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6)《幼儿园教学艺术》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番号写在括号中1、结束艺术应遵循的要求有()A、首尾照应、结构完整B、演透勿绝,延伸拓展C、自然妥帖,水到渠成D、提示要点,鼓励进步2、幼儿园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目标而定,主要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则适合选用()A、直观演示启发B、活动操作法C、情境教学法D、点拨启发法3、幼儿园教学导入应体现()A、趣味性B、针对性C、情感性D、简洁性E、启发性4、幼儿园教学设计生成技术,寻找课程内容的生成源的方法有()A、对话法B、文献法C、调查法D、观察法5、幼儿园教学目光语言包括()A、平视B、注视C、探视D、环视6、当教学过程中突然遇到幼儿提出与本次活动无关的问题,教师可采用()方法。
A、转移注意B、以变应不变C、暂时悬挂D、巧妙暗示7、一个活动出现高潮,其表现为()A、情绪兴奋B、智力活跃C、具有审美艺术D、高效8、“静在前,动在后,小动在前,大动在后”体现节奏艺术()要求A、快慢得宜,疏密相间B、动静结合,调节气氛C、起伏有致,抑扬顿挫D、起承转合,整体和谐9、从幼儿的发言中提取有价值的部分来点拨启发幼儿思维的方法是()点拨法。
A、归纳B、对比C、联想经验D、典型经验10、暗示教学法的主要暗示手段有()A、权威B、情景C、声调D、节拍11、教学中用口头语言的力度、幅度、速度和间断来表达情感或暗示某种意图的艺术是()语言艺术A、语调术B、停顿术C、语气术D、重音术12、幼儿园教学体态语言的力度、幅度、频率根据()而定。
A、教师个人B、教学内容C、活动性质D、教学目标13、幼儿园教学手势语一般分为()A、权威手语B、情感手语C、形象手语D、指示手语14、在教学口语的表述中由语言的快慢、强弱变化而形成的语流态势艺术()A、语调术B、节奏术C、语气术D、重音术15、通过同类、异类事物之间的对比,进行启发的方法是()。
A、类比点拨法B、设疑启发C、对比点拨法D、比喻启发16、幼儿园教学非语言艺术的特点。
A、形象性B、丰富性C、情境性D、差异性17、幼儿心智活动组织技术的类型A、体察技术B、问题技术C、经验技术D、情景技术18、幼儿园教学情景分为()。
A、实物情景B、模拟情景C、真实情景D、假想情景19、幼儿园教学非语言艺术主要包括()A、手语B、头语C、眼语D、表情语言E、空间语言20、幼儿园教学提问可从()哪几个方面把握“度”。
A、难度B、智力亮度C、精度D、密度E、角度21、幼儿园不适宜的提问表现为()。
A、简单化B、太琐碎C、笼统泛化D、难度太大22、设计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A、启发性B、整体性C、关键性D、发散性23、幼儿园教学机智的基本特征()。
A、突发性B、快速性C、准确性D、巧妙性24、衡量教学方法最优化的条件是()A、认同感B、综合化C、参与度D、审美值25、幼儿园教学语言艺术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语言()。
A、激疑B、质疑C、析疑D、释疑26、一位教师教学“时间转转椅”的“天”时,说:我们从早到晚地生活,过了一天又一天,“天”就像坐转转椅,转了一圈又一圈,幼儿很容易地理解了时间周期性、流动性。
这位教师运用了语言艺术的()修辞术。
A、拟人B、比喻C、夸张D、摹状27、对某一内容要点,引导幼儿进行联想和发散性思维的点拨启发的方法是()。
A、归纳点拨法B、对比点拨法C、联想发散点拨法D、典型经验点拨法28、“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是指教学高潮()类型。
A、逼人悬念中的高潮B、情动感染中的高潮C、参与表演中的高潮D、循循启导中的高潮29、从运用直观手段导入教学活动的类型有()。
A、材料导入法B、故事导入法C、演示导入法D、递进导入法30、当教学过程中突然遇到幼儿提出与本次活动无关的问题,教师可采用()方法。
A、转移注意B、以变应不变C、暂时悬挂D、巧妙暗示31、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根据幼儿认知规律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活动,最后自然地收尾的艺术是()结尾艺术。
A、总结归纳式B、自然渠成式C、游戏表演式D、延伸拓展式32、幼儿园教学艺术的特点是()。
A、科学性B、情感性C、形象性D、创造性E、审美性33、教学与艺术虽然具有相似性,但也有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在于教师在教学中()。
A、自编B、自导C、自演D、自看34、幼儿园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目标而定,主要目标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则适合选用()A、发现法B、活动操作法C、暗示教学法D、设疑启发法35、运用典型事例唤起幼儿联想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点拨启发法B、设疑启发C、类比启发D、比喻启发二、辨析题:先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再说明理由。
1、教学艺术就是教学加艺术。
2、幼儿的情感具有易感性特点,因此,教学导入一定要生动形象,简洁明了。
3、某教师为了面向全体幼儿,课堂上不断地在幼儿中间走动巡视。
4、现代教学强调幼儿自主学习,因此,幼儿的自主探索应贯穿于活动始终。
5、培养幼儿社会性的教学目标宜用情景教学法。
6、幼儿以表象记忆为主,有位教师为了强化幼儿的记忆,完成教学认任务,教学中一会摸幼儿的头,一会儿挥动胳臂。
7、有人认为:现在的孩子聪明,课堂上一定要严肃认真,不能与幼儿嬉戏哈哈,否则,课堂会闹翻天。
8、幼儿园教学内容设计必须根据教材而定。
9、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课堂中应多设问题情景。
10、有教师认为幼儿能力有限,提问后应尽快地帮助幼儿找到答案。
11、提问的方式决定提问的质量。
12、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问题的“度”是否把握好直接关系提问的成功。
13、幼儿的情感具有易感性,因此,愉悦性是幼儿园教学艺术的唯一功能。
14、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
15、有人认为幼儿年龄小,自控力差,因此,体验自控技术不是幼儿园教学组织技术的有效方法。
三、论述题1、谈谈你如何理解教学生命化的特点。
