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与植物生理 (2)

植物与植物生理 (2)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分类: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包括实验、实训)学分:3适用专业:适用于高中后大专园林技术(风景园林)专业,并供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参考。

前续课程:园林植物后续课程:园林植物造景、园林设计考核形式:考试所属系部:一、课程理念1.课程性质与定位植物与植物生理是高中后大专园林技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原理,从植物学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生长增殖、遗传变异、分类、生态等角度了解植物生命的本质。

在设计实验时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思考其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培养学生多角度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程在内容确定上依照理论知识讲授与技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课时。

课堂讲授教材中的基本内容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植物标本等教学手段,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

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牢固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熟练地应用有关设备和技术(如放大镜、显微镜、各种切片的制作技术、生物绘图技术等,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探索植物生命现象的本质)。

二、课程目标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下进行水分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代谢过程及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规律;另外通过课堂实训和教学实习,熟练地掌握显微镜地使用方法,并学会一般的植物学技术。

(一)知识目标1.了解种子植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理论;2.了解和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二)能力目标1.能对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进行科学的描述;2.具有正确分析植物各器官解剖结构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4.具有熟练使用显微镜和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结构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分析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使学生理解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2.通过采集植物标本、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4.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去控制植物、保护植物、利用和改造植物,为农林生产服务。

三、课程内容(一)理论教学内容绪论参考课时:2课时理论课时:2课时学习目的要求1.了解我国的植物资源;2.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中的作用;3.了解植物与植物生理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课程内容要点1.了解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2.了解我国的植物资源;3.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4.了解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5.了解植物与植物生理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参考课时:4课时理论课时:4课时学习目的要求1.了解植物细胞的构造和功能;2.理解植物细胞的繁殖方式;3.了解各种植物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

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植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1.了解植物细胞的概念、形态、大小;2.理解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各种结构的功能(重点);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1.了解植物细胞的繁殖方式。

细胞周期的概念;2.掌握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意义(重点)。

第三节植物组织1.了解植物组织的类型及细胞学特征。

掌握各种组织的功能(重点);2.了解植物体内的维管系统。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器官参考课时:4课时理论课时:2课时实践课时:2课时学习目的要求1.了解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变态;2.熟练掌握根、茎、叶的形态术语;3.明确双子叶植物根、茎、叶与单子叶植物根、茎、叶结构上的差异;4.了解双子叶植物根、茎增粗的原因,理解落叶的过程和意义;5.识别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利用有些变态器官来繁殖植物个体。

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根1.根的功能;2.根的形态类型,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3.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重点);4.根瘤和菌根。

第二节茎1.茎的功能;2.芽的概念及类型,茎的形态特征、类型、分枝方式及禾本科植物的分蘖(重点);3.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重点)。

第三节叶1.叶的功能;2.叶的组成、叶片形态、叶脉、单叶与复叶、叶序及叶镶嵌(重点);3.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重点);4.落叶和离层。

第四节营养器官的变态1.根的变态;2.茎的变态;3.叶的变态。

第三章植物的生殖器官参考课时:4课时理论课时:2课时实践课时:2课时学习目的要求1.了解花的各组成部分;2.理解雌雄蕊的发育过程及结构;3.明确开花、传粉、受精的过程和意义;4.掌握种子、果实的形成及类型。

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花1.花的形成及其花的组成部分;2.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形态类型(重点);3.禾本科植物花的构造特征;4.花序的概念、类型;5.了解花与植物的性别。

第二节种子1.胚的发育;2、胚乳的发育;3.种皮的发育。

第三节果实1.受精后花各部分的变化;2.果实的形成、构造及类型(重点);3.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

第四章植物的分类基础参考课时:2课时理论课时:2课时学习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2.掌握植物界的基本类群;3.了解植物界进化的一般规律。

课程内容要点1.掌握植物分类的方法;2.了解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3.掌握植物的命名法则;4.了解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实用技术;5.明确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的特征;6.了解植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第五章植物的水分代谢参考课时:4课时理论课时:4课时学习目的要求1.了解植物水分代谢的意义、过程及其内外条件;2.明确农林生产上合理灌溉的重要性;3.能根据植物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灌溉。

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1.植物的含水量;2.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3.水在植物体内重要性。

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输1.植物细胞的水势;2.植物细胞的吸胀作用和渗透作用吸水(重点);3.细胞间水分的运转,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速度和运输动力。

第三节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1.蒸腾作用的概念、途径、生理意义;2.蒸腾作用的过程与机理;3.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及蒸腾作用的指标(重点)。

第四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1.作物的需水规律;2.合理灌溉的指标。

第六章植物的矿质营养参考课时:4课时理论课时:2课时实践课时:2课时学习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2.掌握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3.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分配与利用;4.熟悉植物的氮素同化与利用;5.了解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1.掌握植物体内必需的矿质元素;2.了解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第二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掌握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及特点第三节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分配与利用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分配、再利用第四节植物的氮素同化与利用了解植物的氮源与生物固氮作用第五节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1.了解合理施肥与作物优质高产的关系;2.了解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途径与主要作物养分调控技术。

第七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参考课时:4课时理论课时:4课时学习目的要求1.明确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2.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以及掌握光合作用规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意义。

第二节叶绿体与叶绿色素1.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成分;2.叶绿体的色素种类和作用;3.叶绿素的光学性质及其形成条件(重点)。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过程概述光合作用的过程简介,即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和磷酸化、碳同化。

第四节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第五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和主要外界因素(重点)。

第八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参考课时:2课时理论课时:2课时学习目的要求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本质,通过学习其基本过程明确呼吸作用是一切代谢活动的能量基础;2.了解呼吸作用规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1.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第三节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1.呼吸强度、呼吸商的概念;2.影响呼吸强度的主要因素(重点)。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物质参考课时:2课时理论课时:2课时学习目的要求了解植物的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及其功能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生长素第二节赤霉素第三节细胞分裂素第十章植物的生长与运动参考课时:2课时理论课时:2课时学习目的要求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及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明确生长理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植物的休眠1.植物休眠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2.植物休眠的原因,打破休眠的方法(重点)。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其过程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参考课时:2课时理论课时:2课时学习目的要求1.了解光照、温度对花器官形成的诱导,即光周期现象和春化作用;2.掌握光周期现象和春化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春化作用1.春化作用的概念和特性;2.春化作用的机理;3、春化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重点)。

第二节光周期现象1.光周期现象的特点,即植物类型(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2.光周期诱导及光期与暗期的作用、光周期刺激的感受和传递(重点);3.光周期现象在农业中的应用(重点)。

(二)实训内容实训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及生物绘图技术实训目的: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保养措施。

实训内容: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机械系统、光学系统);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光学显微镜的保养。

实训二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实训目的:学会用显微镜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训内容:1. 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2.观察洋葱鳞叶内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3.学习生物绘图技术。

实训三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实训目的:学会用质壁分离测定植物细胞或组织的渗透势实训内容:1. 显微镜使用;2.溶液配制;3.植物叶表皮撕取。

四、课程要求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置适量的习题,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锻炼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的设置使学生学习使用显微镜、以及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完成实验报告,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踏实细致、实事求是的风格。

五、课程条件1.本课程授课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双师型”素质,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学士或以上学位,助理讲师或以上职称初级以上相关职业技术资格。

2.本课程实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最主要的是实训用品的配备,如显微镜、实验用玻片、培养皿、滴管、镊子、刀片、实验用各种溶液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