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植物优良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要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品种: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种质:认为在生殖细胞成分中,可区别为二种,其中在雌雄两生殖细胞中等量存在的为遗传的基本物质,有时又称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
种质系指农作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
自花授粉植物(self-pollinated plant):其雌雄配子来源于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
如水稻、小麦等。
天然异交率在1-4%。
异花授:对于有性繁殖植物,是指在自然状态条件下雌蕊通过接受其他花朵的花粉受精繁殖后代的植物,对于营养繁殖的果树等作物,是指不同品种(基因型)间的相互授粉,又叫异交植物。
常异花授粉:是指既可以自花授粉也可以异花授粉,但以自花授粉为主的植物。
纯系品种特点或者定义:指生产上利用的遗传基础相同基因型纯和的植株群体由杂交组合机突变的中经系谱法选育成。
)杂交种品种特点:基因型是高度杂和的,群体具有不同程度的同质性,杂种优势显著,有较高的生产力。
群体品种特点: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不一致。
无性繁殖系品种:有一个无性系统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基因型由母体决定,表现型也和母体相同。
广义的引种,是指把外地或国外的新作物、新品种或品系,以及研究用的遗传材料引入当地。
狭义的引种是指生产性引种,即引入能供生产上推广栽培的优良品种。
植物引种驯化:是指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或观赏需要的本地植物。
植物训化:原产地的植物被带到另一个地区或另一个环境中生长,使其适应于新的环境,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植物某些特征会发生变化。
选择育种:利用的是现有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的自然变异作为选择工作的原始材料·杂交育种等是用现有品种先人工创造出变异,然后进行选择工作。
遗传力:遗传力又分为广义遗传力。
狭义,数量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那么表型的变异可能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甚至还有环境和遗传相互作用的因素。
混合选择:按照一定的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或育种材料中,选出一定数量外形近似的优良个体进行混合收获、脱粒、种植的一种育种方法。
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植物芽的分生组织体细胞发生的突变。
实生选种:用种子进行繁殖,称实生繁殖,由此繁殖出来的苗(树)称实生苗(树)。
用实生树(苗)作为选种对象,开展选种工作,即为实生选种。
杂交:两条单链DNA或RNA的碱基配对。
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而把由体细胞相互融合达到这一结果的过程称为体细胞杂交。
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
回交:子一代和两个亲本的任一个进行杂交的方法。
远缘杂交:一般是指在分类学上物种以上分类单位的个体之间交配。
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
杂种优势:生物学概念,指杂交子代在生长活力、育性和种子产量等方面都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
遗传学中指杂交子代在生长、成活、繁殖能力或生产性能等方面均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
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
雄性不育恢复系:是能使不育系恢复正常结实的品系(种)。
恢复系雌雄蕊正常,能自交结实。
并能将其划分授于不育系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并且使其育性恢复正常,并且在产量等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自交系:在人工控制自花授粉情况下,经若干代,不断淘汰不良的穗行,选择农艺性状较好的单株进行自交,从而获得农艺性状较整齐一致、遗传基础较单纯的系。
诱变育种: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
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
外照射:放射性核素在生物体外,使生物受到来自外部的射线照射。
临界剂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能够产生核反应最起码的放射物质的量。
半数致死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常见于高等植物中,由于染色体组来源不同,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单倍体”:染色体倍性是指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直接加倍产生的。
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指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常见的多倍体植物大多数属于异源多倍体。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体细胞杂交:又称体细胞融合,指将两个GT不同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体细胞的过程。
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兼有两个细胞的染色体。
转基因工程:又叫重组DNA技术,重组是指在体外将分离到的或合成的目的基因,通过与质粒、病毒等载体重组连接,然后将其导入不含该基因的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产生新的基因产物或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载体:,指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转化:是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该现象首先发现于细菌。