2、简述幼儿园教学设计艺术的构成要素有哪些?3、运用问题情景导入应注意哪些问题?4、怎样才能有效发挥发现法的作用?5、阐述随机教学机智的应遵循哪些原则?6、运用操作法应注意哪些问题?7、怎样才能实现幼儿园教学语言艺术逻辑性原则。
8、教学提问的技巧有哪些?9、结合实际谈谈幼儿园教学中不适宜的提问的表现。
10、阐述教师如何对待幼儿的答问。
11、阐述启发式教学法特点。
12、谈谈如何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13、谈谈幼儿园教学非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14、提问对教学中师幼互动有何作用?15、如果你是遇到以下案例情景该怎么办?案例:一次科学活动中,小朋友在做“声音”的小实验。
一位幼儿一会儿去扯邻座的小朋友衣服,一会儿去抢他的实验用品。
弄得与他邻座的小朋友不断地喊:“老师,他来拉我的衣服。
”“老师,他把我的东西抢了。
”使教师的提问和幼儿的讨论无法完整、有序地进行下去。
(2046)《幼儿园教学艺术》复习思考题答案一、选择题1、ABC2、ABCD3、ABDE4、ACD5、BCD6、C7、ABCD8、B9、D10、ABCD11、C12、BD13、BCD14、B15、C16、ABCD17、ABCD18、BC19、ABCDE20、ABCDE21、ABCD22、ABCD23、ABCD24、ABCD25、AC26、B27、C28、B29、ABC30、C31、B32、ABCDE33、ABC34、ACD35、C一、辨析题1、不对。
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指教学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较而独立存在的质的规定性,揭示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教学中,既有严格的科学论证,又有艺术性的生动启示,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遵循科学规律,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认知目标,另一方面,教学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感情的,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互相联系。
2、对。
因为幼儿园教学导入艺术强调情感性和简洁性。
3、不对。
幼儿园教学中距离语言艺术要求教师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掌握、走动自然大方,切忌刻意走动或装腔作势、定位少、走动频繁。
4、不对。
幼儿园教学学习节奏术要求通过节奏交换促使幼儿大脑两半球交替思维,增加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时间节奏也要求每个活动的各环节不应一个基调,要考虑力度、速度、密度和激情度。
5、对。
因为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性质、特点,而社会性目标情感性较强,所以,宜选用情景教学法、故事启发、比喻启发、暗示教学法等。
6、不对。
手语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用手或胳臂的动作来传情达意的体态语言。
它必须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不可无目的地乱动。
其次,手语还要讲究艺术,避免消极手势语。
7、不对。
幼儿园教学面部语言艺术要求做到面部表情丰富、适度、自然、切忌无表情。
8、不对。
现代幼儿教育观强调幼儿园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预成活动和生成活动。
9、不对。
设疑启发要求一个活动中提出的疑问和创设的问题情景不宜太多,否则满堂疑问解不完,会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0、对。
设疑启发是指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或提出疑问,启发幼儿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通过创设悬念,造成幼儿认知冲突,能激发起探究的欲望,其目的是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11、对。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声音清楚,使大家听得明白,不要对同一个提问说上好几遍,养成幼儿不专心听问的习惯。
提问的态度要亲切、和蔼,带几分神秘。
切忌在幼儿答问时插问、反问、追问,弄得幼儿胆战心惊,手足无措;不要事先将答案框得太死,幼儿答得不符,便非得“引君入瓮”不可。
12、对。
从问题的难度、智力亮度、角度、精度、密度阐述。
13、不对。
愉悦性只是幼儿园教学艺术的特点之一,幼儿园教学艺术还有生命性、科学性、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审美性的特点。
14、对。
幼儿园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和决策。
教学设计能理清思路,从思路上解决做什么、怎么做。
15、不对。
体验自控技术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讨论自身和他人行为带来的内心感受,从而学会自觉控制行为的技术。
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学会自律,自然地融入集体中。
三、论述题1、答:(1)、从新《纲要》要求课堂教学表征看(体验性、交往互动性、生成性、生活性);(2)、从幼儿是具有思想、有个性的主体分析;(3)、从教师的角色说明。
2、答:(1)制定教学目标。
(2)分析处理教材。
(3)制定教学策略。
3、答:(1)难易适度,具有启发性。
悬念问题的设置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太难,会降低幼儿学习积极性;太易,难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具体,形象生动,紧扣教学内容。
(3)要把握好提问时机,在幼儿难得其解,将幼儿注意、思维活动引入某一探索方向的情况下提问效果最好。
4、答:(1)确定让幼儿发现的问题应是幼儿探究力所能及的。
(2)鼓励幼儿,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