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车维护检修规程完整

行车维护检修规程完整

安全阀校验台维护检修方案1.总则1.1适用围本规程适用于宁能化检修中心车间行车的维护与检修,2.检修规程2.1小修周期及容:(一)周期:每周检修一次。

时间:6小时(二)修理容:2.1.1常规检修:(1)全部齿箱小盖打开,仔细检查齿面磨损及润滑情况。

(2)制动器架,制动轮及闸瓦检查调换。

(3)卷扬浮动轴及接手要拆开,检查齿面的磨损情况。

(4)所有的紧固件检查紧固,缺件填补。

(5)定滑轮及轴检查修理。

(6)检查走台,栏杆等安全设施并整修2.1.2 解决巡回检查时所发现的缺陷。

2.1.3损坏的零部件和实行轮换修理的零部件应予以调换。

2.2中修(1)周期:每台行车每年中修一次,每次有效修理时间16~32小时。

(2)修理容:1.大小车轮,踏面磨损及主动轮直径检查,轴承清洗加油。

2.大车长路传动轴承清洗,检查加油。

3.所有的传动齿接手拆洗检查加油。

4.吊钩及定滑轮调换。

5.主副卷筒与减速箱M齿联接处脱开、清洗、检查、加油。

6.各减速箱大、小车轮,主副卷扬接手等主要的零部件根据检查和更换标准使用周期进行轮换性,报废性更换7.小车、轨道及压板的整修、调换。

8.金属结构的焊接缝检查及整修。

2.3大修由中心提出申请大修计划,报机动部审批,并按大修管理制度处理。

2.4检修安全规则:(1)进车间要做好安全措施,准备工作,带好安全帽。

(2)停车检修前,必须在大车轨道的相邻1公尺两侧,拧上“夹持器”。

严防撞车。

(3)检修工作开始前,必须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告牌。

(4)在大车轨道旁和小车车架下面工作时,要搭好脚手,穿好软底鞋,带好安全带(5)任何情况下,不准在小车轨道及大梁上行走。

(6)检修工具应预先严格检查,坏件及时更换,在高空任何物件,不准下落。

(7)巡回检查时,须和驾驶员密切联系,停车进行,严禁跳车。

3.主要零部件检查要求和变更标准:3.1 吊钩1.外观检查,表面有无变形,裂纹,破口,发纹等缺陷,有变形或裂纹等缺陷应立即停用或更换。

2.检查钩子尾部螺纹外有无弯曲,伸长变形或裂纹,如有变形(包括螺母)应予以报废3.钩子的危险断面磨损量超过其原高度底10%时应予以报废。

3.2 滑轮1.滑轮不能转动者以及心轴固定不良均应修理或调换。

2.滑轮槽的磨损达0.25d(钢丝直径)时,应予调换。

3.滑轮损伤严重或槽壁磨损达原厚度的10%时应予调换。

3.3 轴1.检查如有裂纹或弯曲量达0.1/1000应予调换。

2.键槽损坏应予报废。

3.与轴承装配油相对转动,造成磨损应予调换。

4.对浮动轴两端间隙过大或过小均应重新调整。

3.4 减速器齿轮1.检查齿轮工作面的磨损情况,当磨损量达下述标准时应停用,并予调换。

(1)起升机构的齿轮达8~15%S(S为齿厚)(7)远行机构的齿轮达20~30%S(S为齿厚)。

(8)吊运钢液功能起升机钩的齿轮达5~10%S(S为齿厚)。

2.检查轮齿工作面的其它缺陷情况:(1)有无点蚀(麻点)现象,当达工作面的30%厚剥落坑深超过齿厚的10%时应予报废。

(2)发现齿根处疲劳裂纹时应予报废。

3.检查再轮幅机轮缘上有裂纹时应予报废。

4.检查齿面润滑是否良好。

3.5 连轴节1.检查齿形连轴节的齿厚磨损程度(报废标准同减速机齿轮)2.清洗时应将旧油污铲净后再加新油。

3.轴和孔的配合松动应予更换。

4.接手螺栓均应采用绞制孔螺栓5.键配合损坏者应予更换。

3.6 卷扬筒1.卷扬筒绳槽磨损较原厚度减少15~20时或达0.25d(钢绳直径)时应予调换。

2.卷扬筒与轴等零件如有裂纹均予报废。

3.检查卷扬筒上的钢绳压板螺栓有无损坏及松动,罗孔损坏,则应停用,并重设罗孔。

