室、客厅、卫生间、餐厅均为140㎜、130㎜、120㎜,阳台100㎜。

根据上述原则,该工程的检测部位如下表:
楼板厚度
楼板厚度
楼板厚度
楼板厚度
钢筋保护层
4、其它
本方案未尽事宜,按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标准、规程等要求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