植物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和为害的遗传性状。
生理小种:同种病原物的不同群体在形态上没有什么差别,在生理生化特性、培养性状、致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人工种子,就是将组织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和性细胞胚包裹在能提供养分的胶囊里,再在胶囊外包上一层具有保护功能和防止机械损伤的外膜,形成一种类似于种子的结构。
原种:由良种繁殖场或品种育成单位通过原种生产程序繁殖出的纯度较高,质量较好,而且能进一步供繁殖良种使用的基本种子。
干旱伤害:由于长期无降水或者降水显著偏少,以及物管该不足及干旱,是住屋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得不到满足造成的伤害现象。
品种更换:按照一定程序,迅速而大量地生产经过审定的新品种,扩大新品种的栽培面积,以代替生产上原有的性状退化或经济性状不好、不适合市场需求的原推广品种,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或市场对良种种子的需求。
种更新:生产上仍大面积种植的植物品种,采用科学的繁育方法,进行提纯复壮,生产出保有优良种性、质量高的种子,用以更新生产上已混杂退化的同一品种种子。
品种混杂:由一个品种群众个混有各个异型株,造成品种纯度降低的现象。
类减数多倍体:一元单倍体:由二倍体物种产生的单倍体(2N=2X)….(N=X)。
多元单倍体:由多倍体(2N=4X 6x….物种产生的多倍体。
间接照射:利用辐射存在间接诱变的原理,对材料的环境进行辐射,使培养基或水分子发生电离,产生强活度因子,再将试材引入培养基、。
多亲杂交:参加杂合的亲本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杂交。
雄性不育保持系:当作为父本与不育系杂交时,能使F1保持雄性不育性的植物品系。
保持系的遗传组成为N(rfrf),不育系的遗传组成为S(rfrf),它们杂交后所产生的F1仍然是不育的即:S(rfrf)(♀)×N(rfrf)(♂)→S(rfrf)(F1)(不育)。
为此,保持系的细胞核必须具有与不育系一样的纯合不育基因,即rfrf,而细胞质则具有能育基因N。
这样,保持系的雄性器官仍能正常发育并自交结实,又能作为父本与不育系杂交,使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不断遗传下去,所以保持系是不育系赖以传代的必不可少的父本品系。
复合杂交:等于多亲杂交。
单株选择:个体选择,就是个体为单位进行选择。
在原始群体中,根据蜘蛛的表现型形状选择符合育种要求的优良个体,并且以个体为单位,分别收获·脱粒和保存。
逆境:生存自然界的植物,常常遇到某种对植物发育生长产生伤害的环境因子/1.五性:a、特异性——是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状。
b、一致性——指品种内个体间在株型、生长习性、物候期等方面的相对整齐一致和产品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对整齐一致。
c、稳定性——是指采用适于该品种的繁殖方式情况下保持前后代遗传的稳定。
d、优良性——是指品种主要性状或综合经济性状符合市场的需求,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e、适应性——是指对一定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和不时出现的逆境的适应以及对一定的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的适应。
2.作用::A、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改进产品品质;C、改进产品品质;。
D、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E、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F、扩大作物种植面积;G、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目标,制定合理目标意义: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要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意义:育种目标是否适当,往往影响育种工作的成败。
只有制定合理的育种目标才能获得所需要的品种,也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4.育种主要目标性状:产量(如油料植物的高产品种必须枝多、荚(角果)多、粒多,植株有一定高度)、品质(包括感官品质(果实大小、形状、色泽和风味、香气、肉质、水分、酸味、口感等、耐贮性以及维生素C含量等)、抗逆性(包括耐高温、耐低温、抗病虫等)等。
5.育种目标依据和原则:(如转Bt 基因抗虫棉,高产,抗虫,质量好等)6.质资源的重要性1)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2)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3)种质资源是利用和改良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质基础,更是实施各个育种途径的原材料1. 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和价值2. 种质资源工作内容3. 植物繁殖方式4. 植物品种类型及特色5. 选择育种特色6. 如何加速选种进程7. 适合异花授粉作物的选择方法8. 芽变得特点9. 有性杂交亲本选择的原则10. 亲本的选配遵循原则11. 杂种优势种中杂交种子生产的方式12. 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13. 选育杂交一代的基本程序包括步骤14. 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15. 比较自交不亲和系与雄性不育系在F1应用的特点16. 杂种优势的衰退原因主要有哪些方面?17. 物理诱变原的种类18. 简述影响化学诱变效果的主要因素19. 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20. 化学诱变的特点21. 化学诱变存在的因素22. 简述多倍体育种的特点23. 简述异源多倍体在细胞遗传学上的特点24. 秋水仙碱诱发多倍体的基本原理25. 简述单倍体的特点26. 离体胚配置在植物育种的应用27. 体细胞变异及机制28. 简述体细胞变异及机制29. 简述植物基因工程育种步骤30. 简述转基因技术的两种方法31. 逆境包括几种?防止逆境危害的途径32. 简述植物的抗病机制33. 植物抗虫育种的意义及进展如何34. 植物抗旱鉴定的方法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