4.卷扬筒与轴应检查或加装键联接,提高限位的可靠性。

5.M端齿轮检查标准,同前述并应检查轴承有无损坏及清洗,加油。

3.7 车轮1.检查车轮踏面(滚动面)磨损的情况,当磨损值超过原轮圈厚度地15~40%时,应予调换。

2.检查轮缘磨损地程度,当磨损值超过原厚度的50~60%时,应予调换。

3.轮面及副板有无剥落凹坑及裂纹。

4.当二只主动车轮的踏面直径差值超过0.001D(公称直径)时,应予调换。

6.车轮轴承及螺母保险进行检查,定期进行清洗加油,并检查各联接螺栓的紧固情况。

3.8 制动器1.检查兰令片的磨损情况,当达原厚度的50%应予更换。

2.制动轮工作面起钩槽或磨损达1.5~2%m/m时应予更换。

3.各绞孔和心轴的磨损超过原直径5%时应予更换。

4.凡漏油的液压油泵,均应更换处理。

3.9 钢丝绳1.钢丝绳和卷扬筒的固结情况。

2.检查滑轮槽一侧及均衡滑轮处的钢丝绳有无磨损和断丝的情况。

3.检查钢丝绳润滑是否良好。

4.当钩头落到最低位置时,卷筒上至少应留2圈丝绳。

5.钢丝绳报废标准:3.10 轨道:1.如发现轨道有裂纹和破损的情况,应立即更换。

2.定期检查轨道的压板及鱼尾板联接情况,及时处理。

,过大时应放入钢轨片进行处理。

3.钢轨接头处间隙应小于2~3m/m3.11 金属结构:1.应检查各主要接头,节点,盖板,缓冲器等联接螺栓和焊缝有无松动或裂纹。

2.检查金属结构的生锈和腐蚀情况。

3.检查及完整所有的安全栏杆。

3.12 附注1.大车轨道应一~二年测量一次。

2.主要常常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动负荷及静负荷试验。

新制造的行车应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运行。

3.行车金属结构应每五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焊缝检查及敲铲油漆。

4.维修与故障的处理通用零、部件另有专册。

这里只介绍桥架、大、小车运行机构、起升机构及电气部分。

4.1 桥架及其主要构件起重机的桥梁及其它主要金属结构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1.检查所有连接螺栓,特别是对端梁接头,主梁与端梁连接、斜梯连接、大车导电维修平台、导电支架及零件、小车架或其它件的连接螺栓就应十分注意,不得有任何松动。

2.检查主要焊缝,宜先用煤油清洗而后检查。

如发现焊缝有裂纹,应铲除干净,然后用优质焊条焊接,保证焊接质量。

3.检查主梁的上拱度及其主要件的变形、主梁的上拱度,应按如下方法进行判断,即在无负荷下,小车开至端部极限位置,主梁在水平线以下的下沉值(由原始高度向下产生的永久变形,称下沉)F’,当F’>67.司机必须与挂钩工紧密配合,步调一致,移动和起升重物,只应听从挂钩工所发出的信号,但“停车”信号不论由谁发出,均应立即停车。

8.吊起重物时,必须在垂直的位置,不允许利用移动大车及小车来拖动重物。

9.起重机及小车接近边缘位置时必须以最缓慢的行速,在不碰撞挡架的条件下,逐步靠近10.起重机的控制器应逐级开动,在机械完全停止运转前,禁止将控制器从顺转位置直接反到逆转位置来进行制动,但在防止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可以偶尔用来作为紧急措施,但控制器只能打在反向一档而后必须检查确定机械部件没有损伤的情况下才能继续作。

11.司机要保证防止与另一起重机相撞。

在一台起重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才能允许用相邻另一台起重机来推动这一台起重机,在这种情况下两台起重机必须无负荷,而且用最低的速度缓慢地移动。

