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体操理论总结

大学体操理论总结

体操理论总结现代体操的概念:是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与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表现人的控制能力,并具有一定艺术要求的体育项目。

体操的内容:1.队列队形的练习 2.徒手体操 3.轻器械体操 4.技巧运动 5.器械体操 6.支撑跳跃 7.实用类体操 8.自由体操 9.健美操 10.艺术体操 11.蹦床运动体操的分类:第一,根据练习形式的不同,可将体操分为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以及专门器械体操三类。

第二,根据体操的目的与任务,可以将体操分为基本体操、竞技体操和表样体操三类体操的特点:一、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二、能全面的而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三、广泛运用保护与帮助四、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五、技术不断创新。

竞技体操分包括:1、竞技体操(男子竞技体操有6项,即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和单杠,女子竞技体操有4项,即跳马,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体操。

)2、技巧运动3、健美操4、蹦床运动5、艺术体操近现代体操的发展:1979年在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马燕红在高低杠上夺的了中国的第一块体操金牌。

1982年,李宁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一人独得全能和5项单项冠军,开创体操史上在一届比赛中个人夺得金牌数最多的记录。

古代体操的发展:一、强筋骨、妨疾病的医疗体操二、反映在古代歌舞、戏剧、杂技和流传与民间的技巧运动。

世界大型体操赛事的简介:一、奥运会体操比赛二、世界体操锦标赛(1992年将世界体操锦标赛设团体赛和单项赛两种形式)三、世界杯体操赛。

技术类体操的教学特点:一、教学中广泛运用保护与帮助二、教学中需要排除学生的害怕心理三、动作复杂于脚法多样四、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技术类体操的教学方法:一、直观法(1、示范法A示范的种类 1.完整示范法2.分解示范法 3.慢速示范法4.对比示范法B、运用示范法时应注意的以下几个方面 1.示范动作时应准确优美、精神饱满、具有感染力,起到既能给学生建立起正确清晰的视觉形象,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激发他们的学校热情。

2.应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

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3. 正确的选择示范的位置和示范面。

2、图像法)二、语音法( 1.讲解法运用讲解法应注意一下几点:a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b 要注意科学性c语言要精炼,突出重点d要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f要注意讲解与示范的合理配合 2.提问 3.提示4.评价)三、练习法(1.完整与分解法运用分解法时应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对于一些简单的动作,不必将它们分解开来进行练习,以免降低学习效率;在采用分解法之前应深入分析动作的结构,以便科学的将动作进行分解;分解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运用分解法时应注意与完整法的合理配合 2.重复练习法 3.变换练习法( 1.改变动作的时间 2.改变动作空间的方法有a调整器械的高度b 调整器械的宽度c调整器械的角度d调整器械的长度e调整器械的弹性f改变动作开始或结束时的位置 3.改变动作的外部条件)在创编游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游戏创编要有目的性,要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完成 2.在创编时应注意制定好简单的游戏规则 3.要注意游戏的安全性4.游戏要有创新性设计组织教学比赛应注意的一下事项:比赛的设计与实施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比赛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学生体能和技能掌握的实际情况,并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比赛规则要简明扼要;比赛的组织要合理严密,避免拖拉而影响课的进行;分组比赛时应注意调整各组的实力;比赛过程应注意安全。

体操动作术语六要素:1.开始动作2.动作部位3.动作方向4.动作形式5.动作做法 6.结束姿势脱保的时机:已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且成功率较高;以具有清晰的运动感觉和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有较强的脱保愿望和充分的信心以及坚强的意志和充沛的体力。

对保护与帮助者的要求:1.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2.了解练习者的情况 3.熟悉动作技术 4.掌握扎实的保护与帮助技能 5.要重视培养教学骨干体操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1.思想麻痹,重视不够 2.缺乏准备,热身不足3技术错误,盲目练习 4.教学松懈,组织不当完成情况的评分:应主要从“三度”,“一性”进行评分,即完成动作的力度,幅度,准确度和整齐性。

创编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全面锻炼身体及合理安排动作负荷)3.创新原则创编要素:1.动作要素2.音乐要素 3.空间要素4.时间要素创编应考虑的技术要素:1.身体姿势2.动作方向3.动作幅度 4.动作路线5.动作频率6.动作速度7.动作节奏动作示范的要求:正确的动作示范必须做到姿势正确,方向准确,路线清楚,节奏合理,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要协调配合。