12.在电压显著降低和电力输送中断的情况下,主刀开关必须断开,并将所有控制器拉到零位上。

13.起重机的电动机突然停电或线路电压下降剧烈时,应将所有控制器拉到零位,总开关必须马上切断。

14.起重机吊有重物和下放吊具时,司机不得离开。

15.当起重机工作完毕以后,吊具应升到上面的位置,使控制器处在零位,并断开主刀开关。

16.工作完毕后司机必须拉开总刀开关和断开电锁。

17.每班工作完后清扫和擦抹起重设备,再一次检查各部分情况为下一班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18.司机在离开起重机时,起重机必须停放在规定的停车点并固定好。

4.2 主动车轮打滑①车轮滚动面未在一个平面上,应在角型轴承箱水平支承而处加垫调整。

②轨道面上绝对禁止有油腻存在,必要时可在轨道卜撒细砂等物以增加摩擦系数。

③轨道面在高低方向有波浪或在同一截面上两轨道高低差时应重新调整轨道使之达到要求。

④调整制动力矩,不要使之制动过猛。

⑤禁止经常打反车紧急制动。

经常检查连接和固定用的螺栓,不得产生松动现象。

①如在全程上始终啃外缘(或缘),则车轮或轨道的跨度有问题,应检查调整,偏差不得超过±5(测量法见附录一)②由于主梁下沉,往往使主梁向弯曲,造成小车啃道。

这时轻者要调整车轮的轨距,重者应修复主梁,不要轻易更换轨道【参见第(一)页】。

③车轮的调整调整时先选择某一个车轮为调整轮,调整轮尽量地选择在从动轮上,因从动轮与传动机构无关。

使被调整的车轮悬空,调整水平偏斜,在角形轴承箱的垂直支承面下加垫;调整跨度与轨距,需将原垫铲后重新加新垫,再焊牢。

做到一次调整,同时解决好上述这几个问题。

4..3 起升机构1.起升机构的制动器是起重机重要部件每班工作前应试一下制动器是否可靠,制动器的调整请参照通用零部件使用说明书。

2.安全开关失灵:多是由于开关部构件的卡滞或移动所造成的,在调整和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上升极限安全开关要严格按照起升限位开关附加图安装。

②每更换或串动钢丝绳后,均应重新调整安全开关。

③每个班次的开始都应使用一下,以检查开动开关的可靠性。

④司机不得依靠安全开关的断电动作来代替自己的正常操作。

4.4故障处理5.1 主要维护容及程序5.1.1 机械部分5.1.1.1日常维护:日常维护由维修人员每天在交接班时进行,容如下:A.检查起重机安全设施是否完好。

B.检查吊钩组件是否紧固,转动部位是否灵活。

C.检查钢丝绳有无断丝、扭结、压扁、弯折、断股、绳芯有无挤出等现象,钢丝绳因受拉直径减少量超过公称直径的7%,应立即更换。

D.检查滑轮轮缘有无缺损,转动是否灵活。

E.检查减速机有无发热或漏油,工作时有无异常声响,固定螺栓有无松动。

5.1.1.2 每周检查维护容A.按给油脂标准对设备各润滑部位添加润滑油脂。

B.检查吊钩的使用情况,吊钩螺纹部分不得有裂纹,危险断面磨损量应不大于原尺寸的10%,开口度增加量不大于原尺寸的15%,否则予以更换。

C.检查固定钢丝绳的压板是否缺损或松动。

D.检查滑轮的磨损情况,槽底直径磨损减少量应不少于钢丝绳直径的50%E.检查制动器杆件有无变形,零件有无损坏。

F.检查所有联轴器连接螺栓有无松动,传动是否有效。

G.检查车轮的各个部位,车轮的踏面、轮缘和轮辐发现裂纹时,更换车轮;车轮轮缘磨损量超过原厚度的50%或轮缘弯曲变形达到原厚度的20%时,更换车轮。

5.1.1.3 年修维护容A.检查各减速机的使用情况,有下列情况之一应予以报废:齿面点蚀损坏达啮合面30%或深度达原厚度的10%时;齿轮有裂纹或断齿时;起升机构第一级啮合齿轮磨损达原厚度的10%,其他啮合级达原齿厚的20%时;其他机构第一级啮合齿轮磨损达原厚度的15%,其他啮合级达原齿厚的25%时;减速机壳体严重变形、裂纹、且无修复价值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