动作示范的位置:应根据练习的队形和人士来决定。

行进做操时应站在纵队前1/3的左侧或站在圆形的圆心;定位做操时站在前列或等边的三角形的顶点。

圆形或半圆形的圆心处。

动作示范的形式:有镜面(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

口令的要素和种类:口令一般包括动令和预令两个要素;口令一般可分为短促口令、断续口令、连续口令和复合口令。

下达口令的基本要领:(1)发音部位要正确:下达口令用胸音或腹音。

(2.)掌握好音节:下达口令要有节拍,预令,动令和微歇有明显的节奏。

(3)注意音色,音量不要均匀的分配:下达口令一般是起音稍底,由底向高拨音。

(4)突出主音:下达口令时,把重点字的音量加大。

练习的注意事项:1.加强思想教育,重视练习的安全性。

2.合理摆放器械,便于组织教学。

3.选择合理的队形,确保教学效果。

4.加强同伴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5遵循教学规律,讲求练习效果。

6.遵循游戏规则,严格组织纪律。

跳跃的动作结构:由助跑、上板、踏板、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七个技术环节组成。

手倒立如何进行保护帮助:保护帮助者站在练习者的侧方,当练习者摆倒立时,扶腿上提;或站在正面用腿顶住其肩防止冲肩,两手扶其腿帮助控制平衡。

骑撑前回环的保护帮助方法:保护帮助者站在练习者前腿同侧,一手从杠下翻握其手腕,当上体回环过杠下垂面后,另一手托其腰背部,或一手扶其前腿或肩,帮助上骑撑。

体操术语概念:体操术语是体操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专门用语。

结构术语(又分为:完整术语和简化术语)体操术语可分为命名术语(又分为:形意术语、国名.地名.人名术语)人体运动轴:纵轴(通过身体重心上下的连线)、横轴(…….左右的连线)、前后轴(….前后的连线)身体部位与器械的关系术语正:肩轴与器械轴平行的姿势,(如前、后、左、右正立)侧:肩轴与器械轴垂直的姿势前、后:胸向器械为前,背向器械为后,但身体倒置(倒立)时则相反,即背为前,胸为后。

左、右:肩侧对器械的方向。

左右是不固定的。

纵、横:人体前后轴与器械轴成平行是为纵,垂直是为横。

斜:人体前后轴与器械轴约成45°角时为斜。

动作关系术语同时:单个动作中身体的不同部位要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时或两个动作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用“同时”表示。

依次:在单个动作中,身体某些动作部位有先后动作时。

接:两个单个完整动作之间要求连续完成是用“接”经: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必须到达某一指定的部位时用“经”成:在完成动作之后的结束姿势。

基本动作术语悬垂:是指手,臂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悬挂在器械上的动作(肩轴低于器械轴),分为单纯悬垂和混合悬垂。

支撑:是指手、臂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撑与器械,肩轴高于(或平行)器械轴的动作,可分为单纯支撑和混合支撑。

摆动:是指悬垂或在支撑中向前、向后或向左右钟摆式的摆动动作。

极点:是指身体做摆动动作到达最大幅度的那一点。

回环:身体绕器械轴或握点的连线转动一周或一周以上的动作。

摆越:腿从器械的上面或下面越过的动作。

腾跃:整个身体腾起从器械上越过的动作。

全旋:腿做一周或一周以上的绕环式动作。

倒立:头在下,脚在上的一种支撑姿势。

滚动:身体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地面或器械,但不经过头部翻转的弧形动作。

转肩:一肩关节为轴做的两臂旋内或旋外的动作。

队列队形的术语列:左右排成一条直线为列,按“列”组成的队形为“横队”,一般横队的宽度大于纵深。

路: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为路。

按“路”组成的队形为“纵队”一般纵队的纵深大于宽度。

翼:队列的左右两端,多列行进变换方向时,转弯内侧为轴翼,外侧为外翼。

伍:两列或多列站立时,前后(左右)排成一会或一列的学生称为伍。

间隔:学生或成对彼此之间左右的间隙。

距离:学生或成对彼此之间前后的距离。

基准:被指定作为看齐目标这为基准学生,基准者应举手示意。

徒手体操术语立:人体的站立姿势可分为直立、并立、开立、点地立和起踵立。

蹲:两膝并拢同时屈膝的一下姿势,成蹲时全脚掌着地,可分为全蹲(大小腿之间的夹角<45°,半蹲是夹角约为90°)跪:膝盖与小腿前面着地,两腿并拢,身体与地面垂直。

劈腿:两腿分开成180°的一种姿势。

倾:身体偏离垂直面但又不失平衡的姿势。

举:是指四肢移动范围不超过180°而停在某一部位的姿势。

屈:关节角度缩小或弯曲的动作。

伸:关节角度扩展或伸直的动作。

绕:关节某环节做大于180°且小于360°以下的弧形动作。

环绕:身体某部位做360°或大于360°的圆形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